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志和 《隧道建设》2010,(Z1):376-382
隧道浅埋段下穿城镇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居民生活、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施工,控制爆破震动是施工关键。现结合某浅埋隧道下穿城镇段减震控制爆破的成功应用及所取得的施工经验,详细论述采取小导洞爆破超前+扩挖层预留光爆层分区爆破的施工方法及组织,并通过爆破震动监测对施工中的控制爆破方案及减震爆破效果进行总结,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阮清林 《隧道建设》2012,32(3):281-286
依托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江池镇)减震爆破施工,通过使用电子毫秒电雷管开展减震爆破试验。试验以爆破震动波的干扰降震原理为指导,结合以往工程使用非电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的减震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减震动监测,优化爆破参数,形成了在30 m左右近距条件下爆破振速低于1.0 cm/s的电子毫秒电雷管全断面减震爆破开挖技术,达到了近距下穿地表城镇时降低隧道爆破振速、确保地表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同时,拓展了在近距条件下隧道钻爆法使用范围,减少了临时支护,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机场路渝州隧道扩挖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隧道施工爆破过程中对邻近隧道、地表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爆破应力波在泥岩、砂岩中的传播衰减规律,进而控制不同目标、不同间距情况下每次最大起爆药量,以指导后续施工,保证邻近隧道、房屋等建筑物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Ⅳ级围岩大断面隧道采用全断面爆破法开挖具有围岩强度低、雷管段别高、装药量大的特点,爆后容易出现断面轮廓控制不足,超挖严重的难题。以新疆其特长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爆破开挖过程中导致轮廓围岩损伤严重的主要因素,基于现场试验方法结合围岩损伤分析,优化了光爆层厚度、装药结构、起爆顺序等爆破参数,其中利用预留光爆层试验法确定最佳光爆层厚度为65 cm,采用导爆索三角形搭接法降低了周边眼起爆误差,优化装药结构及起爆顺序降低最大单段药量及总药量。爆后连续8个循环的超欠挖统计数据及振动监测结果表明:方案优化后的平均线性超挖量控制在0.25 m以内,平均炮孔痕迹率由之前的49.3%提高至试验后的91.1%,有效地改善光面爆破效果,降低隧道支护成本。爆破过程中最大峰值振速发生在掏槽段为2.131 cm/s,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且整体振速分布比较均匀。故所采取爆破参数优化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Ⅳ级围岩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损伤,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尤平  王军 《公路交通技术》2009,(3):127-128,132
根据隧道掘进钻爆施工技术的发展,对有影响的隧道钻爆施工重大技术进行分析,认为当前的公路隧道钻爆施工应该认真采用湿式钴眼、导爆管非电起爆和水压爆破3大技术。通过水压爆破的典型工程试验,总结水压爆破的技术要点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昆鹏  张海波  杨兵 《隧道建设》2012,32(5):725-729
在城市中修建地铁隧道经常会出现隧道近距离下穿大型建筑物的情况。为了解决爆破施工时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将非电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的孔内微差与孔外微差结合起来,联线方式采用分组串联法,每3~5孔一组,孔内导爆管雷管跳段使用,孔外采用MS-2段导爆管雷管串联,从而将各个炮孔的引爆时间全部错开,实现导爆管雷管的延期起爆,基本达到了"一孔一响",有效降低了爆破振速,同时保证了施工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陆域近建筑物段爆破施工为背景,通过对钻爆引起的基岩振动传播规律以及裂隙扩展等研究,从段药量选取、开挖方案选取、起爆方式、起爆网格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控制爆破振动的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监测得到了平整场地的振动衰减规律,通过萨道夫斯基公式求得设计药量;接着,考虑高程放大效应,对坡形地貌下的萨氏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通用的振动速度预测公式。然后对采用不同起爆方式的波形图进行分析,确定了分段延时起爆方法的优势;最后,对于不同方向裂隙分布情况下的起爆网格的布置进行了详细说明。论文从多个方面揭示了爆破施工过程中控制裂隙扩展以及控制不同地形地貌下地表振动的原理和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宏博  卢伟 《隧道建设》2018,38(8):1342-1349
