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特殊地形的浅埋暗挖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气候的影响及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使得该类隧道变形分析控制及预测工作十分复杂。如何针对浅埋暗挖隧道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对隧道变形进行科学预测及有效控制,是浅埋暗挖大跨径双连拱隧道施工急需解决的课题。结合实际隧道工程的浅埋、大跨度以及连拱的特点,建立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有限元模型,模拟中洞+CRD法中主洞各导洞不同的开挖顺序的施工过程。通过对拱顶沉降、中隔墙水平位移以及中导洞初衬水平变形的分析,比较两种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从而选择选择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可为类似的隧道施工过程合理设计、监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分析分岔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案下的结构稳定性和优化开挖过程,以某正在施工浅埋分岔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分岔隧道中的不同开挖方案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分岔隧道在不同开挖方案施工时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差异,对分岔隧道开挖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3种组合开挖方案均能保证分岔隧道的结构稳定,三导洞法中核心土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中导洞法的施工位移和应力比三导洞法的均有所增大,但仍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本工程施工宜采用中导洞法。  相似文献   

3.
以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浅埋侧上台阶暗洞明作为例,对连拱隧道一侧深埋一侧浅埋、浅埋侧上台阶采用暗洞明作施工过程进行阐述,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施工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龙岗大道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地铁3号线既有桥梁工程为背景,针对浅埋暗挖隧道对地表沉降及周围桥梁影响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参数影响分析开展研究。发现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计算结果相比于修正摩尔库伦本构,位移结果偏大,不同本构的位移结果差异与土体Eur和E50的比值k有关;管棚及注浆的等代加固圈对地表沉降和墩顶位移有一定影响,加固区参数中,E50对位移影响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粘聚力c,最后为内摩擦角;对于大断面的浅埋暗挖隧道,应力释放系数对位移有较大影响。墩顶水平位移以及地表沉降最大值绝对值,均随地层应力释放系数降低而增大,且基本符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近距离垂直上穿既有1号线地铁区间隧道.对既有隧道底板实测位移进行研究,分析受浅埋暗挖车站上穿施工影响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受新建车站上穿施工扰动,既有隧道呈上浮变形且无明显扭转现象;采用Peck公式对既有隧道底板上浮变形进行拟合,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在上穿施工扰动下既有隧道变形与天然地层变形类似,符合Peck曲线变形规律;拟合得到地层损失率为0.034%~0.097%,地表处沉降槽宽度系数值为0.34~0.68.  相似文献   

6.
盾构法施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区间隧道不可避免会存在穿越既有桥梁的情况;而穿越既有桥梁时必须要考虑施工过程桥梁墩顶的位移情况,确保桥梁运行安全。以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金达路站—钱湖大道站区间下穿杭深线、北环线鄞县特大桥工程为例,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施工工况下桥梁墩顶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铁桥梁桥墩横桥向、顺桥向及垂向位移,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东岗站浅埋大断面区间隧道为例,考虑应力和渗流场共同作用,构建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饱和黄土地层中大跨区间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孔隙水压力、围岩及初期支护应力、地表及洞壁位移、支护内力的分布特征,为饱和黄土地层中浅埋大断面区间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中,由于浅埋段地质条件较差,因此需要在施工前对洞内浅埋区进行加固施工,以提高围岩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对隧道洞身浅埋段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地铁17号线东大桥站下穿既有6号线区间线为背景,研究了新建双洞隧道下穿既有隧道时不同施工方案对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隧道施工模型,研究平顶直墙+管棚超前支护、拱顶直墙两种方案施工时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平顶直墙+管棚支护相较于拱顶直墙方案既有隧道沉降减小15%,最大压应力减小32%,最大拉应力减小53%,且在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更小,平顶直墙+管棚支护是更适合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凤潭隧道为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从隧道监测点位移、振动速度的角度出发,进行邻近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水工隧道变形影响过程的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导洞爆破相较于单导洞爆破对既有水工隧道衬砌拱顶的影响更大,爆破荷载峰值对于既有水工隧道位移及质点震动速度存在较大影响;水工隧道正上方起爆所引起的衬砌拱顶位移更大,爆破导洞的位置对于既有水工隧道位移及质点震动速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塬隧道DK6+200~DK6+700段围岩呈破碎浅埋、土石分界、节理发育、富水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明洞浅埋段增作工作面的可行性,介绍了在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明洞浅埋段与隧道主洞施工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施工工艺等关键施工技术,简述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措施,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G3D,建立了浅埋大跨地铁隧道开挖模型.通过分析浅埋大跨隧道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地层应力位移特性,得出了针对浅埋大跨隧道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优于台阶法,并说明了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变形的理论依据.将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试验结果对比,提出了优化的施工方案,对大跨浅埋隧道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出发,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4个方面建立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风险控制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北京西三环暗挖穿越既有花园桥的施工过程.结果表明,穿越施工风险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实现了既有桥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快浅埋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流程,减少安全隐患,结合某浅埋山岭公路隧道塌方实例,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冒顶塌方的多方面原因;从应急处理到现场施工两个处理过程,介绍了利用洞内支护与洞外出渣相结合的高效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此次隧道塌方中采取的处理方法有效可行的解决了隧道塌方事故,使隧道施工安全、高效地穿越了塌方段,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5.
浅埋偏压隧道所处地质环境复杂,隧道围岩强度低、岩体破碎,地下水渗透,易导致围岩失稳。结合月麦岔隧道施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对浅埋偏压段施工围岩变形进行研究。结果得出:隧道开挖后,整个地层由于偏压作用发生了向右的变形,并且反压回填的锚固桩发生了一定的倾斜;隧道各塑性区未连通成片,山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隧道位移变形呈非对称分布,并且以沉降变形为主。经过衬砌弯矩最大的4个特征点的检算,可发现衬砌截面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研究表明:采取的施工方案及支护效果较为理想,变形及沉降量符合要求,可为解决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变形控制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吕栋 《交通标准化》2009,(13):72-76
以某高速公路浅埋小净距隧道建设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开挖顺序对空间围岩位移、塑性剪应变、应力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先开挖、支护一侧隧道,然后再开挖另一隧道内侧”是比较优化的施工方案,这可为类似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速公路浅埋小净距隧道建设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开挖顺序对空间固岩位移、塑性剪应变、应力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先开挖、支护一侧隧道,然后再开挖另一隧道内侧"是比较优化的施工方案,这可为类似隧道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白龙江隧道的施工技术,确定了隧道开挖的支护方式及关键技术;隧道洞口和洞身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隧道洞口浅埋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作业和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开挖作业的具体方案、方法,施工步骤;超前支护措施中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隧道工程开始兴建,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浅埋隧道施工困难较大,也成为困扰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之一。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某隧道宽10 m,高5 m,内轮廓为三心圆曲型。新隧道建于两条既有隧道中间,隧道走向与既有隧道平行,相邻隧道衬砌间的最小净距仅为5 m。  相似文献   

20.
张旭东 《北方交通》2022,(2):85-87,91
以某山岭隧道叠交上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为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该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位移特征的影响,并对该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及运营期间,既有隧道所受上方隧道开挖的位移影响以竖向位移为主并满足相关要求;相比于施工阶段,运营期各方向变形皆有减小;从新建隧道施工开挖到远离与既有隧道的叠交影响区域,施工均对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产生明显影响,此阶段需要加强监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