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常嘉玮 《时代汽车》2021,(8):137-138
现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焊接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焊接技术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艺。当前,人工焊接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对人的身体有较大的伤害,运用机器人来实现汽车车身的焊接,不仅能够解放劳动力,而且也能够促进焊接技术与水平的更好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汽车车身焊接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当前汽车车身焊接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与掌握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应用原理与方法,不断优化与提升汽车车身焊接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促进汽车制造行业发展速度与水平的更好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汽车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上汽乘用车公司依托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系统,自主构建具有自身业务特点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新方法与技术,开展大数据治理与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实践,进而实现汽车制造过程价值发现和供应链业务智能优化。通过对智能化升级演进路径模型的研究,结合实际项目详细阐述了上汽智能制造转型对策,并提出汽车行业智能化升级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产业及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指出,湖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在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及核心技术方面已处在全国前列,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工业4.0时代,汽车制造行业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汽车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机器人在汽车智能制造环节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机器人完成那些高危、高精准的工作,并由此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还能减轻工人的工作量,将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本文阐述了汽车智能制造中机器人应用的概况,然后对机器人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工业发展模式不断持续创新,尤其是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都进入了转型时期,这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大部分的汽车制造企业在对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乃至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对机械加工技术进行创新应用的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依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械加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许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对如何将切削技术应用到轿车生产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勇 《汽车实用技术》2023,(10):181-186
对于当前汽车制造行业来说,汽车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运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面临行业转型,一些老旧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将成为多数主流主机厂的课题。文章将以焊装生产线升级改造为案例,提出在0损失的前提下,通过开展新建生产线、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改造老旧焊装生产线,强化生产体质,为同行业的其他生产线升级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汽车车身模具,特别是大中型覆盖件模具,是车身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汽车制造工艺中的90%以上制品都需要使用模具,而塑料制品的90%以上也要由模具成型,IT产业的众多塑料部件也需要由模具成型。汽车冲压件的生产是汽车制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如载货汽车的车身、车架、车厢及轿车的车身主体等都是由钢板冲压件制造而成。内需对我国模具行业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这些内在的需求正持续推动着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落实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指导精神,以我国汽车产业链智能制造需求为导向,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系统研发与集成工程技术能力,全面实现我国汽车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和国产化水平,在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培育发展系统集成及其应用,成为了当前我国智能制造202...  相似文献   

9.
<正>1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1)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从2009年开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以来,在国家及地区政策中,“新能源汽车”这一词汇频繁出现。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我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当前制造业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汽车制造领域中逐步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发展呈现智能化.通过合理利用机器人,可以改善传统制造方法的不足,提高汽车制造质量与效率.文中以汽车制造领域为着手点,分析机器人的优势,探讨汽车制造领域中如何有效应用机器人,推动汽车制造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融合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对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实现汽车强国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盐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SWOT分析方法研究盐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就盐城当前汽车产业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推进了我国制造行业的进步。对于新型汽车制造行业来说,传统制造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应当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具体类型,主要研究了如何在汽车智能制造中合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希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振 《时代汽车》2021,(7):28-29
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汽车制造业领域更是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探索,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更加规范了我国汽车制造的体系和标准,大大提升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1])。本文对汽车运用工程新标准的现状与应用进行分析,明确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给出合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快速进入产业化与市场部署阶段,成为汽车行业技术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武汉作为国内第一批发展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的“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正在大力促进智能网联车及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依托武汉光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实例,构建光谷完整的“车路智行的生态系统”,着重研究车路智行一体化的智能网联体系,归纳总结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段的建设,为推动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进程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完善光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开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然而我国目前正在提倡保护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汽车制造业,在将来汽车制造业会逐步向信息化发展,希望汽车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汽车智能制造当中,这样能够显著缩短汽车产品的周期,而且能够减少加工误差,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探索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主要将智能化和网络化联合起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构成.不管是以往汽车产业,还是现阶段的新兴产业,都在不断的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促进商业化发展.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项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对智能网...  相似文献   

18.
刘宇 《天津汽车》2012,(9):13-17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很明显,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2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产业却存在着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促使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急需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升级,而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故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系统思考,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从宏观层面应加强对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和加强标;住建设;从中观层面应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和加强行业服务:从微观层面应从技术升级、制造升级、营销升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升级做起。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使汽车销售量大大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恶化问题愈发严峻。面对此类问题,新能源汽车不断衍生,且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业所研发的核心项目。为更好的诊断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我们可将电子诊断技术应用其中,以便更好的开展汽车维修工作。对此,文章就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展开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