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笔者提出的圆柱形试件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可行性,采用室内试验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选取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汉堡车辙试验、APA车辙试验和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对6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圆柱形试件分别进行试验,且将结果分别与笔者提出的圆柱形试件国标车辙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比较板式试件和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仪时的试件成型空隙率变异性和动稳定度变异性,讨论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圆柱形试件国标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指标与汉堡车辙深度、APA试验动稳定度和小型加速加载试验蠕变速率指标之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较板式试件,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试验的可靠度更高,表明圆柱形试件用于国标车辙仪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辙试验源于英国TRRL,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本文针对如何确保轮碾成型法制作的车辙试件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震霖 《北方交通》2004,(10):91-92
车辙试验源于英国TRRL,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本文针对如何确保轮碾成型法制作的车辙试件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赖震霖 《北方交通》2005,(Z1):109-110
车辙试验源于英国TRRL,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本文针对如何确保轮碾成型法制作的车辙试件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两种抗车辙剂的使用效果,对添加了两种抗车辙添加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进行了不同掺量、不同温度的车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试件的60 min变形随着抗车辙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掺加0.5%、0.6%两种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70℃动稳定度大于5 000(次/mm)。在平阳高速公路路面中面层掺加0.5%抗车辙剂,车辙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抗车辙沥青混凝土提高了平阳高速公路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车辙试验方法与路面实际存在的区别,提出在检验重载车辙时降低加载速度,补充开展沥青面层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在全厚式试件中形成温度梯度的车辙试验改进方法.改进了车辙试验机,提出不同加载速度下车辙试验时长确定方法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利用改进车辙试验机开展了沥青混合料重载低速车辙试验、均匀温度场与温度梯度下全厚式...  相似文献   

9.
对SMA混合料填入不同剂量的水泥代替部分矿粉,做成6组其他成分均相同的试件,分别做马歇尔和浸水马歇尔及车辙试验,分别用二次曲线和直线回归分析马歇尔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及动稳定度与水泥含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水泥用量.从而提供一种确定SMA最佳水泥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动稳定度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关系,针对多种混合料类型进行了改进的车辙试验,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车辙深度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同种类型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但对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评价不足,建议采用荷载作用1万次的车辙深度作为混合料抵抗车辙变形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密级配的铺装材料,在应用于钢桥面铺装时,必须高度重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动态剪切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沥青用量、粗细集料含量、粉胶比等材料组成因素及结构厚度等结构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沥青路面车辙作了分类,应用数学公式分析方法对主要的失稳型车辙从表现形式、形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和系统分析,同时对结构型及磨耗型车辙也作了阐述,分析给出了各种车辙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最后根据不同的车辙形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调查,分析了该路段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对比了已有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的途径,并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车辙养护措施的遴选.进一步优化了车辙养护技术方案,并对现场车辙养护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与评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改性沥青掺入不同剂量的橡胶粉进行马歇尔、车辙、残留稳定度等试验,确定掺入不同量的橡胶粉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变化,试验数据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都得到明显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车辙、劈裂对比试验,并评价掺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德兰尼特纤维沥青混凝土处理沥青路面交叉口,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解决交叉口处沥青路面车辙推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车辙试验高温抗永久变形指标的分析,论述了我国采用的动稳定度指标的局限性,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证明,车辙系数WRI指标比动稳定度DS显得更为合理准确,建议作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规范对沥青混合料室内抗永久变形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规范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控制标准, 研究了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考虑车辙断面特征, 建立了车辆跨越车辙时的动荷载计算模型, 并以冲击系数量化了车辆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内部损伤, 探索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不可忽视, 冲击系数随着车辙加深线性增加, 基于冲击效应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1 mm; 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大拉应变位于上面层层底, 与车辙深度正相关,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拉应变与车辙深度负相关, 但应变水平显著低于上面层, 基于面层弯拉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5 mm;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上面层层底, 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缓慢增大; 车辙深度处于5~10 mm, 各面层的剪应力整体变化较小, 当其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 上面层0~1 cm深度处的剪应力增加了14.5%, 增速明显超过中面层和下面层剪应力的减小速度, 基于面层剪切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0 mm; 车辙深度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拉应力的影响不大; 车辙深度超过15 mm后应关注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变化, 防止路基出现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祖贵文 《交通标准化》2011,(13):130-132
试验研究表明,加入Duroflex添加剂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显著增加,Duroflex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防止车辙病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就RTM自动化路面检测车采集的沈山高速沈阳至辽中段车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