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给出等截面抛物线两铰拱推力影响线的精确解析解,对其在工程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现行工具书中关于抛物线两铰拱的分析公式用于大矢跨比拱跨中作用竖向集中力及拱脚水平位移引起的内力有不可忽略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张玥  崔宏伟 《交通科技》2006,(3):9-11,81
通过电算程序,采用换算刚度法,解算等截面悬链线无铰连拱的内力影响线,对提高连拱计算的效率和精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加固改造后的无铰拱桥 ,由于恒载压力线和拱轴线相差较多 ,因而不能采用查表计算的办法 ,可以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内力计算。本文提出在双曲拱桥加固改造后 ,当计算截面达到最小配筋率 ,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验算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一般无铰拱桥 ,如板拱、肋拱、箱形拱等。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0,(8)
为分析整体温差对大跨径无铰拱桥拱肋各控制断面变位的影响,通过对大跨径拱桥拱肋参数的取值范围统计结果,建立不同拱肋参数影响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同一条件下矢跨比、跨径、拱轴系数、拱肋刚度等参数对拱肋温差变位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无铰拱桥拱肋各控制断面整体温差引起的竖向位移估算公式,并用实例模型和实测结果对估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保证规定条件下拱肋变位估算的准确性,为大跨度无铰拱桥拱肋温差变位定量分析提供了便捷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中采用结构弹性稳定理论与方法,对圆弧拱在均布法向荷载作用下平面内屈曲问题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出了等截面两铰拱、无铰拱和三铰拱的临界荷载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对影响拱结构稳定性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加固改造后的无铰拱桥,由于恒载压力线和拱轴线相差较多,因而不能采用查表计算的办法,可以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内力计算,本文提出在双曲拱桥加固改造后,当计算截面达到最小配筋率,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验算。提出了的方法可适用于一般无铰拱桥,如板拱,肋拱,箱形拱等。  相似文献   

7.
吴阳  潘盛山  张哲 《中外公路》2013,33(1):133-135
采用双重非线性的分析方法,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一座单肋对角斜跨桥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实现了桥梁受力全过程分析,并探讨了初始缺陷以及截面厚度变化对单肋对角斜跨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跨均布活载作用下,拱肋的破坏始于L/6和5L/6截面的屈服,拱肋逐渐由无铰拱转变为三铰拱进而失去承载能力;拱轴线的面内初始偏移对单肋斜跨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明显;拱脚截面加厚是提高单肋斜跨拱桥极限承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求解拱桥墩台发生水平位移、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拱桥拱脚相对位移对二次抛物线无铰拱产生的内力,以及拱上部结构施工吊装过程中,拱上结构重力作用下二次抛物线无铰拱的内力,通过结构分析,表明在大跨度拱桥工程中,应考虑拱脚变位的影响;就二次抛物线无铰拱而言,拱上结构施工吊装顺序对拱内力影响不大,但吊装全部完成时拱内力变化最大,应以该内力值作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其伟 《公路》1996,(9):10-14
在现行公路拱桥设计及教材中,对无铰拱弹性压缩等原因所产生的拱轴偏离,仅考虑水平方向缩短所引起的附加内力,而未计入拱轴线下降引起的附加内力,这是不全面的。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对后者引起的附加内力进行了推导。一般情况下,拱轴下降所引起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在矢跨比很小时,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吴建武 《中外公路》2007,27(3):98-101
长沙市火星大道浏阳河大桥为城市特大型桥梁,为一跨过河的“类双层”中承式钢箱拱肋悬链线无铰拱拱桥,它是湖南省第一座钢箱拱桥,计算跨径138.0 m,矢高34.5 m,桥宽39.8 m。文中着重介绍了该城市桥梁总体设计特点、主桥结构设计、“类双层”桥面结构特点及桥梁景观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香溪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计算跨径519m的中承式钢箱桁架无铰推力拱桥。在对主拱矢跨比、拱轴系数、拱脚桁高等关键参数和联结系型式进行比选后,确定该桥矢跨比为1/4;拱轴系数为2.0;拱肋拱顶桁高为12m、拱脚桁高为14m;桥面以下2片平行拱肋之间设K形纵向联结系,每个节间设桁架式横联;桥面以上上弦平面2片平行拱肋之间设菱形纵向联结系,每2个节间设桁架式横联。