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合理确定其功能定位及应用场景,本文从空轨列车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对空轨在国内的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空轨适用的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为1万人左右,属于小运量轨道交通,特别适用于地面道路资源紧张的城市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轨道交通;(2)若受相关条件限制必须采用空轨,但运量为中大运量时,应对车辆及工程方案重新进行比选研究,根据相关成果确定系统主要技术参数;(3)建设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空轨车辆与线路匹配性、车辆稳定性、应急疏散和梁体变形等重点问题;(4)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空轨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为空轨列车的研发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具有运量适中、布设灵活、经济合理、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符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丰富公交线网层次、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形象3方面,分析中小城市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跨座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3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丽水市为例,从技术应用状况、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客流水平、功能定位、建设条件、城市经济状况、车辆基地大架修资源共享等方面,分析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适应性,提出推荐丽水市轨道交通线网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逐渐失去竞争力,但低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具有极大优势,且适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尚无低运量、小型化跨座式单轨工程应用案例.通过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轻量化需求进行分析,对轻量化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新型车辆、转向架结构形式、桥梁、道岔等核心部件进行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的范围和形态已从单一中心城的形式,向城市群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经济体的形式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介于客运专线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新形式,能兼顾运量、速度、覆盖面、通达深度等多种运输要求,其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识。研究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换乘协调,对于指导我国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通过对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旅客流线设计及换乘模式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1)同台换乘、阶梯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及组合式换乘等六种换乘方式需根据换乘客流量及组织形式、各条线路的建设时序及相互关系、车站周边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城市规划开发要求及其地形地质条件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灵活选用;(2)可通过设计实现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效集散和安全便捷换乘;(3)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换乘设计。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悬挂式单轨、中低速磁浮、山地齿轨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应运而生。中低运量轨道交通采用LTE系统实现多业务的无线综合承载。本文分析了车地无线通信的业务特点和带宽需求,提出了车地无线通信带宽需求计算方法和提出了不同带宽资源下的业务综合承载方案。研究结论:(1)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可充分考虑资源整合和降低造价等因素,没必要像铁路和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那样繁杂,采用单个LTE系统代替传统的TETRA、WLAN等多个系统,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承载;(2)针对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分析了车地无线通信业务特点和带宽需求,并根据LTE系统本身可提供的容量限制,给出了在5 MHz、10 MHz、15 MHz和20 MHz不同带宽资源下,LTE专网业务承载方案建议;(3)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悬挂式单轨、中低速磁浮、山地齿轨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LTE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分类以及主要功能定位。重点对其主要轨道交通线路及运营特点、车辆供电模式、运营速度、加减速能力、编组型式、车内布置等主要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可以为我国城际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继特大、超大城市之后,众多II型大城市加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行列。分析城市特征和国家政策,认为II型大城市更适合发展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比国内各类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筛选出Lb型车、高地板C型车、70%低地板C型车、跨座式单轨共4种拥有独立路权、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轨道交通系统供II型大城市选择。从服务水平、道路适应性、环境适应性、系统拓展能力4个方面分析备选系统与II型城市的适应性。认为Lb型车和高地板C型车的单位运输效率较高,Lb型车和70%低地板C型车的道路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高地板C型车和70%低地板C型车网络化运营优势明显。以上4类系统能满足国内绝大多数II型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具体选型需结合城市特征和工程条件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出路。轨道交通属于带状工程,在形成网络前直接吸引范围小,需要其他交通方式为其集疏客流量,接运公交是为轨道交通集疏客流量的主要交通方式。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轨道网密度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网需要很长时间.轨道交通依赖于常规公交换乘。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路对于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地质条件、绿色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重点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指标被选择比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主观偏好系数,构建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模型;最后以具体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智轨系统是更适合西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制式系统,该方法可体现河谷型城市特征,快速、准确地为河谷型城市提供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建设绿色、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潜江市域轨道交通为例,从车辆性能适应性、旅行时间、技术成熟度、工程投资及运营费、上位规划匹配性等方面对不同系统制式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研究出适合本项目的系统制式,并为类似项目的技术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种线形,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环线布设案例,对轨道交通环线的效用进行分析,重点对棋盘型路网城市中轨道交通环线换乘功能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以期全面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功能,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参考。