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往往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在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导致交通设施的严重损坏。地震滑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归纳分析了影响地震滑坡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向俊红 《铁道勘察》2009,35(4):27-28,80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是研究滑坡工程的源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特别是工程活动的大量发展,滑坡作为一种地质灾害,其严重的危害性已经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病害分析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福宁高速八尺门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大型堆积层古老滑坡场地,地质环境背景的脆弱是触发古老滑坡复活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路堑开挖以及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经滑坡稳定性分析,针对滑坡病害特征,确定了四个滑坡体的主要整治工程措施。滑坡监测和实验工作成果显示,整治后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可供在类似高速公路互通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4.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大型滑坡在时间分布和诱导因素上所做的统计可以看出,自然边坡往往在一定的诱导因素下发生失稳破坏。而大型滑坡的失稳破坏在时间分布上则表现出望日或者朔日前后易于发生,并且滑坡在一天中发生的具体时刻则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因此,根据固体潮的理论,以及固体潮在一天之中引潮力的变化与滑坡发生时刻的对应关系,本文认为固体潮是诱导大型边坡失稳的因素之一。同时由于组成边坡物质的蠕变特性不同,造成了大型滑坡的发生往往有超前或滞后现象,以上结果为滑坡的预报或预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坡体变形是表征边坡稳定性最直观的指标。如何科学合理地解译其演化特征,对滑坡灾害预警防范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及科学价值。由于滑坡灾害的影响因素中,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定量分析,只能从定性层面建立影响因素与坡体变形的关系,为了解决滑坡确定性预测方法中未考虑预测与数据误差的问题,量化滑坡点预测结果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托滑坡坡表变形点预测方法,提出基于残差Bootstrap与GA-Elman神经网络的区间预测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通过变形伪数据集的建立、GA-Elman模型的迭代训练与总方差估计、ELM网络残差训练与随机误差方差估计等步骤创建的区间预测方法在预测可靠性、区间宽度、针对特殊变化坡体的预测灵活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利用Bootstrap重抽样模型、GA-Elman神经网络预测算法以及区间预测理论方法,建立基于Bootstrap和GA-Elman的滑坡变形区间预测模型。研究导致滑坡变形的不同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参数及置信区间等对于区间预测模型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到现场滑坡中。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现场滑坡,更好地将滑坡降雨等影响因素与坡体表观变形建立联系,为滑坡...  相似文献   

8.
曹家坡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家坡滑坡是对山西中南部铁路线位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为保证线路施工及将来运营的安全,需要对该滑坡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区域地质入手,对曹家坡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等进行了探讨;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判明了滑坡体及滑床的岩性特征,确定了滑坡的规模和类型,对滑坡有了初步的认识;从滑坡体成分含量、地形地貌、软弱结构面、地下水、地表水及力学性质多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理和原因.根据上述成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滑坡在目前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解决方案,为线路走向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工程施工及运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本文对滑坡的性质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陡倾岩层产生滑坡的机理,在局部短轴构造地段出现“S”形褶曲,在坡体内形成上陡下缓的地质结构模式.查明了发生在很少方量的开挖后产生深层岩石滑坡的原因.针对这类岩石滑坡的原因,提出将桥梁方案改为路基通过的防治对策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滑坡治理后产生压密变形对桥梁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研究结论:陡倾顺层岩石滑坡是不常见的、规模巨大、发生机理复杂的滑坡类型之一.对滑坡的研究重点是在滑坡坡体结构的调查基础上对扰动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要和主体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对主体结构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的地质调查及勘探发现,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新建线段落黄土滑坡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处于陕甘宁台坳及渭汾地堑分界上的芝水沟、太枣沟,黄土滑坡成群、成带分布。区域构造单元分界处及隐伏断裂形成的地貌形态是黄土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地层岩性结构特征以及黄土的力学特性,尤其是遇水后其力学性质变化也是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而该区地下水活动、大气降水、河流冲刷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