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排水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排水功能以及丰富的色彩广泛的应用在城市道路中,而其大空隙结构在阳光、水和大气的作用下,更容易因结合料氧化引起老化,从而使路面逐渐褪色。本文通过TFOT试验和紫外光照射试验分别模拟彩色路面施工期和使用期的老化情况,并使用AdobePhotoshop软件定性老化前后彩色图片的R、G、B变化,来评价彩色排水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并提出采用湿轮磨耗试验对彩色排水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进行规定次数的磨耗来评价路面色彩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高粘彩色沥青和彩色石料能提高彩色排水沥青路面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广州中山大道公交专用道BRT的彩色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提出掺加绿色陶瓷粒的方法增强彩色沥青混凝土的色彩耐久性,并通过试验确定绿色陶瓷粒的掺量为30%,并对明色沥青的性状和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常温彩色沥青胶结料的制备、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常温彩色沥青路面设计与性能评价指标,使得常温彩色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得以提升,而常温改性剂的加入,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温度,减少了沥青混合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黑白路面无法满足城市交通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目前所使用的彩色沥青,一般通过向其中加入不同改性剂以达到改善其高低温性能的目的。现分别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与弯曲梁流变实验对五种沥青进行了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彩色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与低温抗开裂性能均略低于70#基质沥青。在不同改性彩色沥青中,综合考虑高低温性能改进效果与成本因素,应优先选用0.4%PE改性彩色沥青。此外,在利用弯曲梁流变实验评价不同彩色沥青的低温性能时,不宜采用m-value值作为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某公路稀浆封层路段的室内试验,发现采用稀浆封层养护的路面的针入度和延度均提高,可知稀浆封层技术可以有效减缓沥青路面低温病害的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对沥青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参照国内外有关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国内技术规范中路面及材料性能评价指标,在传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沥青性能指标,从路用性能和沥青性能两方面对沥青路面预养护进行评价。考虑到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的不足,通过对传统熵权-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建立针对沥青路面预养护新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专家打分法和试验检测数据,在求取综合权重时,将主客观两种方法的中间过程相结合来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最后对预防性养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张家口地区某条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工程为实例进行改进EW-AHP法预防性养护评价模型的应用,沥青材料性能的3个指标所占权重比EW-AHP法有所提高,同层次分析法相比相差不大,沥青低温性能指标的比重比EW-AHP和AHP有所提高,同熵权法相比有所降低,比较符合寒冷地区沥青的低温抗裂情况。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黄立葵  叶凌云  黄冰  杜攀峰 《公路工程》2008,33(4):84-87,109
灌注式彩色水泥-沥青混合料是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空隙内,灌注添加颜料的水泥净浆或有色水泥浆而形成的一种彩色复合材料。本文采用体积法设计了一种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通过添加彩色颜料的方法调节水泥浆的色彩,对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灌注彩色浆体材料而形成彩色水泥-沥青混合料。对彩色水泥-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老化试验,来评价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和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彩色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较好的水稳定性、较好的低温抗裂性以及良好的耐久性。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这种混合料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具有很高的抗变形能力、较低的温度敏感性及良好的耐久性能。彩色水泥-沥青混合料可广泛用于公路、景观道路、城市公交车道、危险路口、桥梁等铺面面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指标的分析,基于弹性层状体系计算了粒料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指标值,运用灰关联熵方法分析了沥青层厚度、基层厚度、沥青层模量、基层模量和土基模量对力学响应指标影响的显著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层厚度、路基模量和基层模置对沥青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顶竖向压应变和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具有显著影响;沥青层模量和基层厚度对沥青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顶竖向压应变和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影响并不显著.为了提高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荷载、环境综合作用下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应适当增加沥青层厚度;提高沥青下卧层的强度和刚度,保持适当的层间模量比;保证路基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彩色沥青作为新型路用材料,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相应的规范标准。实验通过在高温状态下将明色沥青、色粉、集料强制拌和的方法制备沥青混合料;采用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同时与A-70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来研究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彩色沥青针入度较低,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认为不能用普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标准来评价;车辙稳定度较低,可以考虑在这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透水路面用彩色沥青的最佳使用方案,分别在实验室对湿法、干法两种高粘度彩色沥青应用方案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湿法制备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在热储存48h后出现严重的指标衰减,严重影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干法工艺制备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新鲜高粘度改性沥青制备的混合料相仿,远高于热储存后高粘度彩色沥青,综合考虑使用性能,建议采用干法工艺修筑彩色透水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彩色沥青路面的发展历史并简要分析了彩色沥青路面的功能与作用,着重论述了常用的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关键,同时介绍了彩色沥青稀浆封层、超薄彩色环氧沥青罩面、彩色沥青胶接料造粒、人工染色石料等彩色沥青路面铺装新技术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橡胶改性沥青热稳定性差、易离析,对沥青路面综合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不太明显的问题,提出将反应型三元共聚物(RET)与橡胶粉进行复配,参考橡胶沥青评价指标、SHRP沥青BBR低温评价指标RET复配胶粉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并基于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和MMLS1/3试验验证RET复配胶粉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橡胶粉和RET掺量都能提高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 RET与橡胶粉进行复配,可有效弥补RET对沥青低温性能的不足;掺加RET可显著改性橡胶沥青对沥青的高温性能。在1. 2%~1. 6%RET与12%~16%橡胶粉复配方案下,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弹性恢复性能优于5%SBS改性沥青。RET和橡胶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是一种非线性的增强效果。1. 2%RET+16%胶粉、1. 6%RET+12%胶粉2种RET复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均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将RET与橡胶粉进行复配可一定程度改善沥青路面的抗疲劳耐久性,减少服役期间沥青路面车辙损害,RET复配胶粉改性沥青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中面层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发现沥青路面的车辙破坏往往发生在沥青路面的中面层。基于此通过对比分析中面层材料设计时常用的三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试验,并通过动稳定度、相对变形、综合稳定系数三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三种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以后高等级沥青路面中面层材料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内蒙古干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方法进行维修;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沥青路面面层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增模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地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指标的合理取值范围。结合实际工程,对试验路段的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等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及耐久性都有较大提高,适用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4.
