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喷油式氟利昂螺杆压缩机来说,冷冻机油的性能对其动力特性影响很大。本文介绍一种计算此类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的方法,计算中对油的性能作了充份考虑。  相似文献   

2.
郑伟 《机电设备》1995,(6):28-32
1.前言 作为容积型回转式压缩机的代表性机型螺杆压缩机比传统的往复式压缩机具有更多的优点。随着近年来的革新改进,其性能、耐久性、可靠性均有较大提高。 螺杆压缩机有双螺杆和单螺杆两种形式。 单螺杆压缩机是在1960年由法国的B.  相似文献   

3.
1.前言近来,随着制冷和空调器的用途增多,以及控制的高功能化,市场对年间节能及降低维护费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冷压缩机出现了由往复式向回转式(涡旋式和螺杆式)发展的动向。虽然容量在20~40HP 范围内的回转式压缩机占主流,但其技术上尚不完善,还待研究(涡轮式有待于研究,螺杆式存在着价格处理路子较窄的难题)。所以总的说来,当前往复式仍占优势。在上述背景下,最近容量为20~40HP 范围的往复式压缩机的特长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开发了“MR 系列”的往复式压缩机。  相似文献   

4.
张金土 《机电设备》1994,(2):10-15,33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发表的有关期刊、样本及译文等文献资料,经综合整理和分析研究,从小型化油杆压缩机、低噪声化螺杆压缩机、单螺杆压缩机、工艺流程用喷油螺杆压缩机、喷水螺杆压缩机、移动式螺杆压缩机和机组化螺杆压缩机等方面,介绍了这类技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检》2014,(1):73-73
2013年年4月,阿特拉斯·科普柯发布了革命性的GA VSD+系列喷油螺杆压缩机,如今已将其拓展到37kW。该系列机型平均节能高达50%,性能大幅提升(自由空气排量提升超过13%),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定转速压缩机的一半。这一突破性的变转速喷油螺杆压缩机不仅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更是被市场迅速接受。  相似文献   

6.
1.前言制冷、空调产业是所谓的成熟产业,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是完成了自身发展的一个产业。特别是日本,是一个四季变化分明的国家。这对空调和采暖设备来说有一个很好的市场,且规模也不小。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各企业间的技术开发、市场竞争自然很激烈,结果促进和推动了新技术的开发。如改善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采用以变频器为代表的电子控制技术,研制低噪声的风机以及普及回转式压缩机等,都属于新技术开发内容。在中小型压缩机行业,往复式压缩机技术已成熟,回转式压缩机技术正处于顶峰时代。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活塞式压缩机和回转式压缩机在制冷工程和空调技术方面的优点已有了一定的概念。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占世界小型制冷压缩机产量的70%。近年来在苏联和其他国家已出现了有关制造新型全封闭压缩机(涡线式、螺杆式、球形的)的报导.因此,作者分析了全封闭高温压缩机发展的新趋向,以便今后评定和选择最佳的结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台架试验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利用内燃机一维仿真计算软件GT-Power建立4135型船舶柴油机仿真模型,在完成四冲程柴油机仿真模型验证基础上,研究了喷油定时和喷油持续时间对燃烧及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负荷工况下,选择-15°CA喷油提前角及30°CA的喷油持续时间可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佳的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9.
刘浩 《机电设备》1990,(6):9-13
本文分析了非喷油单螺杆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性能,阐述了工作基元内介质压力测量技术,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几何参数和带有滑阀调节时的热力特性;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工作基元内介质压力,并获得了压力和容积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这种热力分析和实际测量值十分相近,因此可采用这种方法来评估压缩饥的容积效率和绝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柴油机最常用的柱塞式喷油设备,讨论了喷油过程的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中考虑了高、低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和粘性阻力,以及高压油通道截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对系统中出现的“空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处理。计算实例表明:计算结果接近试验值。计算方法可供有关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据动力学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空气动力艇回转式推进装置,通过简化流场模型和分析对称翼形受力计算空气螺旋桨推力和舵板受力,对比传统推进装置和回转式推进装置在不同转向角和螺旋桨转速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并引入增值系数K对转向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偏转角下传统推进装置的推进和转向性能较好,但大偏转角下回转式推进装置的推进和转向性能要优于传统推进装置,且转速越高转角越大,其性能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齐佩玉 《机电设备》1991,(3):11-17,24
1.前言对空气压缩机的需要量虽然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依然逐年增加,其产值到1987年已达到1250亿日元。与液压或电动式相比,气动式空气压缩机具有如下特点:(1)机械设备的结构与操作简单;(2)机械设备易于维修保养;(3)能量易于储存;(4)操作速度快,但不适用于瞬间大负载;(5)价格低廉;(6)漏泄少,污染小。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从1980年到1987年的销售情况如图1所示,1987年由于日元升值等原因,大型的固定式往复压缩机的销售额有所降低,但是回转式却有所增加。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船舶黑碳减排提供参考,基于台架试验分析喷油正时、共轨压力、预喷油量、主预喷间隔角等因素对船舶柴油机黑碳排放的影响规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喷油正时和共轨压力对黑碳排放的影响呈"浴盆曲线"型,最佳喷油正时随轨压的增大而减小,最佳共轨压力随喷油正时的增大而减小;预喷油量由3 mg/cyc增至10 mg/cyc时,黑碳排量降低了30%~36%,主预喷间隔角增大时,黑碳排量整体先减小后增大;喷油参数中轨压对于黑碳排放的影响权重最大,喷油正时次之,预喷油量和主预喷间隔角的影响权重最小。  相似文献   

