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摩托车》2013,(7):46-47
时间:2013年3月23日地点:中国,北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媒体:《摩托车》杂志人物: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摩托车》:作为摩托车行业协会的领导,您认为禁限摩政策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李彬:城市禁限摩是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障碍,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对摩托车进行不同程度的禁限。城市"禁限摩"造成摩托车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小城镇,影响了摩托车的一些高端产品、大排量产品的推出,制约了摩托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严重限制了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向城市进军     
在全国大范围城市禁限摩政策当道的今天,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众多摩托车企业纷纷转变策略,重新考量市场战略,然而,禁限摩政策也非铁板一块,也有缝隙,在这些缝隙当中,也有意识无意识地为城市摩托车市场提供了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谈及摩托车行业所面对的困境,国内摩托人总会习惯性地将其归咎于国家政策.禁限摩、城市规划、排放标准、下乡补贴退市等,不管其长远意义如何,但凡给企业、行业带来半点负担,影响了当下半分利益,那就是政策的错.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对于所谓的政策掣肘行业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行业自身. 换个角度审视禁限摩 中国的禁限摩,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首创,其蔓延之广、程度之烈,对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伤害似乎无以复加.在北京摩展的高峰论坛上,一位摩界大佬曾笑说道:"纵观全球摩市,有且仅有两个国家是实行禁限摩的,其中一个是当年战乱中的阿富汗,而另一个就是我们中国.阿富汗禁摩是为了反恐,而中国禁摩又是为了哪般?"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2017,(3)
正"禁限摩"是中国摩友心中的痛。每每提及禁限摩,多数摩友的感觉是不公,是委屈,有时还会有气愤。中国的禁限摩政策来得简单、粗暴、有特色。1985年的北京以"摩托车在交通体系中的安全隐患较大"为由率先实施"限摩令",更曾一度取消外交礼仪中较为出彩的摩托车国宾护卫队。此后,该条令在全国范围内被效仿并广泛应用实施。一时间,禁限摩条令犹如一层浓雾笼罩着全国200余城市。  相似文献   

5.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以摩托车、汽车、地铁3种不同方式从北京宣武门出发,驶向前门,最终,摩托车领先其他2种交通工具最先到达终点.这一行为将摩托车"路权"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关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适度放开"禁限摩"城市摩托车行驶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5年,对摩托车的"禁限"最早出现在北京,其理由是当时的摩托车具有环境污染、噪声大等缺点,此后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禁限摩"政策.目前,国内实施"禁限摩"城市已达200余个,几乎包括了中国大多数省会和较发达的地级城市.随着摩托车技术的发展,摩托车污染、噪声大等缺点已不是问题,而"禁限摩"令却仍然继续执行着.无论在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摩托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禁限摩"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国内     
《摩托车》2017,(3)
正中汽协摩托车分会提出未来四年主攻"禁限摩"2月16日,中汽协摩托车分会在重庆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摩托车分会理事长左宗申先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主持,大长江、宗申、五羊-本田、春风、力帆、新大洲本田等单位派代表参加。左理事长指出,分会在四年规划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禁限摩问题。各地方的禁限摩政策严重阻碍了摩托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是目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扩大分会的服务范围,提高分会的社会影响力。适时将摩托车经销商、俱乐部、电动摩托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10年11月份,湖南郴州政府宣布“禁摩限电”,引发了“千人散步”抗议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禁限摩”问题再次成为民众讨论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北京率先实行“禁限摩”政策后,各大中城市相继效仿,多年来,“禁限摩”政策对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制约、给民众生活带来的不便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出席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3份提案。在提案二中,左宗申结合现实情况,再次针对禁限摩政策引发的问题和弊端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行业发声。现行禁限摩政策引发的问题(一)受各地禁限摩影响,中国摩托车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自主品牌缺乏公平竞争环境,生存压力极大,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2011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一个拐点,的确,这一年国内摩托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产量和利润总额均下滑。"内外交困"如悬于中国摩托车行业头颈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内有地方性禁限摩政策以及国Ⅲ新规的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摩企的发展;外有世界经济放缓、欧债危机、中东和非洲乱局等影响出口。  相似文献   

