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现状大量的浮渣和砂砾进入后续处理流程的初沉污泥中,严重干扰后续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国内外杂质分离设备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采用微网分离技术对白龙港初沉污泥进行杂质分离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首先将好氧MBR污泥和厌氧MBR污泥分离成悬浮固体、胶体+溶解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3种组分,然后通过测定污泥及各组分的比阻和压缩系数对两种MBR污泥的过滤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好氧MBR污泥的比阻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的比阻,它们比阻的数量级都在1014~1016 m/kg之间,压缩系数基本上大于O.75,说明两种MBR污泥都具有难以过滤且易于压缩的性质;在长期运行过程,好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两种MBR污泥各成分比阻大小的顺序均为:溶解性物质>胶体+溶解性物质>悬浮固体.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昆明主城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概况,并对该工程方案技术路线进行了经济对比。拟建工程采用污泥高负荷厌氧消化+脱水+热干化技术路线实现污泥的减量、稳定、无害和资源化,文章介绍了其工艺流程、总体设计、污泥处理目标及能量平衡、污泥消化与干化工程。  相似文献   

4.
玉米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UASB反应器-曝气氧化塘组成的系统对玉米淀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按8kg COD/m^3.d的容积负荷运行,COD去除率达91%以上,反应器再镒启动时,3d即可正常运行,经过142d的运行,反应器内生成了污泥指数为15-17ml/gSS的颗粒污泥;厌氧出水再经曝气氧化塘处理后COD小于100mg/l。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的调试过程,并对调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蛋形消化池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集成为“长江大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市政污泥、河湖底泥、通沟污泥、工程泥浆等四种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热值、重金属含量等特征分析并进行了属性分类,筛选并分析了厌氧消化+脱水、脱水/干化、脱水/干化+焚烧等污泥协同处理技术路线的技术参数、成本等,以及制砖、制水泥、制陶粒、制工程用土等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的污染风险、成本等,同时结合多源污泥泥质泥量来源稳定性分析,进行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泥质与处理工艺参数、处理工艺和资源化工艺经济适配性分析,最终提出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集成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朱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270-273,282
提出一套新的组合工艺,重点考察EGSB反应器实现厌氧氨氧化、甲烷化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启动特性。结果表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的EGSB反应器能够用约45 d的时间完成耦合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和反硝化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硝酸盐和COD的去除作用显现较快,运行初期反硝化与甲烷化反应起主导作用;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从无到有,启动完成后厌氧氨氧化与甲烷化成为主导。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同时稳定去除可作为启动完成的标志,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 h,反应区上升流速0.83 m/h的条件下,氨氮及COD取得的最高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45.2%、58.8%和0.107kg/(m3.d)、0.865 kg/(m3.d)。EGSB反应器的释磷转吸磷现象、pH值和污泥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启动完成的参考标志,而DO则无法起到指示启动完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为国内第一座成功运行的污泥消化+干化处理工程。该污泥处理工程中的热干化系统采用流化床干化工艺,设计处理规模约为60 tDS/d,于2012年5月投产。对该污泥热干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运行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干燥器易淤结、进口设备采购及维护周期长、循环气体系统内含氧量超标等,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  相似文献   

