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商用车车架涂装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零件预涂装总成喷面漆工艺与总成涂装工艺等典型的先进涂装技术,并对国内外的涂装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载货车钢板弹簧涂装工艺及涂层质量进行了剖析、对比,找出了国内外载货车钢板弹簧的质量差距。通过试验证明了锈点是导致钢板弹簧断裂的新的疲劳源,为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必须提高其涂层质量。介绍了变截面钢板弹簧涂装新工艺,并对该工作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应用CAE技术进行钢板弹簧精确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谷安涛 《汽车工程》2002,24(1):73-75,24
本文应用CAE技术对钢板弹簧进行精确设计,可以精确计算在不同的单片自由曲率和形状条件下,组装后各片预应力响应和各叶片间的接触状态、接触压力以及钢板弹簧总成在大变形工作时应力响应、叶片间接触状态及接触压力和刚度。从而实现钢板弹簧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汽车钢板弹簧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提出了采用阴极电泳工艺对钢板弹簧进行涂装的方案。介绍了钢板弹簧涂装工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新工艺方案及其特点等内容,并通过试验证明了电泳漆的加热固化对钢板弹簧喷丸后的残余应力及台架疲劳寿命没有负面影响。实际生产应用情况表明,汽车钢板弹簧采用阴极电泳工艺在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面双槽钢板弹簧用在汽车悬挂上,比一般平扁钢制的弹簧要优越得多. 钢板开槽后,打破了原来的应力分布对称状态.使拉应力减小、压应力增大.不仅改善了结构强度,提高了承载能力,而且还延长了疲劳寿命.单片对比约35%;总成达15~20万公里. 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这种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道路试验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平 《汽车科技》2000,(4):51-55
对半挂车双轴无拉杆平衡悬挂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轮晨正常磨损,钢板弹簧总成滑板非常磨损,悬挂系统紧固螺栓和铆钉的松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特别是对钢板弹簧总成在空载运输的情况下,保持原有的钢板弹簧总成作用长度和总片数不变的条件下,以降低钢板弹簧总成振动频率入手,对钢板弹簧总成进行分两组计算,达到减少上述三个问题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溶性淬火介质的特性、优势及在不同浓度和液温条件下的冷却性能;进行了材料淬火试验、单片簧疲劳试验及钢板弹簧总成的用户使用试验;分析了应用水溶性淬火介质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应用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的钢板弹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显著降低了钢板弹簧的材料及淬火介质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车辆轻量化设计要求,提出了某轻型客车钢板弹簧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在钢板弹簧最大通用化基础上,建立了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相关参数,然后利用CATIA的参数化功能建立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总成自由状态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模型进行应力校核,最后进行样件台架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特性符合设计要求,板簧重量降低21.8%。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用户反馈某系列工程自卸车使用过程中,钢板弹簧总成出现承载能力不足、偏软、在工况复杂的情况下会出现断裂,造成工程自卸车性能不稳定,工程自卸车后悬架系统中的钢板弹簧总成的质量问题多、留下非常大的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专门门组织人员进行实际调研以及详细分析研究,根据以上情况进行专项的设计工作,通过重新开发设计平衡悬架钢板弹簧总成,产品通过批量装配验证以及市场进行大批量验证,此方案根本性的解决钢板弹簧总成承载力弱、偏软、断裂、安全性低、可靠性低的一种综合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商用车车身的涂装成本,实现涂装生产的节能减排,针对取消车身涂装工艺中焊缝密封后的烘干工序进行专项课题研究。通过车身涂装用PVC焊缝密封胶与面漆涂料湿膜配套性试验,找出了影响配套性的关键因素,结合涂装生产线工艺试验确定了PVC焊缝密封胶配方;对PVC焊缝密封胶与面漆湿碰湿涂装工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工艺、质量和作业性等问题,制定出相应对策并加以验证,最终使车身漆膜质量达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1.
配件名称车型:桑塔纳 气门}巾封 气门室罩 预热器覆盖 离合压板、片、轴承 离合器分离轴拉杆 分电器总成(无触点) 制动总泵 前赢制动分泵 前有制动分泉 前减振弹簧 后减振弹簧 集成屯路电艇调节器 闪光器 各色修补面漆(将通) 各色修补面漆(金属)车型:天津夏利 汽油滤芯 水象总成 电子温拧井关 离合器压板总憾 飞轮总成 离合器摩擦片 水箱 前减振器(对) 前减振器(对) 后减振器(对) 前减振弹簧 后减振弹簧 前制动摩擦片 后制动摩擦片 前制动盘 后制动鼓 后轮内(外)轴承 元宝梁 电子调节:器 闪光器 集成电路电越调节器车型:东风系列 分电器 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围绕涂装机器人内外喷涂工装的应用及管理展开探讨,阐述了涂装机器人内外喷涂的四门工装通用化,工装开发主要构件(包括固定架总成、弹簧总成螺帽、双压板与伸缩杆总成,所述伸缩杆总成置于固定架总成和双压板之间,依靠弹簧总成螺帽的调节实现弹簧压力的传输,固定架总成和双压板之间焊接并固定在车身骨架上,伸缩杆与车身螺栓连接,随着伸缩杆总成的运动实现车门和车身之间的位移限制),以及后期过程中的应用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钢板弹簧是汽车上比较重要总成之一。一般在动载荷条件下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良好的工艺性能,因此要求钢板弹簧材料具备高的抗拉强度、弹性(特别是回弹能力)、韧性;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淬透性、低的脱碳敏感性、低的石墨化倾向;在热状态下容易弯曲成型和合适的热轧硬度便于剪切与冲孔。目前国内外汽车钢板弹簧大多采用硅—锰钢,如我国60Si2Mn、美国SAE9260、日本SUP7、苏联60C_2等。由于60Si2Mn 钢含有较高的硅(一般在1.5~2.0%),脱碳倾向比较大(特别是用煤加热和没有控制性周围气体时影响更为严重),成为钢板弹簧的主要质量问题,对钢板弹簧的疲劳寿命影响较大,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为了简化钢板弹簧制造工艺,钢板弹簧设计趋势为增加厚、宽、长,减少片数,而60Si2Mn 钢淬透性  相似文献   