10.
高亮 《摩托车》2010,(5):92-93
<正>虽然近年来受全国各地禁限摩政策的影响,摩托车行业一直艰难地在逆境中求生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未来国内的摩托车消费群体多集中在80、90后的新生代。他们渴望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摩托车对于他们来说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多的则是承载着他们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通过改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正是这种打破传统的趋势为摩虽然近年来受全国各地禁限摩政策的影响,摩托车行业一直艰难地在逆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巨变中经受着考验,国际经济复苏缓慢,阻滞了中国摩企的出口;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不振;加上城市禁限摩及替代品的盛行,导致国内摩托车市场需求低迷,行业销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消费转型升级的速度加快,合资品牌依靠资金、技术、产品优势发力,导致国内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信息》2011,(9):16-17
截至2010年底,国内实施“禁摩”、“限摩”的城市已经达180余个,几乎包括了中国大多数省会和较发达的地级城市。禁限摩政策的执行。对中国摩托车产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城市市场消费需求减小,发展前景受遏,产业形象受损,整车制造商不得不缩减产量,经济效益同比大幅下降,行业现状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3.
来自市场的声音,最能左右行业前行的方向,而收集整理并正确解读这些声音,则是行业媒体所应当肩负的责任。自本刊全面启动中国摩市深度调研计划以来,市场信息如雪片般源源不断传回。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业内人士都发出了同样的声音,那就是当下摩托车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与社会对于行业的看法关系密切。在不少地方政府的政策层面,排挤摩托车成为了一种习惯。区域性禁限摩政策,把摩托车赶出了潜力巨大的核心城区市场,众摩企迫于生存压力不  相似文献   

14.
跨越2012年     
2011年已经过去,回首过去的这一年,中国摩托车行业走过了一条极为复杂又艰难的道路。2012年,世界环境依然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逐步加深。城市禁限摩政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物价上涨都对2012年的摩托车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尽管消费税、“禁限摩”、成本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但是我国摩托车行业累计产销量在2005年又攀新高,实现了连续7年的增长。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摩托车行业累计生产摩托车1776.7万辆。同比增长6.75%;累计销售摩托车1774.5万辆。同比增长6.52%。总体而言。2005年摩托车行业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摩托车市场环境异常复杂,摩托车行业在经济低迷、需求减少、替代品竞争加剧、禁限摩范围扩大等多种不利因素中艰难行进,在夹缝中求生存,所面临的困难是国内摩托车行业发展至今所罕见的。在认真分析市场后,我们认为,只有创新求变适应市场才是正确的出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信息》2009,(1):22-24
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百年一遇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中,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消费和商业投资上的严重萎缩,造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减速,对于制造业中的出口大户摩托车行业震撼强烈。多年来因城市禁限摩,中国摩托车业的主要出路,一是出口市场,二是农村市场。2007年摩托车出口突破900万辆,2008年前3季度超过800万辆,从欧美高端市场到非洲等新兴市场,各品牌、各档次的国产摩托纵横驰骋,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信息》2005,(12):1-1
抨击国内部分城市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力求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争得一个健康合理有序的生产与消费环境,历来是我们自认的重要历史使命。多年以来,针对“禁摩”,我们投之以相当数量的“文字炸弹”,有的还堪称重磅型,以期彻底摧毁这个貌似牢不可破而又不能不破的堡垒。屡战屡败,这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屡败屡战,这是我们的坚定信念,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支撑下,我们誓将反“禁摩”事业进行到底,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使我们选择放弃。  相似文献   

19.
马尔蒂尼 《摩托车》2012,(3):129-129
眨眼间,2011已成过去;低头看,2012已在眼前。在2011年,受禁限摩、各项成本上涨、欠佳的经济形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着这些客观实际,我们的企业都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以嘉陵这一中国老牌摩托车企业为例,一同来思考中国摩托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第一幅图     
李健 《摩托车》2009,(7):4-4
中国城市禁限摩的第一幅图在本期的《摩托车》杂志上刊出了制作期间的感动与无奈、艰辛与困惑,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