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广东省单独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管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运行速度、车辆选型、运营组织模式等既不同于地铁制式,又不同于国铁制式,现行有关轨道交通方面的设计规范均不能完全适用,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需要另行研究选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特点、运营特点、车辆选型和服务功能,参考现行有关轨道交通的设计规范或设计暂行规定的原理、原则、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参数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正式颁布悬挂式单轨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设计规范,正在研究设计的线路大都参照德国H-bahn空中轨道列车的技术参数或GB 50458-2008《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进行设计,没有合理地结合悬挂式单轨自身独特的轮轨系统及转向架系统等特点,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这已成为我国建设悬挂式单轨最大的困难。在分析悬挂式单轨转向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独特的轮轨系统特点,研究悬挂式单轨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旨在为确定悬挂式单轨线路的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车站附近曲线上通过列车的速度差值较大,超高设置与行车的舒适度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采用较大半径的曲线可以避免列车舒适度差的问题,但车站往往位于受条件限制的人口密集的城市范围,采用较小的曲线半径具有减少拆迁量等优势.通过对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超高设置进行综合分析,对客运专线车站两端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选择提出一些合理建议.研究结论:车站两端的曲线半径应结合地形条件合理选择,并进行最低行车速度检算.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宜采用11 000~12 000 m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宜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长度;若考虑预留提速条件,11 000~12 000 m曲线半径地段缓和曲线长度宜分别加长30 m. 相似文献
4.
胡立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9)
通过高速磁浮车辆与线路之间的紧耦合关系,以车辆二系结构对线路的几何约束和我国目前的磁浮轨道技术的特点与制造技术为基础,并考虑安装与制造误差的影响以及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对高速磁浮线路设计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和最小竖曲线半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设计的推荐值。即在保持车辆导向磁铁与导向面的侧向间隙5.5~11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650m;在保持车辆悬浮磁铁与定子面的悬浮间隙9~11.5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2000m。 相似文献
5.
高速磁浮工程线路平面缓和曲线线型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叙洪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8):7-9
德国常导高速磁浮系统的线路平面缓和曲线采用正弦型,但研究过程中是以钢轨道梁和定子径向布置为基础条件的;上海磁浮示范线大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定子排布采用了以直线拟曲技术。因此,在上海线以直拟曲技术的基础上,对三次抛物线型和正弦型两种缓和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缓和曲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既有线提速时无缓和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没有现行的规范或标准可利用,本文对国内、国外无缓和曲线的最小曲线半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及缓和曲线长度确定的分析,就线路平面设计中(尤其在既有线改建和增建二线时)如何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合理选配最小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以达到节省工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新建时速250km客货共线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与缓和曲线长度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惟俊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3):11-14
结合远期提速的可能性与运输模式,对近期实行高中速客货车250/120 km/h匹配混跑,最终实现高中速客货车300/160 km/h匹配混跑或全高速300 km/h的速度目标值分别进行最小曲径半径与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速度匹配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车集团已推出新一代200 km/h级新型中速磁浮列车,但相应的线路技术标准未做系统性研究。本文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线动力学模型,依据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评价指标,兼顾静力学计算结果,确定中速磁浮最小竖曲线半径,结果表明:(1)垂向加速度最大允许值决定最小竖曲线半径取值,且仿真分析结果较静力学计算结果大;(2)推荐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取5 000 m,困难情况下取4 000 m;(3)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2 000 m,困难情况下取9 000 m。 相似文献
10.
缓和曲线线型及长度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挨宽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1):1-3,6
基于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各种缓和曲线线型的几何及物理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运用实践,给出缓和曲线线型选择及长度标准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速列车转向架特性与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思蓉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6,(Z1):44-47
基于车线动力学建立转向架纵向刚度与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仿真模型,探索基于车辆动力学仿真对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进行优化的方法。通过分析高速车辆转向架特性与高速车辆横向动力特性与临界速度的关系、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与车轮不滑动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关系以及转向架刚度与最小曲线半径的关系,探索转向架设计特性对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不同转向架纵向刚度所对应的曲线半径修正值。 相似文献
12.
胡立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11):63-66
结合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技术特点,对高速磁浮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系列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并提出了速度、横坡与平面曲线半径系列应用表.该系列表的形成将大大简化磁浮工程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高速磁浮线曲线半径系列建议采用650 m、1000 m、1100m等共32档.对于运行速度不等于100 km... 相似文献
13.
既有客货共线提速250km/h线路曲线半径与缓和曲线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阐述250 km/h既有线提速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研究的意义,并结合京广线第六次提速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提出适应不同速度目标值的曲线半径以及与其匹配的缓和曲线长度,并与既有线提速200 km/h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250 km/h暂行规定进行了对比,验证其计算的正确性,对既有线提速至250 km/h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线路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线间距标准制定依据的介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厚雄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7):33-36
着重介绍《新建时速 2 0 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中 3个主要线路平面设计标准的拟定原则 ,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的思路。《暂规》期望 ,这些思路有助于提高线路平面质量 ,使线路有可能达到“少维修”的水平 ,从而满足新建时速 2 0 0km客货共线铁路安全、舒适和不间断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铁道工程学报》2018,(12)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目前在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尚未有运营线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为适应国内山地城市和旅游城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发展需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特点,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限速值进行研究,提出各种运行速度下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以及曲线速度限制值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悬挂式单轨交通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宜适应列车运行速度要求,当最高运行速度为60 km/h时,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可取200 m;当最高运行速度为50 km/h时,最小曲线半径可取150 m;(2)当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可按V=4.52R~(1/2)计算曲线速度限制值,且不大于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3)本研究成果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设计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义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8(4):56-58
借鉴轮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结合中低速磁浮车辆的技术特点,分析得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主要与列车的行车平稳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有关。综合考虑由竖曲线切线长度和夹坡段直线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以及由列车长度所确定的最小坡段长度,计算推导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的最小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为180m,困难情况为140m。 相似文献
17.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5):35-39
为了分析研究高速铁路邻近车站曲线最小半径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列车-线路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不同曲线半径对通过列车和停站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列车经过车站邻近曲线时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列车平稳性指标大于停站车通过车站临近曲线时的相应指标;停站列车通过距离车站较远的圆缓点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平稳性指标能够满足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考虑富余量,停站列车速度采用通过曲中时的车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欧阳全裕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7,(12):1-4
缓和曲线长度是高速线路平面标准的一个主要参数,目前国内无高速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可循,为适应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急需,依据国内现有科研成果和国外有关资料,结合京沪线特点,对缓和曲线长度合理取值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高速区段和曲线限速地段爱和曲线长度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9.
在适应运输市场需求、全面提高行车速度的形势下,本文对地开困难、地质复杂的西南山区进行铁路设计如何选择最小曲线半径提出了思考,在内昆线的设计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167-171
我国不同时期地铁规范中关于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取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并逐渐稳定。为证实规范合理可行,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铁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出发,剖析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并以工程实例分析最小曲线半径选取的标准,论述最小曲线半径对工程实施和运营的影响。建议在现行车辆条件下应尽量遵守现行地铁规范要求,改善运营条件。同时尽快投入力量研究能适应较小曲线半径的车辆及轮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