为确保郑万高铁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在软弱围岩中采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大断面施工。通过对三臂凿岩台车进行适当改造(改造推进梁位置、改用加粗钻杆、改装降低夹持器高度、更换耐磨大钻头等)可实现利用三臂凿岩台车进行加深炮孔、超前地质钻孔、超前管棚施工;将提前设定好的钻臂负责施工范围、钻孔顺序、钻孔深度及角度等钻爆参数导入三臂凿岩台车操作控制系统可方便钻爆施工;加装3D激光扫描仪,可实现隧道开挖断面扫描。通过对比三臂凿岩台车与传统钻爆法施工在钻孔精度、钻爆效果、施工管理和施工进度等多个方面的优缺点,采用三臂凿岩台车大断面施工相对于传统分部开挖施工,减少了施工作业工序及施工干扰,更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的控制、加快施工进度;大断面施工减少了分部施工时多次对围岩的扰动,更有利于围岩稳定。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出一整套三臂凿岩台车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施工的理论数据及现场施工经验,为今后推广三臂凿岩台车在隧道软弱围岩中大断面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地铁5号线通火区间段双隧道工程为例,基于城市隧道工程中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振速响应问题,对下穿地表建筑物隧道爆破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不同爆源距、循环进尺与单段最大装药量情况下隧道爆破开挖,分析在爆破动荷载作用下地表建筑物的振速响应规律,并根据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方俊波  刘洪震  马留闯 《隧道建设》2020,40(11):1642-1648
为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减小钻爆法隧道超挖量,提高钻爆施工技术及改进施工工艺,通过研究凿岩台车作业模式,分析得出凿岩台车进行隧道钻爆开挖时,由于受台车钻臂结构影响以及现场视线不清、视距较远等,钻凿周边眼时外插角不易控制,产生的隧道超挖往往较大。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凿岩台车在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及不紧跟掌子面等不同施工工况下长短孔配套施工产生的超挖量,得出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一定长度的隧道不进行初期支护施工钻孔,并采用长短孔配套钻孔爆破技术,可有效控制凿岩台车钻爆时隧道的超挖量。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长短孔配套钻孔时,Ⅱ、Ⅲ级围岩,Ⅳ级围岩,Ⅴ级围岩相比类似条件只采用长眼时的最大超挖量分别减少约12、19.5、21.5 cm。  相似文献   

11.
吴超凡 《隧道建设》2009,29(2):232-234
为解决大帽山新建隧道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采用分步钻爆开挖、楔型掏槽、炮孔堵塞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控制了爆破振动速度,同时还确定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中的爆破振动控制标准,此标准比类似隧道的标准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自由面与最小抵抗线对爆破振动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右线TBM始发导洞近接建筑物爆破施工为背景,通过对地表爆破振动速度的同步监测,回归拟合导洞上台阶不同爆破区域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α,进而得出自由面与最小抵抗线对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并据此对原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技术效果。结果表明: 1)爆破振动受自由面与最小抵抗线共同影响; 2)上台阶不同爆破区域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α不同,其中掏槽区域的K值和α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石新路站-石桥铺站区间隧道属矿山法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众多建筑物。采用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辅以分部、分次施工方法,结合延时爆破控制技术,通过不断优化钻爆设计参数,加密减振孔数量或加大直径,利用水压爆破降尘减振优点,采取信息化监测技术手段,控制爆破振动对环境影响。通过优化钻爆设计,有效控制爆破振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爆破振速达标可控。为解决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难题,采用减振孔+水压爆破+延时爆破技术,得出结论即最大振速集中在掏槽眼,其中3个方向振速垂向最大、径向次之、切向最小,且隧道下穿后比建筑物正下方振速大,采用水压爆破比常规爆破振速降低13%~22%,增设减振孔比水压爆破振速降低16%~28%。  相似文献   

14.
