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交通运输正处在科技改变命运走向的转折当中,这不仅体现在行业、企业的投资经营和发展中,也折射了国运、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布局. 在我国境内,交通运输行业承担着中国经济大动脉的使命,在科技进步和全国统一布局之下,正在改变中国区域经济的格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海运行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金融海啸余波未尽的时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十二五"时期第二年。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将会怎样?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及交通运输更好地发展应当确定什么样的政策?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国际经济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对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反映在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3.
正复工复产,交通运输先行。只有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让交通、物流等流通环节畅通无阻,才能够更好地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秩序。"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推动交通运输业复工复产蹄疾步稳,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基础保障、有力支撑。当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交通运输制度文化。通过对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制度文化的历史回顾可以发现,古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驱动力实际上是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事务等需求。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和运量不断增长,管理实践中逐渐演化生成了独特的交通制度文化,交通运输管理由简单走向逐渐成熟和系统化,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交通运输管理实践及其制度文化建设经验,其形成、优化与完善的机制和过程,对于认识当今的交通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十五"时期,交通运输学界和管理层就开始酝酿综合交通促进法课题的研究,至今,该项研究已经取得部分成果。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秉镰教授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改革前沿的研究,也是综合交通促进法的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项艰巨而紧  相似文献   

7.
<正>承载历史,开拓未来,一条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延展,为沿线区域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它东联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为促进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峰会及相关活动"顺利开展,我们选取本次活动的核心线路——连霍高速(G30)作为主轴,组织采编队伍分东线和西线两组历时半个月进行了"行走丝绸之路经济带,感知交通运输大动脉"的专题走访,着力宣传沿线省(区)的交通规划、建设和物流运输成就,科技创新亮点;北京组则重点采访了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多角度、多维度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16,(4):2
<正>中国高速交通运输系统相继经历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十三五"时期将是民航跨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作为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结构变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是边远城镇,还是经济中心城市,民航的高速接入,都将极大地增强其资源配置力并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樊一江 《综合运输》2010,(12):8-10,25
"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运输发展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发展",而发展的要求是"综合",包括交通运输自身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之间的"综合"以及广义范畴供需层面的"综合"。"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政策重点,需要从需求层面、发展层面以及主体层面等多个角度着手考虑。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16,(3):2-2
中国高速交通运输系统相继经历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十三五"时期将是民航跨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作为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结构变迁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无论是边远城镇,还是经济中心城市,民航的高速接入,都将极大地增强其资源配置力并提升区域发展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