14.
陈超  刘镇  刘瀚 《机电设备》2011,28(4):1-5,8
根据不同启喷压力下柴油机喷油特性的仿真计算,分析不同启喷压力下喷油特性的变化规律,设计出一种可变启喷压力的喷油器,在柴油机处于不同工况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喷油器的启喷压力,使柴油机燃烧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增压时序与喷油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规律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喷油脉宽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在不同共轨压力下,喷油脉宽对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喷油速率曲线形态均近似于靴形(即有一个明显的拐点),且大喷油速率范围占整个喷油过程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在喷油脉宽较小时,喷油持续期随喷油脉宽变化的线性度较差,而在喷油脉宽较大时,喷油持续期与喷油脉宽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SimulationX软件建立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中影响供油、喷油的因素及轨压波动规律。凸轮转速越大,进油持续时间越短,进油频率越高;油泵齿条位移越大,进油流量峰值越大。共轨管内因压力波传递存在明显波动,波动频率高,波动幅度接近供喷油过程变化幅度的70%。轨压越高,喷油速率峰值越大,柴油机经济性能更好,但影响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不同喷油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情况及其排放特性,本文以4135ACa型高速柴油机为基础研究对象,利用商用CFD软件FIRE对其进行一定燃气工况下的数值计算,通过导入CHEMKIN所构建的化学动力学机理与喷雾破碎、湍流流动等基础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发动机的三维工作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喷油策略对该工况下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燃烧放热规律整体后移,缸内爆发压力与温度随喷油提前角减小而减小,但是瞬时放热率均大于纯柴油。在喷油提前角为4℃A BTDC时,缸内爆发压力接近纯柴油状态,NOx排放量与纯柴油工况相近,当喷油提前角为2℃A BTDC时,NOx排放满足要求,但缸内平均温度仍比纯柴油模式要高。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转子气体力、端面轴向力,建立了完整的螺杆压缩机转子受力的三维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转子受力进行了计算,特别对转子端面受力的几种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可为螺杆压缩机轴承和平衡活塞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CFD软件STAR-CD,建立了某490增压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模型.在额定功率下,计算了二甲醚在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缸内温度、压力、NOX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柴油机中燃用二甲醚燃料NOX排放浓度显著降低.通过对上止点前5°,7°,9°时不同喷油始点的计算表明,提前角增大,NOX生成量增加.为二甲醚燃料的推广使用与燃烧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某采用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柴油机建立了缸内仿真模型,分别对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和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工况下后者排气中NOX、Soot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54%和86.1%。并对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喷雾锥角进行了再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喷油提前角为20°CA,喷雾锥角为1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