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聂聪  陆化普  石冶 《中南公路工程》2010,(1):143-145,154
对城市快速路车头时距分布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将分布曲线划分成反映不同交通情况的区域,以此为基础对交通流基本特性和理想状态下的车头时距提出假设。使用q-指数形式函数对分布曲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并应用叠加统计变量的概念建立了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并能够很好地从交通流基本特性出发解释分布陷线的形状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分析现有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及威布尔分布函数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辆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并就参数估计的图形法和解析法进行讨论,解析法能够直接应用于交通流车头时距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估计.运用实际匝道连接段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描述快速路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分布规律较为理想,其对于高密度交通流描述效果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等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中车流的频繁交织行为引发车头时距重分布现象,系统研究了快速路交织区车头时距分布的内在规律,得出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内车头时距分布随断面流率动态变化的结论。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典型城市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中A类交织区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分断面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x~2检验的结果表明断面流率小于2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当断面流率位于250~750 veh/h时,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而当断面流率位于750~1500 veh/h时,车头时距则服从Cowan M3分布,为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分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快速路基本路段不同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律,选择上海典型快速路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基本路段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的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4车道断面中,车道1和车道3的车头时距变化趋势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和M3分布,车道2的车头时距符合M3分布,车道4的车头时距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5.
一些常用的车头时距分布所对应的到达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头时距分布和到达分布是交通流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分布。对同一交通流,这两种分布是互相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是很有实用意义的。但由于具体的时距分布的对应到达分布不易推出,至今仍缺乏这方面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做此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处交通环境复杂,与基本路段的车头时距存在差异。文中以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韶关段大宝山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口进行交通量、车头时距、地点车速实地调查,并借助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得出单一车型车头时距,应用爱尔朗分布l值分析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交通量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进口车头时距不小于隧道出口车头时距,隧道口车头时距大于基本路段车头时距,混合车流车头时距介于小型车和大型车之间。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揭示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律,利用摄像机于2000年在江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对高速公路合流区1车道上车辆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大量调查,运用AutoScope2004图像处理系统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1车道车头时距分布为变化阶数的Erlang分布的分布特征,运用拟合分析及χ^2检验技术对提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检验。该分布特征为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交通管理和几何设计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车头时距分布函数的验证、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0组高速公路实测数据,对常见的车头时距分布函数进行验证.为明确其适用性,分析了分布函数的特征,并提出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负指数分布能较好地反映车辆到达的随机性,且较为简单,当车道交通量小于250 veh/h时优先选用.移位负指数分布通过最小车头时距的合理取值减小了拟合误差,而爱尔朗分布的阶数必须取整数,扩大了误差,当交通量位于250 ~ 750 veh/h时,应优先选用前者.M3分布主要用于拟合交通量大于750 veh/h且车队现象比较明显的交通流,根据线性回归得到的自由车比例α与交通量的函数关系,规定α应小于0.9.改进的M3分布适用性很广,但参数取值比较困难,可作为其他分布函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排队离散车头时距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交叉口排队离散车头时距分析,对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损失时间和信号配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实测排队车头时距分析,得到了信号交叉口停车线前排队车头时距的一般特点和统计特性,特别是排队车头时距可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为进一步分析车辆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奠定了基础。文中还得到了排在第5个位置后的排队车头时距服从同一分布,建议饱和流率的测量从第6个排队车辆开始。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典型一级和二级公路车头时距、车速、车型等调查获得基础数据及车型分类的基础上,将车辆按照小型车-小型车、小型车-大型车、大型车-小型车、大型车-大型车4种行驶模式进行组合,研究了不同行驶模式下车头时距的分布特征、车速差与车头时距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车型组合下车头时距的分布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城市高架快速路与普通城市道路在车辆通行、车辆构成、管控规则等方面具有差异。其车头时距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不同之处。文中分析了车头时距的构成。以成都市二环高架快速路为实例,分析饱和车头时距及不同交通状态下的车头时距。结果表明,交通流由畅通、稳定至拥挤过程中,车头时距呈现先下降,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波动后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快速路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对GIS与交通仿真的发展进行全面论述的基础上,设计了仿真模型的总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对在GIS平台上实现模型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以及面向城市快速路交通仿真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与仿真图层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本文提出了GIS和交通仿真相结合的建模思想,实现了该仿真模型的部分功能,拓宽了交通仿真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观交通流模型对城市快速路瞬时交通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车辆进行速度诱导控制,建立了以车辆总行程时间为目标函数的诱导优化模型,并利用C++实现了该模型.最后以上海南北高架南段西线为例建立了仿真场景,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与校验.通过统计分析与物理特性分析:速度诱导控制后,速度方差与均方差均有显著下降,说明速度诱导控制后,降低了路段上交通流的整体速度差异,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从车头间距构成的理论分析入手,考虑了跟驰时间变量和车速随机分布的特性,建立了跟驰时间模型和车头间距随机项模型,进而建立了改进的车头间距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通行能力模型,以《HCM2000》中的高速公路临界速度数据作为评定标准标定模型的参数,并计算确定理论通行能力值,该值与《HCM2000》中的通行能力值相差很小,证明该模型能够拟和实际的道路交通流情况,同时分析了最大跟驰时间和速度均方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采用城市主干道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经过标定后可以拟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状况,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杜振财  王丽  荣建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5):124-127,151
通过对跟驰车队刺激———反应过程以及人车单元组合的微观特性分析,说明跟驰车队中具有产生混沌现象的必要特征。首先运用数学方法给出4种期望车头间距理想模型,将Rossler混沌吸引子模型分别引入4种模型中,然后选择能更好地描述实际交通流状态的期望车头间距模型,并利用高精度车载GPS设备在城市快速路上采集的实测跟车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后,认为改进的期望车头间距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交通流的跟驰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