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群体式诱导容易导致局部停车拥堵的问题,通过分析停车管理者和驾驶员之间的博弈关系,引入Stackelberg博弈理论,对二者的博弈关系进行微观描述,建立了服务于个性化停车诱导的停车场均衡利用模型.该模型考虑驾驶员停车后步行距离最小化,满足驾驶员停车感知效用最大的同时,通过对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的控制,实现高峰停车泊位资源的均衡利用,避免局部停车拥堵.通过对唐山市综合交通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博弈模型的控制,高峰停车泊位溢出指数最大值由原来的0.168降至0.127;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呈整体下降趋势;高峰停车拥堵时间缩短了70 min,停车泊位资源利用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2.
规范停车管理工作是静态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停车问题也是一项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虽然通过深入挖掘支小道路停车资源、扩充道路停车容量,并加大路外停车资源投放力度,使浦东新区停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停车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市民对"停车难"的反响仍然强烈。一、浦东新区路内外停车基本情况1.路内停车现状(1)设置模式。目前,根据上海市交警总队《机动车道路停车场设置、审批和管理规定》要求,浦东新区  相似文献   

3.
在各城市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大背景下,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成为缓解大城市停车难的重要手段。首先,指出在公共停车场建设过程中存在项目落实难、实施乱、建设主体单一、审批复杂、产业化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杭州市实践经验,提出通过设立专职机构、加强规划管理、确保用地供给、研究鼓励政策、简化审批手续等手段对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进行保障。最后,从停车发展策略、行政审批、停车产业化、市场管理、停车位共享及停车诱导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道路拥堵,城市公交车只能低速运行或者停车怠速,这必定会造成能耗增加.因此,在能耗定额制定中要考虑经过路堵路段的公交线路车辆能耗定额的相应提高.而怎样来确定哪些公交线路受道路拥堵的影响大,则是科学制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及其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中采用停车诱导技术可以通过给需要停车者提供有效的停车信息,减少因寻找停车场而产生的附加道路交通量,从而达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2011,(5):95-96
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一部分,北京市提出将修订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市政府法制办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停车场的范围,包括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明确了公共停车场的公益性,并且指出占道停车费将全额缴入财政并统筹用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停车管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荟聚商场停车场为实例,调研及分析停车场出入口拥堵、停车位不足停车不均衡、乱停乱放、车辆找不到出口等主要原因。提出五大解决策略,包括设置四级停车诱导系统,对车辆实时分级引导;通过流量与分担区匹配,划分多个停车区引导;作为停车区与出入口的联系通道,强化主通道;优化停车布局,减少停取车对进出车流的干扰,提升通行效率;整合车行和人行标识,打造地面、墙面及空中为一体的多维标识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对停车场优化与改善,停车场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考虑停车收费定价对私家车出行者、停车场运营者、交通管理者三方停车参与者的影响,本文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了三方参与者共同决策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引入效用理论分析三方参与者在停车收费定价中的行为特征,分别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停车行为选择模型、停车场运营者运营利润模型和交通管理者社会负效用模型。针对三方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三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入停放饱和度和道路饱和度作为新的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三方博弈下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并用咸阳市两个公共停车场的实测数据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算例中的两个公共停车场收费费率分别为4.5元/h和3.9元/h时,停车需求为303个,私家车出行者的总出行成本之和为12 999.41元,总运营利润之和为6 902.17元,公共停车场的停放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0.35,周边道路的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1.51,为三方博弈下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案。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可为公共停车场综合考虑三方主体需求制定停车收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前,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智能综合交通诱导系统已完成立项及方案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可开工建设。据悉,该系统的启用不仅可以实现对车辆停车自动收费、自动计时等管理,还可以发布停车诱导信息,实现珠江新城核心区相关地下空间所有停车场之间的协调和资源共享,减少因停车难而产生的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交通有通必有止,静止交通(也称静态交通)是交通的一个重要特征.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等.而公建大楼、旅游景点由于其自身车辆停放和吸引停放数量较大,因此其配建机动车停车场(库)问题是静态交通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如果上述设施配建的停车泊位偏少,则容易造成车辆无处停放或在道路上乱停乱放;另一方面,如果对周边道路乱停乱放车辆缺乏有效管理,则其配建的停车泊位就不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停车场选址、停车场管理、出入口设计、车位诱导、停车选择行为等方面,而公共停车场规模计算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模型的参数获得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研究避开现有模型中参数标定难、部分调查数据误差较大和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首先,利用增长率法获得满足未来停车需求自然增长的公共停车场期望供给规模;其次,采用圈层外推法快速获得公共停车场影响范围内周边道路的最小路网容量,反推公共停车场最大可接受规模。综合考虑停车需求增长和路网容量限制两个因素,获得规划公共停车场最适宜的建设规模。研究最后对计算方法给出实际算例,交通调查及计算过程均较为简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的公共停车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和意向相结合的停车场用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停车场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停车场用户的停车目的、停车价格以及停车费用支付者等因素进行筛选,并确定影响停车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中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同时解决机动车辆出行过程中停与行的问题,减少车辆巡泊产生的无效交通,提高出行效率,提出了服务于出行前停车诱导系统的两阶段停车选择方法.第一阶段是以停车场距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停车设施类型、有效停车泊位数、停车费用等4项指标对候选停车场进行初选;第二阶段为组合选择过程,以步行距离最短、停放可行性最高、停放成本最低、停放安全性最高、驾车至停车场行驶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各候选停车场的决策排序.该方法求解效率高,且充分考虑驾车者意愿,适用于出行前的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停车价格对缓解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方法,结合典型城市商业区停车调查数据搭建仿真环境,通过编程实现停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规则,建立浮动式停车价格下的路内停车模拟平台,并对浮动式停车价格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浮动式停车价格策略的实施不仅使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更为均衡,区域内车位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停车寻泊时间有所减少,还提高了周边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 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停车效率、缓解区域道路交通拥堵提供一定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2012,(6):96-97
深圳市首个P+R社会停车场正式对市民开放,该停车场是深圳市首个由政府投资兴建的P+R停车场,位于最为拥堵的交通节点梅林关(入关方向右侧),毗邻地铁4号线民乐站出入口。停车场面积3.83万m^2,设置小汽车停车泊位1089个,目前停车场开通出入口各1个。车辆可沿梅林检查站进深圳市区方向最右侧车道、经地铁4号线民乐站口往前约100m处进入停车场,从出口拐入南坪快速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唐山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唐山市交通现况,对商业停车场展开重点调查,在对各项停车指标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典型停车场进行了分析,指出唐山市商业停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城市停车诱导系统不仅可满足现有停车诱导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形成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还为今后动静态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打下基础。一、停车诱导系统总体规划1.停车场库选择停车诱导系统对停车场库的选址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内较大的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如宾馆、医院、大型购物中心等。此类场所是停车需求密集区,是停车诱导系统空车位信息发布的重点对象。二是对外经营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库,而不是仅供内部使用的停车场。三是停车场库具有一定规模。依据国内外经验,通  相似文献   

19.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停车价格对缓解停车难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方法,结合典型城市商业区停车调查数据搭建仿真环境,通过编程实现停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规则,建立浮动式停车价格下的路内停车模拟平台,并对浮动式停车价格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浮动式停车价格策略的实施不仅使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更为均衡,区域内车位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停车寻泊时间有所减少,还提高了周边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 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停车效率、缓解区域道路交通拥堵提供一定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