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一村 《交通与运输》2009,25(5):38-38
不久前,我去英国旅游,对英国的交通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行灯可是英国道路交通的一大特色。在所有人行灯下面都会有一个按钮,你若不按它,那么它永远也不会变绿,不知道的人就惨了,我就见过有人在干等的。但你按下之后,过一会人行灯便会变绿,人们便可以横过马路了。这的确是交通灯中的一大改进,可大大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埃及开罗城除最重要的几条干道以外,交通设施不算发达,4车道和6车道的马路很少。虽然路窄车多,但是开罗人的车速却极快。而且,过路口根本不减速,拐弯不打转向灯,不管在哪个车道想拐就拐弯。虽然遇到红灯也停车,但根本就不停在白线内。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红绿灯就是“交警”,即使是小胡同,也会有红绿灯。一些城市较僻静的街道路旁都装有一种信号灯,是专为横穿马路的行人设置的.过马路之前先按下上面的按钮,让信号灯点亮,这时便可坦然过路。可走过马路之后切不可扬长而去,务必先关掉这一侧路沿上同样的按钮,然后再赶自己的路,否则人虽安然而过,而灯亮依旧,后面的司机遇上了便难辨真伪,无所适从了,因为他们对信号是绝对服从的。  相似文献   

4.
不到巴黎不知道巴黎城市之大,到巴黎不上街,不知道巴黎车辆之多。巴黎是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据2012年1月4日的(《巴黎人报》报道,目前巴黎市内人口达到225.8万人。巴黎市区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1423人/平方公里。此外,归巴黎管辖的称为巴黎大区,包括巴黎市及周围7个省,大区人口1206.7万(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巴黎交通十分繁忙,  相似文献   

5.
1.丹麦 丹麦交通规则强调尊重人,机动车在行人过马路时,必须为行人让路,任何车辆都不允许随意按喇叭。  相似文献   

6.
乘火车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城百姓往往将杭州火车站称之为“城站”。初来乍到的外来人员开始很不习惯,然而来杭州次数多了,则也习以为常了。那么,杭州人为何将杭州车站称之为“城站”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赴欧州交通考察团一行8人,利用15天的时间对西欧交通进行了走马观花的考察。在十几天里,乘中巴在西欧行程7000多公里,纵横8个国家,肤浅地领略了异国风情,走马观花地看了西欧的交通。那悠久的历史、总体的富庶、绮丽的风光,给我们一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特别是交通的四通八达,管理的明有序,处处浓墨重笔书写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让我们这些在国内从事交通工作的人汗颜不巳,也从中领悟了高度的物质发达所孕育着的高度管理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桐庐县经济高速发展,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外商、台商纷至沓来。有钱人多了,轿车自然也多,不少工薪族也“按揭”买了私家车。现在,街上跑的轿车90%是私家车。车子多了,停车难了。原先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县里不得不在一些非主干道边辟出了一些临时停车带。但车多车位少,停车办事距离远,一些车主还是乱停乱放,  相似文献   

9.
不到法国,不知道有一个叫米卢斯(mulnouse)的城市,因为它是个仅有11.2万人口的边界小城。到了米卢斯,才知道这里有一个名扬四海的汽车博物馆。每个人都熟悉今天的汽车,爱车人往往都会爱上名车或名车里的新款车。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大同属于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是典型的二、三线城市。依靠传统产业的强大支撑,和最近兴起的旅游业,整体生活水平处于中等,家庭购车比例也偏中等。虽然这里的人们更享受安逸的"慢生活",但最近几年有车的人越来越务人们许多的生活节奏和习惯都被打破了,从前安静的小区和马路现在多了鸣笛声和汽车的噪音,从前的慢生活似乎正在变快。  相似文献   

11.
了解车的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自动档车比手动档车费油。但由于自动档车驾驶起来舒适方便.尤其是在走走停停的城市里,自动档轿车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轿车由于排量相对较小,很多人还能承受因此而多支付的燃油费.但对于百公呈油耗动辄就是20多到30多升的客车和卡车来说.多一点油耗就意味着要多掏不少钱!  相似文献   

12.
林鸣 《家用汽车》2014,(5):220-225
提到欧洲,中国游客多半把眼光投一向繁华的西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东欧魅力无法比拟——既有毫不逊色的文化古迹和艺术大家,又明显不带有欧美国家的喧嚣浮华;在东欧大平原上旅行,你会发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由布达和佩斯两个大城区组成;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其实是一幢并不起眼的建筑物;奔涌于脚下的多瑙河不是蓝色的,雨季里很像是黄河;东欧还聚集着众多全球最美丽的小镇,个个宛如袖珍天堂;  相似文献   

13.
韩申 《交通与运输》2008,24(6):67-67
美国:礼貌谦让是常识。在美国,行人过马路时享有优先权。只要行人通过的指示灯一亮,所有汽车必须停下来。在城市的社区、校园或办公场所附近的道路上,有专门的行人通道和限速标志,提醒开车者注意行人安全。在纽约等车辆较多的城市,难免会出现双方车辆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狭路相逢的局面,这时,美国人会奉行“一让一”的通行规则,即A与B方向的车交替通过,保持畅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到过的日本大中城市,不论是四车道还是两车道或是居民区的小巷,马路标识都很醒目。像名古屋、横滨、大阪、福冈等大城市的马路,平坦的路面上画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也没有马路牙子相扰。  相似文献   

15.
停车,是每个国家、每座城市、每个司机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出门在外,会驾车的人就会观察停车这必不可少的问题。旅游到西欧,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机场一下飞机,一辆55座的豪华旅行大巴早就等到机场门外了,那是我们西欧12国之行的全程交通工具。在上车那一刻起,我就留心起客车在城市的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到过的日本大中城市,不论是四车道还是两车道或是居民区的小巷,马路标识都很醒目.像名古屋、横滨、大阪、福冈等大城市的马路,平坦的路面上画出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也没有马路牙子相扰.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市交通、安全难题,福州市政采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大力治理“马路肚脐眼”,城市10万多个窨井盖将得到彻底整治;  相似文献   

18.
专题导读     
近期"中国式过马路"和"行人闯黄灯处罚"成为网络媒体、报刊、各地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为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行人过马路是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后世界各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千姿百态,体现了各国不同的人文、历史、社会组织规则等,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西欧之旅,不用刻意寻访,那些古典的各种流派的建筑物总是撞击你的眼球,想躲都躲不开。脚下的街道,有种绅士手中的手杖般优雅,该直的地方直,该弯的地方弯,一点也不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到西欧旅行,在所到的城市漫步,感觉脚下的路不论宽窄,与城市建筑都是那么般配和谐。  相似文献   

20.
“如果没有试驾过竞速,你不会知道它的真实性能;如果没有细品过竞速,你不会知道它内住的奢华;如果不与其他同类车比较,你也不会知道莲花工程竞速的价值所在。”——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庞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