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不同掺量的硼酸、硼砂、酒石酸、葡萄糖酸钠为缓凝剂,试验研究缓凝剂种类及掺量对CRTS Ⅲ型先张法轨道板封锚砂浆的可施工时间、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保证封锚砂浆具有相近的可施工时间,4种缓凝剂的掺量差异较大但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硼酸和硼砂用量较小且制得的封锚砂浆的抗压强度较高;随着硼酸和硼砂掺量的增大,封锚砂浆的可施工时间显著增长而抗压强度降低;常温下硼酸、硼砂的质量掺量分别以0.18%,0.30%为宜,细度分别以50,200目为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可再分散沥青粉末掺量对水泥砂浆的强度、吸水率、收缩性能以及孔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沥青粉末掺量不超过水泥砂浆胶凝材料总量的30%时,随着沥青粉末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均降低,砂浆的折压比增大,韧性提高,收缩率减小;沥青粉末的掺入改变了砂浆的孔结构,随着沥青粉末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总孔隙率增加;由于沥青的憎水作用,掺沥青粉末砂浆的吸水率比不掺沥青粉末砂浆的吸水率低。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轨道板用封锚砂浆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相关规程、规范和工程实际,对轨道板用封锚砂浆的各种原材料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大量对比试验,找出各种原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确定出各种原材料种类以及最佳掺量,配制出满足施工要求的封锚砂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再生粗集料的主要来源,系统测试了再生粗集料的基本特征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再生粗集料包括三种颗粒组成成分,即砂浆、表面包裹有部分砂浆的石子及与砂浆完全脱离的石子。再生粗集料的基本性能与天然粗骨料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表观密度低、吸水率大、针片状含量小、压碎值大、坚固性较差、表面粗糙度高,抗压强度低。  相似文献   

5.
CRTS 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收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2~56 d的收缩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水胶比(W/B)、沥青与胶材之比(A/B)和单方无机胶材用量对CRTS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硬化体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TS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硬化体的收缩率随着W/B及单方无机胶材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A/B的增加而减小;为控制CRTSⅡ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硬化体收缩率,W/B不宜超过0.51,A/B不宜低于0.29,无机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40 kg/m3.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含气量对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出含气量3%,6%,9%,12%,15%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并对其膨胀率、吸水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超声波传播时间、抗冻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大,砂浆的膨胀率逐渐降低,吸水率逐渐增大,其中当含气量>12%时,砂浆吸水率增大幅度明显;随着含气量的增大,砂浆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略有降低、超声波传播时间变长;砂浆的抗冻性能随含气量的增大先增强后降低。  相似文献   

