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为痛反应,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各类传入纤维的电针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1.各类传入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针镇痛作用仍然是兴奋的纤维越细镇痛作用越强。 2:粗纤维 (Ⅰ、Ⅱ类纤维) 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特征;而细纤维 (Ⅲ、Ⅳ类纤维) 的作用是超节段性的,它主要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吗啡样镇痛系统而发挥其镇痛作用的。 3.高频电针可明显减弱细纤维的传入活功,使Ⅲ类纤维的作用减弱或消失,Ⅳ类纤维的作用虽不减弱但有应激成分的参与,因而是不适用的。 4.我们建议:在针剌镇痛和针剌麻醉实践中采用近节段,低频率、高强度电针剌激有可能取得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穴位电针剌激参数与大白鼠背根电位(Dorsal Root Potential简称DRP)的关系。结果提示,当电针刺激强度为4T~10T、频率为40~80Hz时,穴位电针引起的DRP振幅较大、时程较长。此时Ⅱ类纤维大部分或全部兴奋、Ⅲ类纤维部分或大部分兴奋。用不同间隔的双刺激实验结果对频率剌激引起的DRP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穴位电针剌激参数、DRP峰值和时程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及电针镇痛的传入纤维类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痛刺激躯体神经引起清醒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观察用模似电针以兴奋支配“足三里”穴的腓神经的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再用特异性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观察对细纤维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电针兴奋Ⅲ类、Ⅳ类或ⅢⅣ类纤维对反射性下颌运动,其波幅下降平均在76%(Ⅲ类),73.9%(Ⅳ类)、79%(ⅢⅣ类),而电针加纳洛酮,其波幅下降平均在10.6(Ⅲ类)、12.5%(Ⅳ类)、10.7(ⅢⅣ类),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这就表明电针兴奋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可以被纳洛酮所反转,其反转率占实验列数的88.9%(Ⅲ类)、81.8%(Ⅳ类)及93.9%(ⅢⅣ类)、提示细纤维所致的镇痛效应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即细纤维所致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针刺镇痛的性质,而不像是应激所致的镇痛。  相似文献   

4.
针刺猫“内关区”所兴奋的深部感受器及其传入纤维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工作证明:针刺可兴奋穴位内的多种感受器,通过各类纤维向中枢传导。在肌肉丰厚处的穴位,针感与针刺效应,主要与深部感受器的活动有关,有的观察到压力感受器在穴位处的密度较大,认为压力感受器参于针感形成,而牵张感受器在针刺时则起某种调整作用,有的用形态与机能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合谷穴的资料表明,穴位内肌梭的分布比较密集,认为在针感形成中肌梭起主要作用。关于针感传入纤维类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传入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C-DRP的性质。实验中发现,阈刺激时,背根即可记录到一慢的负波A-DRP。随刺激强度增加,A-DRP幅度增大,在20T达到其最大幅值。在70T刺激强度下,在A-D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负波。该波在300T达最大值。用普鲁卡因阻滞及三角波选择性刺激的方法均证明,该波是Ⅳ类传入引起的C-DRP。实验结果表明:牛蛙坐骨神经各类传人纤维均能引起负的背根电位。即各类纤维均能在脊髓节段引起突触前抑制。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分析诱发VRP传入纤维类别的基础上,以DRP和VRP为指标,观察了牛蛙视叶下行冲动对脊髓活动的影响。发现:1、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有早、晚两个成分;早期成分由Ⅰ、Ⅱ、Ⅲ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晚期成分由Ⅳ类传入纤维兴奋引起。2、刺激牛蛙视叶可诱发脊髓DRP。3、刺激视叶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的脊髓VRP早、晚期成分均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时程长,且早期成分的抑制和DRP在时程上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视叶能以突触前抑制的形式参与躯体感觉传入的离心控制,影响脊髓反射活动,并可能涉及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观察了电针清醒、整体大鼠同侧内关穴对后肢屈肌反射电位(FRP)和相应的背根电位(DRP)的影响。以串刺激(3个脉冲,间隔5ms,波宽0.5ms)分级刺激腓肠神经(皮神经),在hamstring神经干上(一组支配后肢屈肌群的神经)和L_5背根上分别诱发出适当大小的C-FRP和C-DRP(约为最大值的70%~80%),以低频低强(4Hz,1~3V)、低频高强(4Hz,20~40V)电针同侧内关穴,持续5min停针后观察到C-FRP和C-DRP的值均降低;C-DRP受抑程度较C-FRP为轻且恢复也较快,二者的潜伏期均不变。电针内关穴时A—FRP和A—DRP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同侧内关穴可引起后肢镇痛,且镇痛中可能有中枢的突触前抑制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实验记录并分析了蟾蜍坐骨神经上的复合动作电位;计算了各类纤维的传导速度。记录了分级刺激所引起的DRPs,分析了粗纤维传入在引起DRPs上的作用。实验证明了Ⅲ、Ⅳ类纤维传入均引起的负的DRP,并着重分析了Ⅳ类纤维兴奋引起的C—DRP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我室近几年对引起背根电位(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兹综述如下一 60年代初就已公认,DRP的主波DRV可作为突触前抑制的客观指标。此后,各国学者以猫为对象,相继对引起D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对粗的有髓传入纤维(Ⅰ、Ⅱ类)引起的是负DRP,其幅度随刺激增强、纤维的参与增多  相似文献   

