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荆 《当代汽车》2007,(6):86-88
近日,几个小编们在讨论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的科目二考试针把原科目二考试中的“桩考”与科目三中的“场内道路驾驶考试(九选六)”合并,形成新的科目二考试科目(既场地驾驶技能考试),新的科目二考试项目包括:“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通过单边桥,曲线行驶,直角转变,限速通过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百米加减挡,起伏路行驶”共十项内容,到现场观摩的同事都说难度不低,咱们都走出驾校几年了,有的甚至十几年了,我们现在再去驾校考试,能过吗?说这么多也没用啦,去比比就知道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丽娜 《驾驶园》2005,(9):15-16
近几年肇事的机动车驾驶员中三年以内驾龄的新手所占比重较高,社会上对驾驶培训学校进行了指责,认为肇事驾驶员的责任应追究到所培训的驾驶学校的舆论也频见于报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年71号令,增加了全国实行机动车驾驶员九选六考核项目,但实行近一年来,马路杀手并未因此而减少,九选六考试项目(取代了原先的路考)在实行中渐露不足之处,本人认为有必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合格标准全国统一,根据不同准驾车型规定相应的考试项目。其中科目一和科目四是理论测试,主要测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交通信号及其含义;安全行车、文明驾驶知识等内容。但目前我国驾照考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科目一和科目四很少有驾驶员真正地去参与课程学习,只要买了资料书或者手机APP下载试题背诵就可以通过考试。这样短暂的记忆不够深刻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公安部日前公布,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按照该规定,驾照考试科目内容及合格标准将全国统一,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标准和软件全国统一,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为6年、10年和长期。考试内容分为三个科目,其中科目一为理论考试内容,满分为100分,成绩达90分为合格。科目二基本考试项目为: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通过单边桥、曲线行驶、直角转弯、限速通过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百米加减挡、起伏路行驶。其中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考试项目不得少于4项。科目三基本考试项目为: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靠边停车、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掉头、夜间行驶。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考试项目不得少于10项。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路考规定在全国陆续推广,很多准驾驶员都对它“谈虎色变”,纷纷打消了学车的念头。其实不然,这些新的考试科目有很多都会在平时的驾驶中出现,如侧方位停车,通过连续障碍、直角转弯等情况就十分常见。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这些考试科目的“通关秘笈”,并多多练习,不但可以轻松通过路考,而且可以在以后的驾驶过程中彻底摆脱“菜鸟”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新的驾驶证管理办法和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办法,这必将会给不断升温的“汽车热”、“学车热”再加上“一把火”。面对社会上林立的驾校,你学习开车,必然会选择那些驾驶培训质量高,“有名气”的驾校,乃至选择“有名气”的教练员来学习驾驶。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机动车驾驶员是一项高风险、技术性极强的非常复杂的职业.按照法律规定,驾驶人必须参加身体条件检测和驾驶技术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后方能够驾驶机动车辆。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驾驶机动车当成儿戏.只是简单地找一个会开车的人“领领路”.然后“闭门造车”自己放心大胆、堂而皇之驾驶车辆上路.由此导致的车祸悲剧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短波     
按照国家公安部近日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07年4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驾照考试科目内容及合格标准,实施统一的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管理系统。据悉,该规定新增了部分考试科目,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分  相似文献   

9.
一种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考试智能评判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考试是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之一,目前的路考全部采用考试员人为判断考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判定考生是否合格。这就造成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评判标准不统一。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将智能化移动考试车辆和考试监控中心作为整个考试监测系统的两大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提供了路考过程的科学测试数据和定量的评分依据;提高了路考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改善了考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了路考工作的效率。系统的成功研制有力的补充了目前科目三无电子评判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7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全国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明确了网约车驾驶员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根据大纲,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全国公共科目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方式实行全国统一题库,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抽題的方式考试,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考试合格。考试内容包括出租车网约车新政、安全运营、职业道德、服务标准等,其中,对网约车新政的内容占比最多,达到18分。  相似文献   

11.
正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车检测)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机动车检测行业、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安车检测立足汽车后市场,面向智能交通,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重新演绎,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向机动车检验机构提供机动车检测业务解决方案,向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行业监管解决方案,向社会考试、培训机构提供驾驶员考试系统解决方案等。安车检测针对行业不同客户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进入高发时期。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的分析表明,交通事故高发与机动车驾驶员整体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违章现象严重密切相关。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状况及驾驶员队伍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奖励、准入与强制退出机制建设、针对驾驶员队伍构成特点实施科学化分类管理、改进新训驾驶员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汽车“安全驾驶”普及教育活动等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23,(2):11-12
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办事出行,公安交管部门充分运用新技术、推行新服务,全国推行驾驶证电子化是公安“放管服”改革的重点措施之一,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公安交管部门运用新技术、推出新服务,推行“互联网+交管”服务,不仅可以申领电子驾驶证,还为驾驶人提供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等33项交管业务网上办理。  相似文献   

14.
近日.福建省物价局和福建财政厅对福建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费及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收费标准等进行了重新核定。原先执行的收费标准于5月31日停止执行,新的收费标准从6月1日开始执行.有效期3年。  相似文献   

15.
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的同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地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细化培圳经营模式的种类,鼓励培训机构专业化经营,增加了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以此区别于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第二炮某特种车司训队为解决驾驶员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重驾驶轻保养、会开车不会保养”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摸索出用好“车场日”,强化驾驶员车辆保养技能培养的有效办法。教改后,新训驾驶员100%能独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车辆保养项目和内容,毕业考试成绩,车辆保养科目比往年提高了5%,驾驶员训练的质量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09,(25):14-14
近日,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竞赛拉开帷幕。该赛由交通运输部主办,宇通客车协办。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私人机动车和私车驾驶员呈迅速增长势头。传统的宣传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日益多元化驾驶员结构的需要。创新宣传管理模式是深化交通管理工作。提高驾驶员及群众交通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宣式区私车驾驶员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当前加强私车驾驶员宣传管理,教育和提供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一脚成车祸”,是指机动车由于刹车过急、车轮被抱死,车辆出现严重滑移而酿成重大事故的现象。车轮一旦被抱死,便失去了克服侧滑的能力,这时驾驶员将无法控制车辆的方向,因而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常说:刹车不能过猛,要防止“一脚成车祸”。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经营行为,提高驾驶培训教学质量,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市驾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规定,潜江市运管处启动2020年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潜江市目前共有驾培机构8家,此次参加考核的驾培机构有6家,不参加考核的驾培机构有2家。此次考核结合全省驾培监管与考试联网改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对驾培机构资格资质、训练场地、教练车数量重新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