经施工全过程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分析、抗震性能分析、主拱极限承载力验算,选取的关键参数和结构型式满足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利用集中塑性铰模型建立钢管混凝土弹塑性梁柱单元,引入地震响应分析程序中,并对一座净跨为46m、净矢跨比为1/3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肋拱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算例分析,发现当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提高到足够大时,首先发生屈服的不是拱脚,而是拱肋上的立柱单元,这应该引起结构工程师设计计算时必要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宛坪(南阳-西坪)高速公路多座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的建设,就隧道洞口软弱围岩地段的处理、三导洞开挖方法及施工工艺、中隔墙底部加固、中隔墙采用夹心式衬砌的施工工艺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对大跨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其他大跨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拱铰支座作为两铰拱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脚与拱座连接的关键部位,是控制设计的关键环节。由于铰结构的不可更换性,且暴露于空气中,势必会受到水、空气的腐蚀。同时,由于吨位大、应力大,势必存在应力腐蚀。以天保湾大桥的拱铰为例,在国内首次采用5 500吨高力黄铜拱铰。拱铰在使用中应传力顺畅,应力分布合理,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针对天保湾大桥拱铰的局部受力进行分析计算,检验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陈家桥大跨连拱隧道爆破振动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陈家桥大跨连拱隧道的施工,分析了大跨连拱隧道爆破开挖对中隔墙的振动影响;通过对比中隔墙对应后行洞已开挖部分和未开挖部分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得出大跨连拱隧道爆破对中隔墙影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评估既有RC拱桥的承载能力,对损伤后拱肋最不利车载效应的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机动法分析了拱肋区段刚度损伤后各典型截面弯矩和轴压力影响线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的车道荷载布置方式,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拱轴系数、矢跨比和跨度参数的无铰拱肋各典型截面的不利弯矩和轴压力值随损伤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无铰拱肋中各截面不利轴压力值随损伤程度的变化不大,而不利弯矩值则有较大变化;当损伤程度相同时,拱顶截面不利负弯矩对应的变化系数值最大,而拱脚截面不利正、负弯矩对应的变化系数值相当,且数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南沙凤凰二桥是多跨连续葵花形混凝土拱桥,且地处华南富淤泥质地域,跨越Ⅵ级通航水道。本文从主桥支架、体系转换、主腹拱结合部施工等方面,介绍了主桥复合支架多孔对称、双幅同步施工工艺,体系转换阶段多孔同步分级落架、系杆分次张拉的拱脚水平推力控制措施,以及腹拱根部用临时柔性铰替代砼半铰避免该处混凝土局部开裂的办法,提供了华南地区多跨连续葵花形砼拱桥拱梁施工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交通需求,厦门市某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桥下道路需从双向6车道拓宽至双向10车道,相应需对原拱桥进行顶升增跨改造。改造需将原拱桥整体提升1.7 m,跨径由43.2 m增加至46 m。改造时首先在原结构上张拉临时系杆,使桥梁由无铰拱变为系杆拱,然后进行拱脚切割、顶升增跨施工,最终形成新的无铰钢管混凝土拱桥并解除临时系杆。为确保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采用ANSYS建立拱桥有限元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及位移和应力监测。仿真分析及监测结果表明,结构实际位移及受力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改造全过程中结构位移及受力的变化均在合理范围,不影响改造后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刘汉红 《公路》2007,(12):195-199
结合宛坪高速公路多座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的建设,就隧道洞口软弱围岩地段的处理、三导洞开挖方法及施工工艺、中隔墙底部加固、中隔墙采用夹心式衬砌的施工工艺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对大跨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拱肋的斜拉扣挂成拱过程面临计算困难、大悬臂结构频繁调整、成拱状态偏离等难题。在成拱的理论计算方面,引入了基于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的成拱控制方法,明确了大跨径钢管拱斜拉扣挂施工过程控制目标。基于该控制方法,构建了钢管拱桥的成拱计算理论方法。该计算理论首次给出了钢管拱肋合龙前后的力学状态联系方程,建立了成拱后拱肋线形误差与施工过程索力的数学关系,构建了同时考虑施工全过程约束条件与成拱后线形偏差的一次调索优化模型。该一次调索优化模型可在任意给定的成拱线形误差范围和施工过程中的塔偏、封铰、合龙等耦合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扣背索一次张拉索力。在成拱施工控制方面,首次提出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大型钢管拱肋的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与检测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封铰控制、拱肋节段无应力参数控制和合龙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跨径为507 m的合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全过程,采用了所提出成拱计算理论与控制方法。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成拱计算理论具有控制目标少、计算目标明确、索力分布与张拉最优的优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确保了钢管拱肋制造与安装无应力尺寸的精度,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拱肋线形误差调整次数。大桥拱肋成拱后实测结果表明,拱肋线形与应力状态与一次落架状态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