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低目指精度条件下,反舰导弹采用传统射击方式单发导弹捕捉概率不高,发射多发导弹时对至少命中一发概率的提高不明显。论文提出采用扩散射击方式,通过精确计算设置导弹的瞄准点,以此确保至少一发导弹有效捕捉目标,并对扩散射击与区域射击的效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使用概略射击方式射击,需要综合考虑导弹末制导雷达搜索特点、导弹自控飞行散布误差、目标机动、目标方位误差等因素,重新确定导弹的有效射击距离.根据反舰导弹的自控飞行误差建立了导弹航迹拟合模型,对航迹模型的自控终点散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并对导弹的动态捕捉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反舰导弹概略射击方式的捕捉概率,分析得出概略射击方式的有效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3.
海面粗糙度对于海洋工程、海气相互作用和军事海洋研究来讲非常重要,但由于海面粗糙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只能通过间接计算得到。随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高度计、散射计等为研究海面粗糙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渠道。作者利用T/P星1997-2000年的高度计反演得出的海面风场数据实现了对海面粗糙度的反演,并对太平洋海域(15°-30°N,135°-150°E)海面粗糙度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发现太平洋海面粗糙度在El-Nino、La-Nina期间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载弹炮结合武器和反舰导弹的特点,建立了导弹射击效能仿真模型和火炮射击效能仿真模型,最后建立了弹炮结合武器射击效能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目标的毁伤概率进行了仿真。该模型能较精确地对射击效能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是影响其捕捉概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射击方式,以提高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问题.在分析目标散布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2种射击方式下的捕捉概率模型,并在设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比较分析了多种目标要素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为反舰导弹射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分析结果来看,目标要素中目标速度和距离对射击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舰导弹突破近程舰炮武器系统防御阵地的战场需求,研究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开火时机和命中概率数学模型,分析其对反舰导弹产生有效可靠的毁伤时的射击持续时间,计算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通过仿真,定量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在中末段实施蛇行机动和跃升俯冲攻击时对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突防概率,为导弹突防和舰艇近程防御方面的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中口径舰炮反导能力,提出了高射速下中口径舰炮层层拦阻射击的方法,利用多发炮弹在反舰导弹运动航路上同时空炸,形成若干破片域,经过破片域等效分析计算在120发/min、240发/min、360发/min、480发/min的高发射速率下,对不同运动速率的反舰导弹在该种射击方法下的毁伤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舰炮的高发射速率,在层层拦阻射击方式下,全航路对目标的毁伤概率相对于传统的跟踪射击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反舰导弹导引头外场试验输出数据,通过对导引头特征参数进行处理,得到导弹航控量,用于反舰导弹自导段弹道仿真,最终给出导引头完成任务概率。形成以导引头捕捉概率、稳定跟踪概率和导引头完成任务概率为评估参数,外场试验与数字仿真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解决了一些现有的评估方法不能直观反映导弹抗干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马良  郭巍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0):40-43
系统介绍了飞航导弹的突防技术,针对反舰导弹的“蛇行机动”突防技术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对舰空导弹的突防规避策略,建立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超音速反舰导弹“蛇行机动”的突防优势,并设计出4种“蛇行机动”的突防方案,指出了“蛇行机动”对于提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单舰舰空导弹对空防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防御反舰导弹的有效兵器之一,舰空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决定了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舰空导弹的反导能力主要取决于舰空导弹的单发命中概率、目标的性质及对不同来袭方向反舰导弹的抗击次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和影响舰艇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