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设置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态密切相关,其互动关系可概况为:(1)环线布置在城市中心,有做大城市CBD的作用;(2)环线布置在城市外围,具有对趋心外围客流的分流作用;(3)在棋盘型路网城市中,环线的换乘功能不优于棋盘型线网;(4)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增强轨道交通环线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交流、直流制式比选是市域快速轨道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本研究,拟找到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的技术差异,以确定市域快速轨道系统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便于开展后续勘察设计工作。研究结论:(1)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交直流制式比选重点研究车辆选型、运营组织、供电制式方面的特点及差异,一般情况下选择可实现较好服务水平、运能余量适当、车辆购置费少的方案;(2)交直流制式影响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工程的规模及投资;(3)市域快速轨道项目与国铁互联互通需选择交流制式,独立运营时需比选时间目标值、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土建规模、工程投资等内容,最终推荐采用更加适合城市发展形态和工程特点的供电制式;(4)本论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是效率高、污染低、运量大,已经成为许多大中型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的首选.经过多年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以地铁为主导,轻轨为辅助,单轨交通、直线电机车辆、磁悬浮(含HSST)、有轨电车等车辆制式为补充的多种车辆制式并存的轨道交通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了大量的中运量轨道交通,在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已获批且部分线路已开工建设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完善温州市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中运量轨道系统从运量、敷设方式、国产化率、供电方式、适用范围等多角度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温州市的中运量轨道系统,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有环和无环2种中运量轨道线网方案,给相关部门在规划与决策时提供技术支持,并可为类似城市在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低地板轻轨车辆的技术分析与自主研发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戴焕云 《中国铁路》2009,(10):56-5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轻轨交通,以运量大、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投资少且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倍受关注。随着城市轨道车辆的不断升级换代,先进的100%低地板轻轨车辆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分析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技术应用、技术特点和研发重点,提出车辆结构选型和动力转向架选型两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国外现有车辆的分析比较,提出适合国内采用的100%低地板轻轨车辆技术模式,为国内自主研发选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城融合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具有重要意义。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体系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产业区、生活区以及生产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在空间上混合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出行。跨座式单轨交通,作为一种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投资造价低、建设周期短、适应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适合中等规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运输体系,对中等规模城市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提升,土地资源紧缺状况不断加剧。为节约城市用地、减少投资,使路网内厂架修资源合理配置,需进行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本文以天津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资源共享进行研究,综合车辆选型、联络线设置、车辆段用地及建设时序等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后续项目建设。研究结论:(1)结合线网规划和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天津市内规划的9条轨道交通线共增设3处路网性厂架修车辆段,新增功能性联络线9处;(2)线网中各线建设时序、车辆段及联络线用地条件、车辆选型的一致性是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提早进行资源共享研究,以控制并减少用地,节省投资,有效指导轨道交通网络的顺利实施;(4)本研究成果对类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大城市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设来引导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1)主、副中心之间轨道交通布设应遵循强化主、副中心之间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优先利用优质路由资源,结合客流大小确定主、副中心之间轨道交通规模,根据主、副中心空间布局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布设快线等要点与原则;(2)对于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适合采用地铁制式、线路敷设方式多以地下形式为主;而位于城市外围的副中心级城市,其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交通速度目标值高、站间距大、线路敷设方式多为地面或高架形式、线路布设应充分考虑TOD发展策略引发的系列特征;(3)该研究结论可为城市主、副中心之间轨道网的布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单轨交通应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中等运量的单轨交通,其转弯半径小、占地面积小、拆迁面积少,因此在规划和选线上的适应性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了解及研究单轨交通的发展概况、悬挂式和跨座式单轨系统特点、车辆参数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对单轨交通在国内的应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环线指的是线路构成的一个环形,列车在其上环形运行的交通线。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特殊性,其环线与道路环线的差别较大。本文通过对环线功能的分析,结合苏州总体规划及居民出行分布、现状轨道交通线网,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是否设置环线进行分析与探讨,供苏州轨道交通规划参考。研究结论:(1)就适应苏州总体规划角度来看,苏州市域将形成"一心两轴一带"的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心两区两片"构成的"T型"城市空间结构,设置内、外环线均不适宜,其要实现的功能与苏州实际情况不相符;(2)在棋格网为主的前提下适度增加L型、Ω型线路,可提高线网的可达性;(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否采用环线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深入论证,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4)本研究结论可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线设置与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