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长大隧道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江铁路万州至宜昌段地形,地质复杂,隧道众多,文中就有关长大隧道设计中选线,辅助坑道的设计,施工超前地质预报,预留增建二线设计,隧道环保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溶 《公路》1994,(9):29-32
中梁山隧道为全断面,新奥法,机械化施工,在不良地质地段若改变改工方法采用分部开挖,则工序变更频繁,势必要延长工期,增加投资。故采用了灌注浆小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的方法,仍坚持全断面,新奥法,全机械化施工,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师伟 《公路隧道》2003,(1):26-29
本总结了高速公路隧道在设计施工中常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防治措施,以期对将来的隧道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TSP系统在隧道工程施工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SP是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专门为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而设计的地震探测仪器。该系统从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解释及评估高度智能化,其特点是:预报距离大(隧道掌子面前方至少150m),无须利用掌子面,对隧道施工妨碍小,易于操作和快速评估。通过TSP的探测,能够提前了解到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为施工及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依据,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介绍了TSP系统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事例及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拾荷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地质现象,自行设计与施工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叙述“拾荷隧道”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其采取的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石马岬长隧道的测设过程,并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多种方案的比选,着重于隧道轴线位置的合理优化,尽可能地避开不良的地质水文地带,选择较佳的隧道位置,便于施工和营运,节省工程造价,本文简述了隧道设计要点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夹活岩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上的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隧道长约5200m。隧道地质、地形条件非常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大。本文简要介绍该隧道工程地质、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的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深圳市中信地下商场超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过不良地质地段的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拾荷隧道是206国道改造丰顺莲花隧道工程四座隧道工程中的一座中长隧道,仅300余米长,但在设计与施工中碰到的问题,却是最复杂的,两端洞口均遇到了不良地质问题并和广梅汕铁路立交,设计中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必要的工程措施,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并顺利打通。  相似文献   

10.
李勇 《公路隧道》2001,(4):6-11
尖山子隧道位于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上,左线长4025.549m,右线长4045m。隧道地质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总体设计的情况,并对该隧道能顺利实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二铺塘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甲雄 《隧道建设》2005,25(6):17-20
依据同~三国道主干线二铺塘隧道的具体情况,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该大跨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案作了详细介绍,从导坑布置与施工方案选择,保证中墙稳定,中墙顶部的防水等方面总结经验,以供类似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文义 《隧道建设》2004,24(1):28-30
西南地区有多雨、地质复杂的特点,隧道渗漏水成为施工难题。本文从施工角度对内昆铁路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进行了简略地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嘎隆拉隧道是高海拔寒区隧道,处于两大区域活动性断裂带影响内,洞身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区岩石片理、节理及裂隙发育,断裂带及影响范围内围岩极为破碎,自稳性极差,隧道地下水极发育,并成为隧道施工中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合理的防水排水设计是保证隧道顺利贯通和日后运营安全的关键.介绍了嘎隆拉隧道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下的防排水方案设计,并通过动态设计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同类隧道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乌石山隧道的特殊地质条件,采取在中部地带增设斜井作业施工辅助坑道,增加隧道的施工面以加快施工进度。介绍斜井的平面、纵断面、净空、支护砌结构以及井内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要领,总结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夹坑隧道右洞进口位于软弱、偏压不良地质地段,施工过程中明洞地段发生了坍方,并影响到暗洞的施工。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对隧道地表进行导管注浆加固,并对暗洞支护措施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防偏压措施,顺利通过了软弱、偏压地段。对设计、施工措施及施工工艺、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郭高峰  朱田野  黄小年 《公路》2022,(5):224-227
墨林高速公路大中山隧道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区哀牢山的特长公路隧道,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隧道的施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综合采用勘察、设计、施工及后续服务阶段的全过程资料,深刻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洞内滑层、塌方、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成因,并就现有的处置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该地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渝隧道全长4 279 m,为单洞双向行驶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埋深1 200 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高地应力、岩爆、岩溶、煤层瓦斯等不良地质现象。以该隧道设计及施工为例,详细介绍该隧道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措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工程类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州东环高速公路龙头山隧道,分析了双向8车道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施工要点,并给出了设计与施工的具体方案。对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设计方法、施工及其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在充分掌握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利用中国目前的施工技术,可以实现超大断面隧道的优化设计与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小间距隧道对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雷公山隧道,详细介绍了大跨度、小间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重点对断面设计、洞身衬砌设计和洞身开挖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隧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质条件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尖山子隧道是国道212线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的咽喉控制工程,也是重庆市目前建成的最长公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与水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瓦斯、岩溶及岩溶涌水、煤巷采空区、断层及软弱等不良地质现象。但由于业主高度重视隧道地质工作,勘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积极配合,将地质工作贯穿于整个隧道建设过程。隧道提前一年多贯通,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一次灾害性地质事故,二次衬砌完成后未出现洞内渗漏水现象,创造了重庆地区公路隧道建设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