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当前,铁路提速。油价居高不下,客运企业依靠柴油为主要燃料的传统营运模式正受到严峻考验,不得不纷纷考虑燃料结构转型,与柴油相比,同样属于机动车燃料的天然气具有经济、环保和安全等多方面优势,客运企业便纷纷开始将大客车由“喝油”转变为让其“吸气”。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报》2009,(3):54-57
在许多国家,汽油仍然是汽车、轻型卡车、轻便摩托车和割草机的主要燃料,美国尤为明显。然而,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柴油正在成为可供各类汽车选择的燃料。从拖拉机拖车、公交车和海洋船只到越野设备(如反铲装载机、脱粒机和机车)都依赖柴油。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其用于电力发电机。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清洁代用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和醚类等。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清洁代用燃料,是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汽油、柴油小得多。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燃烧、抑制炭烟都有利,采用这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代替汽油、柴油作为汽车用燃料,其尾气排放CO、HC、CO2等污染物比汽油、柴油低得多。此外,醇类燃料含氧,还可促进燃料燃烧更完全,燃烧温度降低,使NOx排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汽车情报》2008,(10):47-48
雪佛龙公司近日表示,公司研发的带TechronD技术的雪佛龙柴油将促进美国的轿车市场柴油机化。带TechronD技术的雪佛龙柴油是一种超低含硫的柴油,具有先进的有机添加剂以防止有害燃料喷射积累的形成。TechronD也能有助于防止可能引起燃料系统损坏的腐蚀及可能堵塞燃料过滤胶质的形成。与所有其它雪佛龙超低含硫柴油燃料一样,带TechronD技术的雪佛龙柴油能改善润滑,这就可以防止燃料泵及喷射器的磨损及损坏。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发动机燃用高比例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性能,在中等比例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中分别添加5%、10%和20%体积比的乙醇(分别用BD50E5,BD50E10和BD50E20表示),在一台6缸增压共轨柴油机上,将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1 600 r·min-1,选择7个不同的负荷点测定不同掺混比生物柴油-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性能,并将其与柴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平均有效压力为0.322 MPa的低负荷条件下,发动机为预喷加主喷喷油策略,在预喷的低温反应阶段生物柴油-柴油-乙醇混合燃料产生了大量羟基自由基,因此混合燃料的缸内最大压力和最大瞬时放热率均高于柴油;随着负荷的增大,当平均有效压力为0.805 MPa时,发动机的喷油策略转变为单段喷射,乙醇的热值较低导致生物柴油-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缸内最大压力和最大瞬时放热率低于柴油;随着乙醇掺混比的增大,受乙醇低十六烷值和高汽化潜热的影响,生物柴油-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滞燃期明显延长;强烈的预混燃烧和乙醇的高含氧量使混合燃料的燃烧速度明显加快,乙醇的添加有利于燃料集中放热从而缩短燃烧持续期;与纯柴油相比,BD50E5,BD50E10和BD50E20的NOx排放量分别升高了10.46%、12.59%和17.52%,碳烟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7.91%、45.85%和49.25%,C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0.24%、36.43%和46.43%,HC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2.53%、4.40%和0.76%。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代用燃料,国内和国外许多人都强调它的优点,而不提它的缺点。有些人认为,代用燃料都是清洁燃料。菜籽油也是代用燃料的一种,用作发动机的燃料已有几十年历史,被称做“生物柴油”。它在欧洲被用作许多现代化柴油机汽车的燃料而不需要任何改装。根据德国油料植物和蛋白质植物联合会的说法,过去几个月中,在德国由于柴油价格急剧上涨,“生物柴油”的销路越来越好。该联合会估计,在2001年,“生物柴油”的生产将至少达到46万吨。这种被称作RME(菜籽油甲基酯)的“生物柴油”迄今被认为是矿物柴油的良好替代品。许多人以为,用“生物柴油”作燃料的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远比用普通柴油的少得多。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实现欧Ⅲ排放法规的技术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将在2008年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为实现欧Ⅲ排放目标.需要在燃料喷射系统、燃烧系统、空气进气系统、增压系统以及降低机油消耗、提高柴油品质、开展机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重大改进。指出,采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生产高品质的低硫柴油燃料,是我国中重型车用柴油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柴油机燃用柴油、天然气制油GTL燃料及GTL-柴油混合燃料(GTL燃料体积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外特性、负荷特性和ESC十三工况试验,研究了柴油机燃用GTL燃料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用柴油相比,随着GTL燃料比例的增大,柴油机排放逐渐降低.燃用GTL燃料时的外特性功率和扭矩与柴油相当...  相似文献   