7.
CA砂浆配制的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的初始流动度、膨胀率和28 d抗压强度与用水量的关系,以及砂浆温度、铝粉用量和搅拌工艺等对CA砂浆性能的影响,该技术对CA砂浆的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灌注小板称量、量筒法砂浆膨胀测试、渗出物取样分析等方式,研究了CA砂浆袋注法施工时渗水的速率、成分及其硬化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小板试验中砂浆渗水率具有尺寸效应,测试结果大于轨道板下砂浆实际渗水率;砂浆渗水动力来源于内部膨胀,小板渗水率与其依时膨胀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渗出水中固体物含量较少,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0 min后趋稳,且换算成单一原材料渗出量极小,对砂浆配合比的影响可完全忽略;现场渗出部分水后,轨道板下砂浆吸水率和电通量均远小于模具成型试样,提高了轨道板下砂浆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板式轨道弹性垫层CA砂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板式轨道弹性垫层CA砂浆的基本配合比,分析了CA砂浆的流动度、含气量等性能影响因素,开发出适合板式轨道施工的CA砂浆垫层,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此种CA砂浆垫层具有早期强度高、不泌水、不分层,抗冻融性及耐候性能优异等特点,完全能用于板式轨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聚合物乳液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可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冻性、耐候性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乳液的加入显著减少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拌合用水量以及体系总水量,降低了砂浆的吸水率;聚合物乳液减缓了砂浆初期抗压强度的发展,但有利于砂浆后期抗压强度的增长;聚合物乳液提高了砂浆折压比,改善了砂浆的弹韧性;聚合物乳液在保持砂浆良好耐候性的同时,改善了砂浆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粗骨料有表观密度低、孔隙率高、吸水性能强等特性,但若未经处理直接应用于混凝土中,会对新拌混凝土及硬化混凝土性能有较大影响。采用对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对火山岩粗骨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坚固性、吸水率、对减水剂吸附量等性能得到改善。改性后的火山岩粗骨料混凝土流变性能及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大幅提升,各项性能与普通碎石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12.
流动度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本文研究了用水量、乳化沥青固含量、干粉颗粒级配、减水剂用量和温度对 CA 砂浆流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水量的减小、乳化沥青固含量的提高、温度的升高和干粉细度过细,CA砂浆的流动度增加;随减水剂用量增加,CA砂浆的流动度先降低后无明显变化.为制备流动度优异的 CA砂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由路面废弃水泥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粗集料的物理特性(级配、吸水率、表观密度)和强度特性(强度指标、硬度指标及坚固性指标等),其性能满足路用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乳液改性硫铝酸盐水泥砂浆已在众多维修工程中应用,研究该快硬砂浆的早期、长期的体积稳定性。结果显示:通过添加塑性膨胀剂,砂浆早期处于膨胀状态,能抵消一部分后期干燥收缩;对比3种养护制度对砂浆收缩率的影响,一定湿度养护既有利于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后呈现微膨胀性,聚合物也能缓慢干燥成膜;随着聚合物用量增大,抗压强度有所降低,收缩率也呈增大趋势,聚灰比在0.2以下为宜;通过SEM观察砂浆微观形貌,聚合物薄膜与水泥结晶体形成互穿网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客运专线预应力铁路箱梁封锚工艺的传统方法、改进方法、革新方法的的阐述,从施工用时、经济性分析、工艺性、环保性以及封锚质量等多方面较为详尽地对三种方法做了比对,介绍了各封锚技术的特点,通过比较,突出了革新方法的实际施工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用单掺粉煤灰或再生粉体来取代部分水泥,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制备砌筑砂浆,通过调整用水量控制砂浆稠度在70~80 mm。通过对比粉煤灰的掺量,研究了不同掺量的再生粉体及胶砂比对砌筑砂浆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粉体的活性明显要低于粉煤灰,但砌筑砂浆的分层度、表观密度和含气量与再生粉体掺量及胶砂比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再生粉体掺量的增加和胶砂比的减小其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胶砂比为1∶5时其28 d抗压强度最大损失率达58.9%。  相似文献   

17.
沪宁城际铁路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沪宁城际铁路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工艺性试验过程中,首先对砂浆搅拌车计量系统进行校准,保证了砂浆配合比的准确性,然后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搅拌制备、性能测试、灌注、养护和揭板等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行研制的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性能、力学性能良好;垫层砂浆灌注饱满,表面平整,断面材料分布均匀、无分层离析以及起皮等,灌注效果良好,满足沪宁城际铁路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大规模施工的要求。砂浆的制备和施工工艺对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程所处施工情况和图纸设计要求,介绍了M50流动性砂浆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并对配合比设计难点和施工中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试验室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试配工作,从施工现场所用原材料中,选择水泥与压浆剂配合使用的试验方案。经试验验证,拌和砂浆无收缩性,流动性满足施工要求,强度符合规范要求,并在施工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用于非低温和非抢修工程中,对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表观密度对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化聚氨酯固化道床的研究,通过调整用水量控制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表观密度,研究表观密度对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压缩性能和黏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表观密度直接影响其泡孔结构,随着表观密度的增加,泡孔数量及大孔数量均减少,而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强度均呈线性增加,黏结强度逐渐增大。因此,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对碎石道床承载力和稳定性有更高要求的重载铁路而言,宜采用表观密度为165~200kg·m-3的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能够与混凝土和道砟石良好黏结,且相同表现密度下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高于其与道砟石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20.
倒称法是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检测石子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试验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操作步骤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