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道舫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3):47-48,63
结合国道G321线肇庆市(西)段水泥路面平整度状况,采用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检测路面的行驶质量,为路面维修及处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的技术要点作了分析,总结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路面平整度检测方法的技术要点作了分析,总结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ZCD2000型平整度仪拥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及输出功能,是测量道路平整度的高效反应类车载式仪器。基于试验数据和分析,介绍了ZCD2000型平整度仪的调试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激光断面仪测试系统在路面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面平整度是一项重要的公路指标及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路面管理系统在我省的推广和使用,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科学、高效的平整度检测系统。使用该系统对吉林省干线公路的平整度进行检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路面平整度是道路表面服务功能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结合江西省高管局的五激光断面仪对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进步介绍。  相似文献   

7.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道路使用费用的主要影响变量,目前国内对路面平整度的监测和评价方法不一致,并且缺少通用性的路面平整度指标,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本就路面平整度的概念,监测手段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和比较,推荐国际平整度掼数作为路面平整度的衡量指标,最后,根据车身累积位移速率阈值,提出了不同道路等级路面平整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等级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误差较大、缺乏代表性等问题。本文分析平整度测试车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建立平整度与检测数据的对应关系,以此来分析和判断路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路面平整度的定义、作用、影响因素及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施工中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要点,肯定了平整度检测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键合图理论在振动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健合图理论建立了路面平整度仪振动系统的健合图模型,并推导出状态方程,编制了动态仿真程序。对平整度仪路面行驶的平顺性进行了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平整仪平顺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型预制构件表面粗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成小型预制构件表面粗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提出了几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非独立悬架在路面行驶时外界环境对车身振动响应的影响,建立了简化的四自由度1/2车辆悬架系统的线性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以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为输入分析路面不平度等级、行驶车速和车身质量对车身振动的影响。通过MATLAB实例分析,表明车身振动随车速和路面不平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不超载的情况下提高承载质量有利于减小车身的振动。  相似文献   

13.
考虑表面微观粗糙度的轮轨接触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接触单元方法,结合初应力法,采用测量获得的表面微观粗糙度,对轮轨弹塑性接触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轮轨的表面接触压力分布等结果。结果表明,轮轨表面微观粗糙度度使得接触区的峰值接触压力大大高于平整接触表面的接触压力,会造成轮轨表面出现塑性变形。对含表面粗糙度的轮轨接触问题,进行弹塑性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SBS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广泛使用的改性沥青,它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和耐高温特性,可以防止低温开裂;SBS改性沥青在高等级公路及其它道路上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摩擦系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及降低养护费用。文中根据其施工应用情况,简要讲述SBS改性沥青的改性特点及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将随机桥面平整度描述为零均值的平稳高斯随机过程,建立了大跨度斜拉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的初始应力效应和几何非线性因素,利用逐步积分法解车.桥耦合振动方程,进而对斜拉桥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贮藏容器及输送管道的安全问题,以液化氮为工质,模仿在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容器及管理裂缝而引起的容器内压力变化,利用不同材质、不同粗糙度试验棒作为加热面进行实验,对减压后的压力变动情况及沸腾样态作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垂直振动压路机和圆振动压路机两种机械作为主要压实设备,对二灰碎石材料进行压实并检测有关技术指标,从而对两种机械的压实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搭建了高低温服役环境轮轨滚动试验台,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再现了哈大线等高寒铁路冬季车轮表面剥落和麻点严重、夏季异常光滑的季节性损伤特征;研究了宽温域(-50 ℃~60 ℃)下高速列车轮轨界面粘着和车轮损伤行为,系统探讨了不同服役温度下轮轨滚动接触界面的粘着系数演变规律,分析了车轮表面磨损形貌和表层材料塑变行为等重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役温度的提高,轮轨界面粘着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车轮表面的凹坑尺寸减小,在高温60 ℃时,凹坑特征消失,磨损表面变得较为平整;在低温-40 ℃时,车轮表面最为粗糙,算术平均粗糙度为3.74,而随着服役温度的上升,磨损表面粗糙度显著下降,在高温60 ℃时,车轮表面算术平均粗糙度较小,为0.97;随着服役温度的升高,轮轨接触界面的磨损区域内Fe元素含量与O元素含量之比逐渐减小;低温低湿环境抑制了轮轨界面的摩擦氧化作用,增强了摩擦剪切作用,加剧了车轮表面的剥落、严重的塑性变形和表面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因此,磨损表面较为粗糙;而高温环境加速了轮轨界面的摩擦氧化作用,氧化磨屑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体润滑作用,从而降低了轮轨界面间的粘着,车轮表面相对光滑;磨损机制由低温(-50 ℃~-20 ℃)服役工况下的疲劳磨损逐渐转变为常温(20 ℃)工况下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与高温(40 ℃~60 ℃)工况下的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钢板喷丸处理后残余应力场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多丸模型,模拟了铸铁丸对桥梁用钢Q345钢板的喷射过程,对比分析了冲击速度、冲击次数和弹丸直径对喷丸后钢板水平向残余应力沿板厚的分布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冲击次数以及弹丸直径的增加,残余压应力有均匀化的趋势,并且分布范围逐渐向厚度方向发展,同时表面粗糙度也随之逐渐增大.根据表面粗糙度随冲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建议采用对数函数来表示二者的关系,并给出了弹丸直径为1.4 mm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与喷丸速度和冲击次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评定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轮廓仪测量了7种不同粗集料的表面纹理曲线,应用结构函数法分析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特性,采用特征粗糙度综合表征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形状和坡度特性,并考察了特征粗糙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粗集料表面纹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分形特性,其特征粗糙度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随粗集料表面纹理特征粗糙度的增加,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损害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