9.
本就柴油公共汽车改装成柴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车的试验情况和结果作了介绍,指出改装柴油-液化石油气以燃料后并未改变发动机的结构,且该燃料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有效降低改装和维修成本,虽动力性略有下降,但不影响车辆日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柴油一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与燃烧性能密切相关,其溶胀性是燃料腐蚀性的主要性能之一;研究温度对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合燃料互溶性的影响以及掺混比例对橡胶件溶胀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说明了柴油一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配制方法,分析了温度、时间及掺混比例对其互溶性和溶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07,(1):95-100
油价飞涨、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使得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可再生燃料。当前,欧洲35-40%的车辆使用柴油。除非能从生物燃料中找到解决办法,否则随着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有毒气体、黑烟和固体颗粒的排放将急剧增加,特别是老式发动机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以柴油-甲醇燃料为研究对象,探究柴油-甲醇混合燃料燃烧对多环芳香烃(PAHs)生成的影响规律.将AVL-Fire和Chemkin耦合,构建正庚烷-甲苯-PAHs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验证,采用Chemkin中的均质零维反应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柴油-甲醇混合燃料不同掺混比、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当量比对多环芳香烃苯、萘、...  相似文献   

13.
在一台四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燃用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BDO和BDG25混合燃料,喷油提前角提前2°时动力性最好;对于BD100燃料,原机的喷油正时动力性最好;随喷油正时提前,3种燃料比能耗减小、碳烟排放减少、NOx排放增大;在高转速时HC和CO排放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柴油-酒精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柴油—酒精混合燃料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的柴油—酒精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性能。研究表明:柴油醇燃料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较柴油机的升高,而有效能耗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发动机的碳烟排放明显降低,在保持同样排温的前提下,其功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尾气排放明显降低;柴油机使用混合燃料后,滞燃期延长,燃烧持续期缩短。在采用推迟供油的条件下,柴油—酒精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尾气排放性能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ZS1100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生物柴油和柴油混合燃料与燃用0号柴油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优于燃用0号柴油,燃油消秏率略高于燃用柴油,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怠速稳定性与燃用柴油相当,表明生物柴油是柴油机一种理想的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复合燃料供给方式,在ZH1105W型柴油机上进行了LPG/柴油以燃料的应用研究试验,评价了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纯柴油相比,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稍差,但经济性好,碳烟排放低。  相似文献   

17.
助溶剂和温度是影响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进行了临界互溶温度测试,得出了掺混甲醇比例、助溶剂比例与临界互溶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可以使其形成稳定且性能良好的替代燃料。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成本估算表明,该混合燃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柴油—生物柴油—乙醇发动机烟度与微粒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燃用柴油—生物柴油—乙醇混合燃料(BE-D)、柴油时的烟度和微粒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BE-D燃料相比柴油自由加速烟度低18%,中高转速全负荷下的排气烟度低36%~56%;BE-D燃料相比柴油的微粒排放在中高转速、大负荷下低43%~58%,但低速下由于有机碳氢微粒的排放量增加,BE-D燃料的排气微粒浓度较柴油高。  相似文献   

19.
车用代用燃料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车用代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醇类燃料、生物燃料、二甲醚(DME)、合成柴油、生物柴油、氢能、电能的物理特性、排放、优缺点、水平现状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正处于全球商用车市场的转型浪潮之中。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商用车将从柴油和汽油驱动逐步转向由电力、氢能、生物燃料或其他替代燃料驱动。这一转型将对整个汽车价值链产生巨大影响,整车厂、零部件制造商、终端用户以及燃料和润滑油行业都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