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松江河—长白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铁道货运》2012,(11):33-38
松江河—长白铁路地处中朝边境,线路技术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铁路的运输组织、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根据该线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路网协调、运输组织、地形条件和工程投资规模等方面对线路速度目标值、限制坡度、牵引方式等技术标准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给出松江河—长白铁路的速度目标值采用120 km/h预留160 km/h方案,限制坡度采用13‰,牵引类型采用SS4型电力机车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2.
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介绍黔桂铁路(贵阳—柳州)的线路走向和工程概况。其中重点介绍扩能改造措施及主要技术标准研究,扩能方案的比选、限制坡度、以及提速改造,速度目标值、正线数目的比选,工程实施效果等,以期对电气化铁路的扩能改造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电气化Ⅰ级铁路、单线预留复线,柳州—洛满段增建二线。限制坡度:6‰,双机13‰,牵引质量3800t。柳州至金城江段按160km/h速度目标值设计,金城江至龙里段按140km/h速度目标值设计,并酌留余量。  相似文献   

3.
对新建哈佳铁路功能定位进行分析,结合路网、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重点从速度目标值、限制坡度、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等方面对哈佳铁路的建设方案进行研究。经过综合分析,推荐满足运输组织要求、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13‰限制坡度,到发线有效长1 080 m,货物列车双机牵引质量5 000 t的200 km/h客货共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既有张博线开行市域列车,从客流角度分析线路走向与市域客流走向的契合度,研究本项目对轨道交通的替代性和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既有铁路现状及线路运输功能,推荐增建二线改造成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考虑本线需要在维持货运运输的基础上开行市域列车,对本线速度目标值、车辆类型、车站布置、列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推荐本线速度目标值100 km/h,开行CRH6型动车组,4辆编组,到发线有效长280m,采用CTCS系统和非接触式IC卡式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对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拟建的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所在区域路网中运量预测、功能定位、相邻铁路技术标准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铁路技术标准。以运量为依据,以路网协调统一为原则,从地形适应、运输组织和投资规模等方面对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综合比选,其中对120 km/h和160 km/h速度目标值进行分析比较,限制坡度采用9‰和13‰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单线铁路、电力牵引、速度目标值160 km/h以及全线限制坡度采用13‰、本段按9‰控制等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限制坡度的选择,通过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安全及施工风险、与路网相邻线路限坡适应性、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工程投资、与城市规划地适应性等方面对6‰、9‰两个坡度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荐采用6‰限坡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殿英 《铁道货运》2010,28(4):26-29
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乌兰浩特至白城段铁路扩能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线近远期能力严重不足,亟需进行扩能改造。确定了线路等级、正线数目、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及最小曲线半径、限制坡度等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了单线自动闭塞、双线半自动闭塞和双线自动闭塞3个建设方案,经过比选推荐双线自动闭塞方案。  相似文献   

8.
盐城至海安段铁路做为既有新长铁路的组成部分,在其增二线扩能改造研究中,速度目标值的选取考虑从路网通道整体角度入手,结合项目功能定位、承担客流特点、运输组织协调性及工程投资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比选,得出采用16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选择尼泊尔国家铁路网限制坡度和牵引体系(牵引种类、机车类型、牵引质量)技术标准,在对尼泊尔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气象特征、运量预测和运输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限制坡度和牵引体系规划原则。利用地形雷达数据,对各线纵断面特征进行分析,对各线限制坡度方案进行工程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限制坡度体系推荐方案。分析相关机车的主要技术特征及参数,结合限制坡度方案、路网布局和编组作业安排,提出各线机车类型和牵引质量推荐方案。对通过能力、输送能力进行验证分析,对研究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安轲 《科技交流》2010,(2):24-28
结合既有辛泰、磁东、东莱线现状坡度、自然条件、运输特点及能力适应性,对因该线限制坡度改造从路网协调性、经济性、行车安全性及运输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得出该线的限坡改造推荐方案,对其他既有线路限坡改造方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