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深埋雨水调蓄系统。雨水调蓄系统一般由调蓄隧道、泵站和雨水处理厂等组成,以竖井-综合设施-调蓄隧道结构体系的型式最为复杂。该结构体系包括圆形竖井结构、多层框架综合设施和深埋盾构隧道结构,外形多变,结构之间的连接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抗震研究。以竖井-综合设施-调蓄隧道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土层三维有限元模型,考查结构体系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情况。计算发现,竖井结构与盾构隧道连接处地震响应较大,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验算了该连接处设防烈度地震下的内力和罕遇地震下的变形,发现均小于静力设计工况。这表明,地震工况对该结构体系不起控制作用,地震作用下该结构体系出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防洪防涝问题困扰着各个城市管理部门。老城区面临着如何提高雨水系统排水能力的问题,而新建城区则需要考虑如何建设具备较高排水能力的雨水系统。对于能起到削减洪峰、蓄存雨水的调蓄池则可在老城区提升改造及新城区的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调蓄池真正得到推广应用,须重视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各阶段工作,并理顺其中的关系。通过研究老城区改造与新建城区两个案例中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分析雨水调蓄池所具备的工程优势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暴雨雨型研究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及评估的基础性支持工作之一。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降雨资料,应用PilgrimCordery法分别推求了60 min、180 min、360 min降雨历时的设计暴雨雨型。运用推求的雨型,对现有排水管网的理论积水量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调蓄池、雨水存储池容积的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上海苏州河地区的排水系统提标、内涝灾害防治和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等问题,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提上日程。主要从苏州河深隧的工程概况、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和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针对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维护管理的关键点进行讨论。可参考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上海排水系统的运行现状,建立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运行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排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编制出适应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原则,能充分发挥排水设施作用,保证城市水环境不受污染的排水规划,需要掌握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该文介绍了编制城市排水规划应注意的一些要点、雨水和污水规划方案制定的方法、近期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为今后城市排水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城市排水系统中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敦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130-132,13
初期雨水调蓄池是用来调蓄初期雨水,避免初期雨水直接排河造成河道污染。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建设初期雨水调蓄池。该文结合石家庄市正定新区2#雨水泵站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实例,介绍了城市排水系统中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要点,为今后完善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深层调蓄隧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引入了基于学科专业的风险分类方法,尝试梳理了水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测绘学等主要交叉学科的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并对风险后果进行了预判,初步构建了涉及多学科分类下的风险识别方法。鉴于深层调蓄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仍需要进一步就相关学科及其对应的风险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隧道设计是目前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城市道路路网复杂,出入口方案限制因素较多,如何结合区域交通组织,确定合理的隧道出入口方案,确保城市隧道的运营和施工安全,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天津站交通枢纽五经路地道的出入口方案选择,系统论述了城市隧道出入口方案选择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排水系统末端建设雨水泵站及调蓄池是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开始采用合建的形式.现以上海市某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合建设计为例,分析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形式的选择,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及建成后的运行模式.该泵站设计流量22.2 m3/s,调蓄池设计规模11 000 m3,结合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泵站及调蓄池选用"平铺设置式"方案.针对项目建设用地小、周边环境复杂、景观要求高的特点,将各构筑物同基坑进行集约化布置,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建设一座花园型、海绵型泵站,并结合水力模型、BIM等新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此案例可为其他雨水泵站与调蓄池合建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司马涌、荔湾涌和西濠涌为例,分析总结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城市防洪排涝和控制溢流污染方面的应用。指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避开了拥挤的浅层地下空间。具有征地拆迁量少,对地面交通和建筑影响小,可实施性好等优点,是城市老城区排水改造的可行方案。同时,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必须与局部浅层改造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湘江新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南北向贯通道路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提出建设麓景路南延工程,通过穿山隧道连接梅溪湖国际新城与含浦科教产业园区.根据工程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原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的总体设计原则、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从建设规模、交通组织、对景区及地块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长、短隧道线位方案及北段洞口接线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合理确定了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黑臭水体治理是我国现阶段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目标、地点、范围上部分相互重合,在建设的措施、手段、途径上具有共同建设的需求。本文从控源截污和雨水源头削减,活水循环和雨水净化利用,生态修复和雨水调蓄等三大方面对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共同建设展开研究,实现降低工程投资,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缺水型地区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已表现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来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为解决缺水型地区水系统问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寿光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实证分析了缺水型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通过该规划,形成了以水资源利用为特色的海绵建设指标体系,确立了分区分层落位的径流控制系统以加强海绵指标的管控落实,通过河道连通、拓宽疏浚、明渠恢复等工程,恢复城区河流水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排水防涝系统的保障,并形成以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为主的城区低影响绿地系统,提出针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海绵建设系统策略,为我国缺水型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提标、内涝防治及面源污染控制等问题,上海规划建设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简称苏州河深隧工程)。由于该工程规模较大、影响面广,同时国内尚未有排水深隧工程的建成案例,因此从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需要、满足上海市相关规划及政策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国际化大都市水环境治理的需要、满足智慧城市精细化设计和管理的需要、树立深隧技术解决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示范等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苏州河深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建设苏州河深隧工程依据充分、效益显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该工程的推进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4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城市的排水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多城市老城区管网单纯依靠翻排进行提标难度较大,建设深层调蓄管道是原有系统提标的有效手段。分析了深层调蓄管道接入点数量及位置对系统提标功能实现的影响,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地下排水深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消除"城市看海"现象,采用调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国外城市排水深隧建设的成功案例,借鉴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我国城市排水深隧在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模式。主要结论如下:1)深隧规划必须坚持雨污分流原则,防涝标准应设为百年一遇;2)深隧层位应建于地下30~50 m的位置,隧道管线应布设在城市易涝区,并且将修建深隧、改造浅管和清淤河道衔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涝系统,让深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3)排水深隧要注重防水设计,防止雨水污染地下水;4)为提高深隧的经济效益,应将深隧与地下快速路的规划结合起来,功能上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初雨调蓄池的设置已逐渐成为解决初期雨水污染的最经济高效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天山污水处理厂初雨调蓄池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初雨调蓄池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功能和设计要点,旨在为后期初雨调蓄池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克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49-152,M0016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步伐,我国现阶段在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过度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硬质铺装多等问题,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不仅改变和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同时还带来了洪涝灾害等问题,导致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受到挑战。因此,健康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空间的控规下,可以通过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方式,来提升现状单一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同类型的雨洪事件,同时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徙。以青海省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对“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在西北地区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