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8,(3):45
广州市市政园林局透露,今年,广州有10座天桥和隧道正在抓紧施工,还有20座天桥、隧道位置已敲定,并拟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强船舶燃油加装管理的关键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从船舶燃油加装工作的主要环节入手,提出了加强船舶燃油加装工作管理的关键措施:在燃油加装前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燃油加装时严格把好加装过程关;在燃油加装完毕后把好数量核实关与新油使用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燃料费用在船舶营运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船舶营运方正逐渐加强对燃油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保证加装燃油时有足额的燃油进油舱,是降低燃油费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舱容测量,需要对传统的测量方式和测量习惯进行修正,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油舱测量的影响,尤其是在使用舱容表时,应该用插值法来代替传统的粗略估算法,以精确计算燃油的加装数量。  相似文献   

4.
加装燃油是轮机管理人员经常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尽管跑油患故发生的比较少,但一旦发生跑油造成海域污染,船公司将面临高额的罚款,船员也将受到公司的处罚,因此,如何防止跑油是轮机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就加装燃油时发生跑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供轮机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战时使用商船增强海军舰船补给保障能力,美军于1977年启动了"商船海军增强计划",系统地发展商船与海军舰艇之间的物资快速传输能力,内容包括研制快速加装补给装备,组建补给分队、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建设技术保障力量等。美军实践证明,"商船海军增强计划"是成功和成效显著的,为美军提供了庞大、可靠的海上补给后备力量,极大的增强了战争潜力,并降低了经费开支,取得了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对我军利用民船增强舰船补给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往、在建和拟建平原区高速公路车行天桥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征地与取土、建设与养护、安全与应急、生态与环保、当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技术与造价等方面因素的探讨,对平原区高速公路车行天桥引道型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平原区高速公路车行天桥引道型式的倾向性建议,为今后平原区高速公路车行天桥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跨主线天桥等附属工程也不断更新与完善。外型美观、结构形式独特的跨线天桥已经成为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说“绿色“、“环保“是当今高速公路的主题曲,那么造型各异、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线天桥对减少视觉疲劳和连接主线两侧通行的功  相似文献   

8.
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的公共建筑物,不仅要满足天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兼顾景观设计的美观性。这样才能使人行天桥与城市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既能发挥天桥基本的通行功能,又能同时满足城市建设的美观性。将通过某人行天桥的改造案例来具体分析人行天桥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地坛街天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钢桁架天桥桥位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Midas Civil软件对地坛街天桥上部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钢桁架式天桥设计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依据某景观河道人行廊桥的设计要求,提出钢管混凝土飞燕式斜拉拱的人行景观廊桥设计方案,其平面正投影为椭圆图形,拱肋侧立面为尾部翘起的飞燕式斜拉拱造型,廊桥顶部为马鞍抛物曲面的透明玻璃顶棚造型,飞燕式斜拉拱肋采用异形空间曲线钢管构形,廊桥桥面采用椭圆曲线形板梁结构。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参数设计,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进行内力计算和模态分析研究,验证飞燕式斜拉拱的人行景观廊桥的结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优缺点,综合考虑影响行人过街的各种因素,创新地提出一种既对车辆延误影响不大,又能有效地提高行人过街效率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方案,并以广州燕岭路段为例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信号灯配时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实际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堂 《交通标准化》2011,(19):112-114
随着市政交通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多的人行天桥、立交桥出现在了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不仅解决了行人过街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了建筑物之间的联系。钢结构以其强度高、重量轻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城市桥梁和大跨度公路桥梁中。结合钢结构自身的受力特点,探讨了钢结构人行天桥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晓云 《城市交通》2008,6(6):21-26
为解决厦门市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步行系统规划的问题,从城市特征、路网、步行专用路径和局部地区层面分析了目前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建设状况,建立了分隔度指标以衡量机动交通对步行活动的分隔程度。从步行活动特征角度将厦门市划分为3个基本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两方面探讨了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宏观结构规划。在中观层面,将基本分区中的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6个步行单元,分别针对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制定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现行规范对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设置条件缺少定量分析与理论依据,为保障路段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行人安全度及行车延误对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影响。基于哈尔滨市某双向6车道主干路无信号人行横道的调查数据,分别构建行人过街等待时间与机动车流率、交通冲突时间与行驶速度、行车延误与过街行人流率的关系模型。以45 s作为过街行人忍受时间阈值,计算得到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机动车流率条件为1200辆·h-1;以1.3 s作为交通冲突时间阈值,得到对应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条件为55 km·h-1;以不同服务水平对应的行程车速为依据,给出设置路段行人过街信号的过街行人流率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彭庆艳 《城市交通》2011,9(6):34-42
针对近年来大规模建设的高架人行步道存在的问题,开展建设模式及适用性研究.将高架人行步道建设模式归纳为高架平台、路侧式空中连廊、点状天桥三种类型,分别以上海世博轴、香港空中连廊、上海市陆家嘴明珠环天桥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总结了高架人行步道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及其适用条件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上...  相似文献   

16.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步行交通系统问题日益凸显,亟须探索符合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方法和规划要点。宏观层面,解决步行交通系统的连续性问题,结合步行分区和集计模型考虑步行主出行链的出行需求;中观层面,考虑不同类型步行子系统中的次出行链;微观层面,结合非集计模型考虑步行支出行链的行人随机行为。最后,指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研究意义、分类、发展现状,介绍了行人交通流的交通特性;以行人微观仿真开发流程为纲,阐述行人运动行为的研究内容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因计算理论和建模技术等各种条件制约下其尚存在的不足或研究空白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力模型在行人运动建模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社会力模型在行人运动建模中的应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了相关文献,跟踪研究了模型的基本原理、表达式的改进、参数的取值、可行性和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研究显示,社会力行人交通流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行人流在正常和逃生情况下的状态,模拟结果与实测的行人现象符合,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真实性,可为交通设施设计和行人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性,考虑了行人过街与机动车运行的相互影响,为满足行人的安全过街,在两相位交叉口信号配时中加入行人行走的迟起、早断时间。考虑行人过街的需求,在信号配时中将行人过街的最大延误时间以及行人过街的总延误纳入到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中,提出以周期、停车率、饱和度、排队长度、行人最大允许延误时间、机动车最大允许延误时间作为约束条件,以机动车和行人的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模型,给出求解方法,为信号交叉口的优化配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路段人行过街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规范标准的不足,提出建立路段人行过街设施选型专家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了选型模型专家系统的模型功能、框架体系及工作内存。重点讨论了专家系统知识库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与选型相关的若干因素——路段人行过街设施可选类型、人行过街设施选型原则、路段行人过街特性、各类过街设施设置条件、选型流程,并给出选型结果的最终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