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包在低温工况下散热严重导致温差较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电池包保温层,以某纯电动汽车电池包为样本,对电池包及模组进行温度场仿真及低温静置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20℃工况下,样品电池包增加保温层设计后,电池的最大温差和降温速率都明显减小,整包保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加热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池包的热管理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所有气候条件下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文中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包热管理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案,以及怎样合适地设计电池包散热加热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开发中出现的电池包风冷散热性能不良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散热风道结构中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特性,借助CFD有限元法,进行流场速度矢量图和温度云图的比较,分析了散热性能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特性。讨论了风道的设计对电池组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表明:优化后的电池组整体压力较小、风速较高、温度均匀性较好且散热特性优秀,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汪俊 《汽车维修》2021,(1):13-16
本文介绍2019款比亚迪e5出行版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结构和原理,并针对两个交流充电系统的实车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来分享交流充电系统的检修工作过程. 2019款比亚迪e5出行版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主要包括:交流充电口、车载充电器(集成在高压配电箱内)、BMS(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包等.实车充电系统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的抗振动安全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动力电池包强度、刚度和抗振动性寿命失效分析模型,以有限元仿真结果为指导,优化了电池包的内、外部结构和焊接方式。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电池包满足国家标准对电池包抗振动性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动力电池包是利用1个封闭盒形结构将BMS、热管理系统、模组架以及动力电芯等组件组合在一起。纯电动汽车的重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电池包的重量。因此,电池包的轻量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对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包轻量化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电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退役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循环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AGV的铅蓄电池具备换为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可能。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制造系统,开展了对整车动力锂电池梯次应用于工厂AGV的研究,本文以某款AGV电源为例,主要进行了电池包PACK方案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以及电气设计选型,并应用于实车验证。通过上述研究验证了AGV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可行性,并实现了AGV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设计改造。  相似文献   

8.
随着纯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包系统作为汽车上全部能源的供给装置,其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文中围绕动力电池包系统的构成、安全防护、功能要求和技术难点分析,结合一款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对动力电池包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振动试验是电池包安全性能验证的重要部分。文章基于试验场采集的路谱数据和车辆道路试验规范,基于等损伤原则,计算合成动力电池包加速振动试验所需要的随机目标谱(PSD)。考虑到振动试验台的有效频率限制,对目标谱进行优化和简化,得到了合理可用的振动试验输入PSD谱。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轿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开发了一种并联式HEV的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可实现HEV能量管理和状态切换控制。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在硬件在环测试中进行了功能验证和调试,在实际路面上进行了实车功能和性能试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的动力总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能够满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内电池组热管理十分重要,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保持电池包温度的稳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动汽车自燃爆炸的问题。论文设计一种电池风冷散热结构,通过对串行及并行风道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得出一种散热性更好的散热结构。通过ANSYS Fluent软件进行建模及仿真分析,通过附加散热孔、改进进风口位置及倾角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进风口倾角为8°时散热性及结构最优,其生热情况为在1 C充电倍率下电池组最大温差为3.9℃,最高温度为33.7℃,最低温度为29.8℃。  相似文献   

12.
提出纯电动汽车受到追尾碰撞时乘员舱结构稳定性及电安全性能的相关要求;针对某纯电动汽车追尾碰撞安全性能开发,参照GB 20072-2006对燃油车追尾碰撞的强制性要求,建立整车追尾碰撞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指导纯电动车追尾碰撞安全性能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针对纯电动汽车追尾碰撞,后部车身结构的安全性能设计需遵循逐级变形压溃的原理,充分提高变形吸能区的吸能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包固定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稳定,使其免受刚性结构挤压,同时避免挤压乘员舱。实车后碰撞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车辆可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实时监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绝缘状况,提出了电动汽车电池组绝缘故障定位计算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的解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组单点绝缘故障定位方法。结合理论推导与模型仿真,对模型解中的绝缘阻值计算与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并分别进行了静态台架试验和动态实车试验。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且满足预期的精度要求,表明该系统能及时对电池组绝缘故障进行报警和定位,可在实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为例,利用Icepak软件对其动力电池包冷却效果进行CFD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双蒸发器结构设计是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C89C51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单片机,设计开发了一种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包自燃的自动灭火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动力电池包周围的温度,当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出现电池热失控导致动力电池包温度超过安全温度时,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开启灭火装置,同时将温度数据传输至上位机进行显示与储存,并通过声光报警系统提醒充电站工作人员,从而降低电池包自燃后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散热问题,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特性.基于雷诺平均的方法,应用k-ε湍流模型,建立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的仿真模型.基于这一经散热效果试验验证的模型的仿真结果,给出了不同布置方式下动力电池组的流场分布和温度云图;通过分析它们的温度均匀性,得到了不同布置方式下电池组的散热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讲述了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安全防护和电池包内气体的问题。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对电池包内部压力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判定电池包的密封度。排出的气体通过净化装置过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电式混动汽车受限于下车体布置空间限制,高温排气管路与电池包布置均较近,而电池包受排气管路热辐射影响极易产生电芯高温热伤害的问题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插电式混动汽车电池包热防护设计就显得极为关键,本文基于Star-ccm+s2s热辐射模型,完成了某插电式混动汽车电池包热伤害仿真分析,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仿真误差低于6%,符合工程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业对电动汽车底部碰撞工况研究较少且无相关标准和法规的现状,结合电动汽车底部碰撞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设计了一种典型的正面刮底碰撞工况及其碰撞壁障,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工况的合理性和碰撞壁障的可靠性。同时根据电池包在正面刮底工况中的损伤情况,提出了两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优化方案,降低了电动汽车电池包在正面刮底工况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性指标的纯电动汽车电池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总体框架和动力总成系统选型完成以及各类工况下续驶里程指标明确之后,目的是根据经济性指标匹配上合适的电池包容量。文章使用各类工况续驶里程指标为依据对电池包容量冗余设计,并将能耗指标与能量回收贡献率指标作为校验指标。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可靠,满足设计阶段的电池容量匹配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