10.
新生期给大鼠注射辣椒素(50mg/kg),于成年时,电刺激腓肠神经诱发的A-DRP和CDP-p_1波,其幅度、时程、潜伏期以及波面积积分值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C-DRP和CDP-p_2波大都缺如。这与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Ⅳ类传入纤维机能的长期丧失,对粗纤维传入诱发脊髓的初级传入末梢上PAD似无明显影响, 而对细纤维传入效应有取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实验证明针刺可兴奋各类纤维,但哪类纤维是传入镇痛冲动的?我们曾以清醒家兔反射性下颌运动作为痛指标,证明各类纤维的镇痛作用为Ⅰ.Ⅱ类<Ⅰ、Ⅱ、Ⅲ类<Ⅰ、Ⅱ、Ⅲ、Ⅳ类,亦即有细纤维参与,可以增强镇痛效应。但对于细纤维(包括Aδ波及C波)是否具  相似文献   

12.
一、用0.2%的奴佛卡因溶液作用于兔的腓神经,并限制受药物作用的神经长度在2毫米左右,可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性阻断ⅢⅣ类纤维,而绝大部分ⅠⅡ类纤维仍保持传导功能。二、在奴佛卡因阻滞前,电针兴奋腓神经中全部ⅠⅡⅢⅣ类纤维,可使反射性下颌运动的幅度抑制91.7%;在阻断ⅢⅣ类纤维后,同样强度的电针仅使下颌运动幅度抑制29.3%,抑制作用持续的时间也缩短。因此认为细纤维的镇痛作用大于粗纤维的镇痛作用,在细纤维和粗纤维同时被兴奋的情况下,细纤维在镇痛信号的传入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牛蛙,以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作为监测纤维类别的指标,对引起牛蛙腹根电位(VRP)的传入纤维类别进行了分析。实验中可见,当刺激强度为0.054±0.003使时,随动作电位α波的出现,在腹根可记录到前人所报道的短潜伏期的VRP,即A类纤维引起的VRP(A—VRP)。当刺激强度增加到70T左右,在A—VRP之后出现一长潜伏期的VRP。该波与A—VRP的极性一致;在300T达最大幅度。用普鲁卡因阻滞、三角波刺激、远侧与近侧刺激对比的方法,证明了这一长潜伏期的VIIP是由C类传入诱发的,命名为C—VRP。实验结果证明:牛蛙坐骨神经的C类纤维也可诱发VRP。C—VRP似可作为一个“痛”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们一系列工作证明,镇痛冲动的传入纤维以细纤维为主,而且纤维越细镇痛作用越好。但是,这一工作是将痛刺激与电针刺激加在同一神经上进行的,因此,它只是一种同神经或同/近脊髓节段的效应。远脊髓节段的镇痛传入纤维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还不清楚。有人曾经观察到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12只麻醉家兔,分为2组:A组为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B组为颈迷走神经传和电观察组。电针AB两组兔“肾俞”穴,观察到A组兔尿量逐渐减少,起针后90-120min达最低点;B组针刺后迷走传入纤维放电逐渐增加。以上结果主宰去双侧颈迷走神经兔,针刺“紧俞”穴的利尿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无髓纤维形态和机能的研究进展。机能上除有传递慢痛、重压觉、冷热觉、轻触觉外,近几年来,证明具有产生和传导针感、镇痛以及对牵拉敏感的机能,表明无髓纤维具有多种的感觉机能。其次,对应用人体钨丝微电极研究C纤维的单个单位的电位及其特征,C传入纤维与交感传出纤维的区别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分离单一肌梭的方法,对在针刺条件下肌梭的传入放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应用快速付里叶(Fourier)变换算法对其传入放电的波形特征作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时肌梭传入放电的频率明显增多且趋于平稳,而留针期间,肌梭的放电频率随留时间的延长而规律性递减,表现有一定的适应现象。提示针感的强弱应是针刺>留针>去针后。功率谱分析表明,针刺前、针刺时、留针及去针后等4种情况下,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主要能量都集中在低频段内,针刺时略向较高频率偏移,提示针刺时肌梭中的较粗纤维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 各类纤维传入的兴奋进入脊髓,都可以造成初级传入纤维末稍的去极化(PAD)。该PAD在脊髓背表面呈现为DRP。根据不同纤维引起不同的DRP的特点,将A类纤维和C类纤维兴奋时的DRP分别称为A-DRP和C-DRP~4。janig~5研究确认,粗、细神经纤维在脊髓水平有明显的会聚现象。这样以来,在脊髓内部究竟哪一类神经元接受了各类纤维传入的冲动而产生DRP,就不能仅仅根据外周神经干中哪一类纤维兴奋末判断。为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双侧电解损毁浅麻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可明显易化大鼠甩尾(TF)反射,并可明显减弱强电针"足三里"穴对TF反射的抑制作用,但对弱电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这一结果表明Sm可能参与痛觉的调制过程,并在针刺镇痛,尤其是细纤维传入产生的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支配足三里穴的腓神经,或电针足三里穴都可在猫脊髓背索、背外侧索、腹外侧索和腹索四个象限的白质的上行纤维中引导到相应的诱发电位。提示电针足三里穴时,传入冲动並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传导索上行。脊髓背側部的诱发电位和腹侧部显著不同。背侧部以低阈值,短时程,章突触的快电位为主;腹侧部以高阈值,长时程的多突触的慢电位为主。电刺激腓神经或足三里时,粗纤维的兴奋主要经脊髓背侧部上行。细纤维的兴奋主要经同侧或对侧的脊髓腹侧部上行。应用足以使C纤维兴奋的强刺激时,並不能在脊髓各上行传导索上引导到田C纤维兴奋引起的诱发电位。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