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作为主充传感器的增压汽油机,基于次充模型,开发设计出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压力不合理故障诊断策略。在进气歧管实测压力不合理情况下,及时诊断出故障,EMS切换至次充模型,保证发动机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
进气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前期建立了一维仿真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发动机的性能,但还是未能真实的反映出管道的真实结构,像一些拐角、突变区域等。进气歧管的设计校验中,虽然三维稳态和瞬态计算能够模拟各个支管的压力分布情况,但是仅用三维计算不能实时得到一维的准确边界,且计算时间太长,不能从整个发动机上模拟瞬态进气过程和谐振效应带来的进气不均匀性。因此,要在1D模型中获得更准确的瞬态边界条件来计算进气歧管的三维流动,或更进一步研究进气歧管结构形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来指导优化进气歧管的设计。文章以发动机1D燃烧开发软件为基础与3D流体软件相耦合来解决进气歧管设计中瞬态进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FSAE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影响充气效率。文章利用软件FLUENT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进气系统流场压力、速度等参数分布规律,研究进气歧管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到达优化进气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维、三维及耦合模型的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D模型,分析了歧管各支管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最后将一维与三维进气歧管模型耦合建立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对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气歧管内的动态流动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了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些发动机为了提高不同转速时的充气系数,在进气歧管上安装了进气控制阀,通过真空开关阀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该阀是常开阀,其开度随进气歧管的真空度变化,当发动机处于高速时,由于进气歧管中真空度较低,进气控制阀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全开,进气管道(进气室)连成一体,进气管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结构也有了变化,如研发人员就为进气歧管设置了可变进气歧管控制系统。采用该系统后,可以将进气歧管分成两段,通过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和截面积,提高燃烧效率,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更平稳、扭矩更充足,高转速时更顺畅、功率更强大。  相似文献   

7.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对各缸气流均匀性及进气量有直接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燃烧。通过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及气道试验,研究进气歧管上曲通出气结构对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出气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8.
蒋浩丰 《汽车维修》2011,(10):19-20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简称为MAP传感器,MAP是英文Manifold Absolute Pressure的简写,他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状态测出进气歧管内绝对压力(真空度)的变化,并转换成电信号,与转速信号一起输送到发动机电控单元(ECU),作为确定喷油器基本喷油量的依据。进气温度传感器是检测进气温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给发动机电控单元。  相似文献   

9.
进气歧管的进气均匀性是发动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仿真计算是指导进气歧管设计优化的重要手段,仿真过程是否合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针对两款采用行业内最常用计算数据模型和计算工况将均匀性已优化合格的进气歧管,利用star-ccm+软件分别比较其仿真模型在考虑不同的质量流量、节气门角度、入口管路等因素后的进气均匀性差异,探究更精细化计算模型.结合稳流试验台测得的流量系数偏差用以证明计算结果及计算设置模型的可靠性,并结合计算流场和流体理论的分析,最终得出:选取单一质量流量或压差作为计算输入较合理;节气门阀板角、节气门前进气弯管等更贴近实际的入口结构因素对进气均匀性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影响,以上因素使得用初始模型已优化至1% 以内的歧管不均匀度呈现3~10倍不等的恶化;另外,节气门前后的直线段长度对均匀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用于测量进气歧管内绝对压力(真空度)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传送给发动机电控单元(ECU),ECU据此判断发动机负荷,并结合转速信号,从而确定喷油量。进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进气温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ECU。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一维-三维耦合仿真的进气系统优化方法,此方法兼具CFD对进气系统三维流动特性准确描述与一维仿真对内燃机进气系统全局控制的优点。建立了进气歧管三维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缸内工作过程模型仿真,根据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仿真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各转速下的流动参数,以此作为CFD仿真的边界条件,优化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通过整机试验对进气歧管流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32Z单缸柴油机为平台,研制了电控可调进气涡流系统,包括可调涡流进气道、可调涡流执行机构和基于ADUC812单片机的电控单元。针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实现了进气涡流强度的最佳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扭矩工况,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烟度排放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进气歧管为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担任着向发动机各个气缸引入混合新鲜空气的作用,同时决定发动机各个气缸充气均匀性和进气效率[1]。而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文章通过进气歧管的曲通均匀性分析及冬季试验研究了进气歧管上不同的曲通结构对发动机节气门体处结冰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试验测得增压压力和排气压力值,结合发动机的结构参数,计算了发动机的流通特性,建立了可变喷嘴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联合工作曲线。对联合工作曲线的分析表明设计的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良好,不会出现喘振和阻塞。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柴油机进气管瞬态流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讨论了在进气重叠期内,不同工况下进气管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柴油机进气增压压力、转速以及进气重叠时间对各进气歧管出口空气质量流量、进气分配质量、进气最大不均匀度的动态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进气增压压力越低,进气最大不均匀度越大;进气重叠角越大,进气最大不均匀度也越大;柴油机低转速工作时的进气最大不均匀度要高于高转速最大不均匀度。通过提高进气增压压力、合理优化进气管几何结构,可以减小柴油机在进气过程中出现的进气分配不均匀现象。  相似文献   

16.
In an HLA (hydraulic lash adjuster) piston engine, “pump up” can occur when a valve is opened by the HLA when it should be closed. HLA pump up is mo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with exhaust valves than with intake valves. When HLA pump up in occurs in the exhaust valve, exhaust gas from the exhaust manifold enters the cylinder on the intake stroke, and fresh air-fuel mixture exits through the exhaust manifold on the compression stroke and is burned in the catalyst, causing partial burning, misfire, catalyst melting and power drop. HLA pump up occurs when the force on the valve from the HLA is higher than the force on the HLA from the valve. HLA pump up is related to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oil pressure, rocker ratio, spring load, spring surge, and both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 timing. In this study, valve lift and load on a roller finger follower were measured at varying engine firing conditions to evaluate HLA pump u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HLA pump up include a higher rocker ratio, a lower oil supply pressure to the HLA, a higher spring installation load and a lower spring surge.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电控摩托车发动机的充气量计算模型,基于速度密度法进行了充气量的计算。建立了计算逻辑模型,导出了缸体体积、排气背压、回流废气压力等计算公式,得出了发动机实际充气量。标定了排气背压、进气压力修正系数的脉谱,实现了对空燃比的精确控制。经试验验证,使用电控技术的摩托车整车性能优于化油器车,达到了国Ⅲ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型号多缸汽油机进气歧管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其稳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了进气歧管主要结构参数对流场特性、压力损失和流量特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脉冲转换排气系统三维非定常流动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功率8缸柴油机采用的脉冲转换排气系统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流动计算,针对发动机实际排气管形状,计算物理模型采用多面体网格单元,排气管进口边界条件采用简化的用于一维性能计算的质量流量条件,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对排气管开启、关闭时刻点以及排气最大流量点的分析,探讨了脉冲转换排气系统的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