盐化物沥青路面用于解决冬季沥青路面除冰雪难题效果显著,但目前对其抗冰冻耐久性的定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冰点试验定量评价盐化物沥青路面的抗冰冻性能,得到盐化物溶液比重与冰点的对应关系;设计浸水试验模拟夏季持续降雨过程,定量描述盐化物沥青混合料中有效成分的析出过程;结合秦皇岛地区气候水温条件推算盐化物沥青路面试验段抗冰冻性能的有效作用年限,旨在为盐化物沥青路面抗冰冻耐久性提供一种可靠的预估方法,为盐化物沥青路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彩色沥青路面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彩色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胶结料、骨料、彩色颜料和填料的选择及彩色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确定,从混合料的搅拌、运输、摊铺等方面论述了彩色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指出了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为彩色沥青路面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自主研发了加速加载搓揉试验机,采用压力胶片测量技术,对经过0,2,4,6,8h搓揉试验的不同类型沥青路面车辙板进行静载压力胶片试验,尝试采用压力胶片测量技术结合数据分析提出新的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采用0.2~0.6 MPa胶片和0.5~2.5 MPa胶片分别研究不同搓揉时间后的车辙板与轮胎静态接触的有效面积和应力集中效应,并通过压力胶片数据采集分析软件重构应力集中三维效果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搓揉时间下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有效面积不同,搓揉时间越长接触面积越大,在0~8h搓揉过程中有明显递增趋势;不同搓揉时间下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应力集中效应不同,在0~8h搓揉过程中应力集中效应有明显递减趋势;压力胶片测量技术能够很好地反映轮胎与路面间的真实接触状态和路面应力集中的衰减过程;相同原材料下,GAC-13级配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及耐久性均优于AC-13;提出采用应力集中分布率和抗滑性能衰减率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这2个指标与构造深度及摆值相关性良好,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及可靠度,为后续采用该指标设计优良抗滑性能的沥青混合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科学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通过力学分析探究了沥青路面近表面的应力分布特征,论证了以路表荷载作用区边缘作为沥青路面破坏源的合理性。针对中国现行沥青路面疲劳设计方法的缺陷,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在考虑加载速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真实应力比表征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结合中国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寿命相等所诱发的问题以及实际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各结构层自上而下设计寿命递增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思想和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理念。结果表明:沥青面层近表面是其真正的破坏源;基于真实应力比的疲劳方程反映了材料的本质特征;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应采用疲劳寿命递增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刘丽 《公路工程》2016,(4):124-129
为了提高青川岩沥青和橡胶粉单一改性沥青的综合路用性能,并改善重载、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突出的问题,通过对青川岩沥青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系统研究,基于不同青川岩沥青和橡胶粉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177℃黏度、软化点和PG分级试验结果,确定了适宜的橡胶粉和青川岩沥青掺量,采用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和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系统评价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抗疲劳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青川岩沥青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中,橡胶粉的推荐掺量为15%~20%,青川岩沥青的推荐掺量为6%~10%;相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青川岩沥青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耐久性,推荐最佳的掺配比例为10%青川岩沥青+18%橡胶粉。经试验路验证,青川岩沥青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从彩色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颜色特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论述了彩色沥青路面的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和碾压等方面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虽然现行规范已经具有了沥青路面气候分区,但实际上PG技术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温与路面温度的观测数据,以美国Superpave中的PG技术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PG_(m-n)标准进行研究,以此为标准对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内容包括:基于SHRP的黑龙江省沥青路面温度换算公式,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PG_(m-n)标准,基于PG系列试验的黑龙江省道路沥青PG性能评定等。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道路沥青基本满足PG_(m-n)技术标准的高温性能要求,但均不满足PG_(m-n)技术标准的低温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道路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研发满足黑龙江省PG_(m-n)标准的道路沥青材料。与针入度系列指标相比,PG系列指标能够更合理地评价道路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黑龙江省沥青路面PG分区与全国的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相结合,可以为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选用提供具体的PG技术参数。研究认为,PG_(m-n)低温标准的不满足是黑龙江省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一个理论原因,研究结果对改善黑龙江省道路沥青的低温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