14.
油漆师傅     
汽车车身面漆涂装(三) 二、面漆涂装工艺 汽车整个板面或部分板面涂装施工实际上可以代表汽车面漆涂装的基本操作。现在将整板修补涂装、斑点修补涂装及整车修补涂装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5.
应用概率理论求解了汽车钢板弹簧的弧高和刚度公差,并对影响这些公差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按照现行的GB1222-84型材公差标准,要使钢板弹簧总成刚度偏差和满载静负荷弧高偏差达到JB4046-85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对主片工艺提出相应要求以减小偏差量。  相似文献   

16.
1结构特点及邻国原因东风EQ140型汽车的前、后钢板弹簧系单面双凹槽型断面结构,片与片间用中心螺栓定位。钢板弹簧断裂部位多出现在前钢板的卷耳根部及钢板盖板的边缘处。其原因是钢板在卷耳成型和热处理时,有残留的内应力;在装配时因钢板铺套配合不当(过紧),以及在汽车行驶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或扭转应力所致。钢板弹簧总成由主簧11片(见图)和副钢板弹簧9片(不包括副钢板弹簧的垫板)组成。其前端采用组合式结构,用小U形螺栓将主钢板弹簧的第一、二、三斤固定在专门的吊耳上,并用前端的固定螺检定位和传力,因此大大改善了主…  相似文献   

17.
一、常用面漆的种类 汽车涂装施工中采用的面漆品种很多,按面漆的固化机理进行分类,可分为:溶剂挥发型、氧化固化型、热固化型、双组分固化剂固化型、催化固化型5大类。 下面仅对汽车涂装作业中常用面漆进行介绍。 (1)醇酸树脂面漆。醇酸树脂是重要的涂料类树脂之一,它不但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制造工艺成熟,综合性能突出,而且能以多种方式进行改性,获得性能各异,满足不同要求的产品。以醇酸树脂为成膜物质的面漆按干燥方式可分为自干型  相似文献   

18.
以前国内型钢车轮的涂层一般仅为一层阴极电泳涂层。为提高车轮涂层的耐候性能,从2003年开始,型钢车轮大量采用了在电泳之后喷涂溶剂型金属面漆的工艺。随着环保和降成本要求的不断提高,取消溶剂型面漆已成为型钢车轮涂装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型钢车轮取消溶剂型面漆、采用抗老化型阴极电泳漆涂装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淬透性、油淬火临界淬透厚度、奥氏体晶粒临界粗化温度及淬火和回火温度等对50CrVA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定并验证了材料应用规范和钢板弹簧产品优化工艺规范,并对试制的钢板弹簧总成进行了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结果表明,50CrVA钢经工艺优化后能大幅提高钢板弹簧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台架疲劳寿命达1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抛丸工艺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丸工艺是一种除锈工艺.由于材质和成本的原因.汽车使用的厚度在3 mm以上的钢板多采用热轧钢板,而热轧钢板表面普遍存在着氧化皮和锈蚀,这严重影响后序涂层的质量和造成防腐性能下降,严重者导致涂装困难.为此在涂装前必须除去氧化皮和锈蚀.以往大型除锈均采用化学除锈--酸洗除锈,但由于酸洗除锈环境污染较大.逐步被钢铁和汽车制造业所淘汰,而采用抛丸除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