9.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PDA)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前提是富集出足量的短程反硝化细菌。通过接种剩余污泥,考察了采用简单的调控进水pH和碳氮比(C/N)策略,在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内进行长达77 d短程反硝化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的进水C/N(~2.6)与pH(~9)条件下,出水快速出现了亚硝态氮积累,在40 d以后,反应器内的亚硝积累率(NTR)保持稳定,NTR为(54.67±7.29)%,表明了短程反硝化过程已经在反应器内建立。此外,将进水pH调节为7.5,NTR依然稳定在(66.13±0.77)%,驯化后的污泥适用于常规污水的PD过程。高pH条件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上升,微生物对进水的适应导致了胞外聚合物(EPS)下降,EPS中的蛋白和多糖比例的变化反映了污泥具有颗粒化的趋势。结果表明:控制进水高pH和低C/N比成功启动了短程反硝化过程,驯化后的污泥可以用于PDA脱氮,尤其在同时处理含有氨氮和硝态氮废水时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污泥电解脱水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在提升污泥脱水效率、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具有一定优势。基于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污泥电解脱水应用案例,介绍污泥电解脱水设备设计及运行参数、运行情况。与传统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和热干化工艺进行经济比较,运行能耗降低44%~56.7%,占地面积节约30%以上,运行管理更加便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在污泥的全量处置、电厂锅炉输煤、电厂锅炉安全运行、烟气排放标准、粉煤灰的利用方面,将污泥单独干化焚烧处置工艺与污泥电厂掺烧处置工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供类似污泥处置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污泥产量可根据经验污泥产率和污水处理量测算,但由于进水水质变化,运行控制不同,同一污水厂的污泥产率会因季节更迭而有所不同.通过对杭州市四座典型污水处理厂的调研研究,先分析了污泥产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然后从进水COD浓度、SS浓度以及运行水温三个角度深入探究了污泥产率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污水厂春季污泥产率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13.
将厌氧消化污泥与返混料、麸皮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自制的生物干化反应器研究了厌氧消化污泥的水分去除和减量化效果。经过18 d的生物干化试验后,累积去除水分达764.2 g/kg初始水分重量,厌氧消化污泥堆体的含水率从55.1%降至27.0%,其中含水率降至30%以下所需的时间仅为7~12 d。同时,堆体的重量和体积分别减少48.7%和35.6%,减量化效果明显。有机质降解产生的热量中有85.94%用于堆料水分的蒸发去除,热量利用效率较高,整个试验过程中,堆体的平均温度大于60℃的时间达6 d,大于55℃的时间达10 d。生物干化产物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分别为58.8%和17.82%,具有土地利用的潜能,且可达到单独焚烧用泥质(GB/T 24602-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氧化沟的工艺特点使得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在水污染工程中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良好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保证氧化沟污水处理厂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关键。对其运行管理的关键技术,即氧化沟的供氧控制、MLSS值控制、有机负荷F/M的控制、污泥回流的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控制等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运行调度管理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厌氧氨氧化反应由于其自养脱氮的特性,自被发现之日起就备受关注。作为一种能稳定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亚硝态氮的技术,短程反硝化技术将硝酸盐仅还原为亚硝态氮,已经被认为是目前最节能的硝酸盐废水脱氮技术。针对一段式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实现电厂循环冷却水浓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在pH=9的条件下,经过26 d的驯化,成功启动在低pH下能稳定实现高亚硝积累的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加入厌氧氨氧化污泥后,迅速启动一段式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短程反硝化过程能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因此,预计通过控制化学强化初沉的可以控制预处理过程有机物的去除量,从而控制进水的碳氮比实现稳定脱氮。采用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可以在低物质输入,低能源消耗,低碳排放,低剩余污泥产生的前提下实现电厂循环冷却水浓水与城市污水的同步脱氮,是一种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单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卵形污泥厌氧消化池顺利竣工交验。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是武汉市实施"清水  相似文献   

17.
污泥干化使得污水处理厂"水、气、渣、泥"得到全面达标,是实现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的重要手段,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但由于干化事故的频发,使得污泥干化的安全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该文通过对污泥干化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性的措施建议,为污泥干化系统设计中安全性的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出现的产泥量高于行业平均值的现象,以杭州某水务集团下设三座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无机污泥、生化污泥、化学污泥和调理剂污泥进行分项计算与分析,发现管网带入颗粒性无机物浓度高、进水水质浓度提升和排放标准提高为产泥量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运行参数优化、解耦联剂添加、微生物捕食、除磷药剂精确投加、调理剂优选、污泥破壁回用等污泥减量措施,为污水处理厂泥线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365-367,403
杭州七格污水厂污泥干化焚烧装置是我国第一套由中科院独立自主研发的拥有知识产权和多项发明专利的污泥干化焚烧一体化装置。由于是污泥干化焚烧的新技术、新工艺初次实现工业化应用,如何在安全运行前提条件下通过热态调试、试运行过程中将理论设计的工艺参数在工艺设备运行中逐步优化,实现或者提高工艺设备设计的理论负荷,使得优化后的工艺控制参数更加符合现场工艺设备运行要求,是保证工艺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该文首先介绍了一体化污泥干化焚烧装置调试和运行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工艺设备和控制参数作了调整,从而使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胡月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7):230-233,246
生物质废物的处理过程会释放相当量的温室气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应该采取有效的低碳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流程的碳排放。通过厌氧消化,将生物质废物转化为沼气,再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甲烷,替代化石燃料,可以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基于CM-072-V01方法学,对某一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项目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计算了基准线排放值、项目活动排放值、泄漏值和总碳减排量。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的碳减排量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