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曲形踏面改善机车车辆轮缘磨耗的机理。从蠕滑概念出发,介绍了二轴转向架自由稳态通过曲线时蠕滑力的导向作用,推导了三轴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有关表达式。比较了锥形踏面与曲形踏面在曲线上的轮轨接触条件。第二部分从实际应用考虑,讨论了影响等效斜度值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与机车直线稳定性和曲线上导向性能的关系。最后,对我国铁路目前应用的1:40轨底坡提出了看法,认为从机车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来说,以采用1:20轨底坡为宜。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像识别的轮轨冲角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机车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轨冲角的连续测量问题,研究基于运动图像识别的轮轨冲角测量原理,提出轮轨冲角测量方法。运用该方法研制了由图像采集系统、同步采集控制系统、图像处理软件等组成的轮轨冲角测量系统,通过连续测量转向架侧架与轨道的夹角和轮对与侧架的夹角计算轮轨冲角。应用该测量方法对DF8B三轴径向转向架机车进行实车线路试验,测得该车径向机构锁定和不锁定两种状态下通过250 m半径曲线时的第一轴和第三轴轮轨冲角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3.
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架桥机运输平车的多体拓扑关系图,并对其进行了几何曲线通过和动态曲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架桥机运输平车的曲线通过性能主要由五轴转向架决定,当车辆处于缓和曲线时,五轴转向架的1位轮对安全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30 t轴重重载技术体系中还没有30~33 t轴重内燃机车的现状,基于25 t轴重HXN3机车技术平台,提出33 t轴重内燃机车分别采用三轴传统转向架和三轴径向转向架2种基本方案。建立机车发挥牵引力时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机车曲线通过时导向轮对车轮横向蠕滑率的特点及其对纵向黏着力的影响,并基于总蠕滑率的考虑给出曲线黏着计算公式。针对大半径、小半径两类曲线,对比研究径向转向架和传统转向架通过曲线时导向轮对左右侧车轮黏着系数和蠕滑率的特点,揭示采用径向转向架对改善曲线黏着的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研制大轴重、高黏着内燃机车转向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独立旋转单轴转向架的结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独立旋转单轴转向架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车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独立旋转单轴转向架在曲线通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直线段运行时其运行平稳性比传统转向架差。  相似文献   

6.
铁路货运提速要求有功率更大、重量更重的机车。为了不使其轴重超限,每台机车上要有2台三轴转向架或3台二轴转向架。重型机车采用迫导式转向架可以降低曲线通过时轮轨间的横向力。本文介绍了迫导式三轴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和运行稳定性方面的数值分析。在分析中,当该转向架的转向联杆杠杆经、转向联杆上部弹簧刚度、车轮踏面锥度、轮对支承刚度变化时,对稳定运行的车轮横向力和临界速度进行了数值验证。此外还研究了提高临界速  相似文献   

7.
径向转向架是改善机车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有效途径。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径向转向架发展现状 ,阐述了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基本结构模式。根据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几种自导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0 0km/h提速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和计算 ,并与常规转向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提速客车采用径向转向架可有效地改善曲线通过性能和降低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8.
京津客运专线动车组与我国既有线路机车车辆有很大不同。既有线机车车辆轮对内侧距为(1 353±3)mm,京津客运专线动车组轮对内侧距为(1 360±1)mm。后者轮对的转向架通过京津正线R=400 m及联络线R=200 m的曲线时,其轨距是否满足要求,必须进行检算。根据检算的结果,提出客运专线正线曲线半径≮500 m及联络线曲线轨距加宽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3B0和2C0机车转向架的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B0和2C0机车转向架的结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低速时3B0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优于2C0转向架;高速时3B0转向架的结构限制了转向架良好的曲线性能,与3B0转向架相比,2C0转向架粘着性,运行稳定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指出通过改进我国现有6轴电力机车转向架的结构,优化其参数,2C0转向架可以在我国既有铁路线上满足列车增载,提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将"等效曲线半径"概念引入机车车辆曲线通过计算中,将转向架固定轴距引起的车体偏移等效到曲线半径中,这样既可以在计算中考虑转向架引起的车体相对于轨道的偏移,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又可以使原本复杂的计算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