朱明勇 《隧道建设》2015,35(12):1315-1320
为了在自身地质条件复杂,且外部存在交叉作业、无法实施封闭爆破施工的条件下,控制露天爆破振动及飞石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以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地下市政工程振兴路站-徐州东站明挖区间爆破控制为例,采取减震带措施降低振速35%;主爆区通过严格控制同响最大装药量,合理布设炮孔和设计装药参数,使炮眼利用率超过90%;边坡采用预裂爆破技术成型较好,残眼率85%,超挖不超过15 cm;采取堵塞覆盖措施,有效控制了爆破飞石;通过联合警戒防护,避免了交叉施工、人群车辆繁多的风险;历时6个月开挖完成20万m3,取得了良好的进度、安全和成本效益。结果证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合理、安全,能够确保邻近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城市隧道爆破施工地表建筑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用有限差分软件对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爆破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不同隧道埋深情况下的地表震速分布规律,绘制隧道沿线的地表震速峰值分区图,并结合建筑物结构安全震动控制标准对隧道沿线的地表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沿线15座地表建筑,除罗汉堂外,均符合建筑物结构安全震动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李志军  刘广志  于京波  陈桥 《隧道建设》2022,42(6):1044-1052
以某高原铁路隧道左右线进口2台开敞式TBM预备洞为例,针对钻爆法施工中所遇到的富水浅埋、软硬不均且频变的Ⅵ、Ⅴ、Ⅳ级围岩地层,以“岩变我变,主动应对,减震防坍”为原则,分别采取变换台阶高度动态光面爆破关键技术、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松动爆破技术、爆破先掏槽与液压破碎锤后扩修边技术、悬臂掘进机(铣挖机)开挖上台阶与下台阶松动爆破技术、液压破碎锤开挖上台阶与反装松土器扩修边及拱脚弱爆破等开挖与爆破关键技术。采取了开挖与爆破关键技术后,施工安全、快速,顺利完成了预备洞施工。  相似文献   

17.
董子龙  隆卫 《隧道建设》2013,33(6):489-498
大连地铁一期工程203标段兴工街站开挖断面为343.8 m2,洞顶埋深7.1~11.1 m,采用暗挖顺作法施工。为有效控制地表、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等变形或沉降,同时确保支护结构受力稳定,防止掌子面及隧道坍塌,采取在车站拱部全长范围设置超前大管棚+小导管,增加二次初期支护及纵梁,加强拱部支护结构刚度,形成拱盖,设置边墙锚索维护直墙稳定,并按照双侧壁导坑法分6部组织拱部开挖、台阶法分层分块组织中下部开挖,特别是中下部开挖采取竖向松动爆破拉中槽、边墙光面爆破跟进支护的方式,减小了对拱部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全面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优化爆破参数进行地铁车站隧道控制爆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闯  王海亮 《隧道建设》2016,36(1):97-101
为减小爆破振动速度和提高炮眼利用率,以青岛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Ⅰ部上台阶的爆破开挖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掏槽区域爆破效果差引起爆破振动过大,由于掏槽眼不对称、掏槽区域布置不当、掏槽眼间排距过大、辅助眼排距过大、未封堵炮孔等原因造成炮眼利用率较低。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前期施工经验对楔形掏槽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在校核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时考虑了多自由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复式楔形掏槽使炮眼利用率提高到90.5%,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0.7 cm/s以内。  相似文献   

19.
槐树坪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汉超 《隧道建设》2006,26(5):47-49,78
槐树坪隧道为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隧道上方及周围建筑物较多,为确保隧道开挖爆破不对周围建筑产生不良影响,现场采用UBOX-20016振动信号自记仪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爆破设计进行了优化,采取多打眼,少装药,微差起爆,楔形掏槽等技术控制爆破振动,并根据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隧道通过建筑物下方的最大装药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