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对模仿旧时"铛铛车"造型的城市公交客车的走红及运营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相较于普通城市公交客车,拥有"铛铛车"形态的城市公交客车基于文化服务、旅游宣传等方面拥有更强的设计优势,通过激发大众心中基于某种民族情结而产生共鸣是"铛铛车"风靡的主要原因。引申到"本土情怀"在公共交通工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升个性化制造的含量、促进改装产业的发展、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以及提升审美性等。可以看出在基于现代工业设计基本原理之上,为公共交通工具注入恰到好处的"本土情怀"能够使其得到更多的市场青睐与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无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零排放的运载工具,在日益关注环境、空气质量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由于城市景观建设"档次"不断提高,在一些地段要求"空间开阔,亮出蓝天白云",而为无轨电车供电的架空线网因被指责为"视觉污染"就有被取消的危险.因此,必须寻求脱离架空供电线网行驶的技术,无轨电车才能在城市环境发展中生存,由此引出了关于车载辅助能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工作地点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的私家车通勤者为实证研究对象,将结构方程与Logit模型结合使用,探讨通勤者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传统的出行时间与出行成本外,同时对"停车费用"、"公共交通工具服务质量"的感受等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共交通工具服务质量确实会影响私家车通勤者的交通工具选择行为.由敏感性分析结果得知私家车通勤者对于出行成本的感受较为强烈,因此通过征收停车费用的政策、辅以补贴公共交通工具的票价,将能更有效达到抑制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试论武汉市绿色交通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就是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工具,以建立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节省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的主旨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大众运输,改良与开发替代燃料与车辆系统,鼓励非机动车辆的出行方式。武汉要率先在中部崛起,实现绿色交通势在必然。其应对措施就是高度重视交通规划和建设,在推进道路交通向"通"与"畅"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以轨道交通为先导、以电车为基础及常规公交快线为主体的快速客运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方便、快速的特点,但是其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应合理控制其发展规模,采取措施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导电动自行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吕春 《交通与运输》2011,27(1):76-77
近代上海的交通工具由独轮车到轿车、电车的变迁,是交通工具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上海半个世纪变迁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缩影. 一、吸引英国作家的独轮车 在英国作家描写上海的一部历史小说中,男主角丹顿1903年来上海淘金时,一上岸就被一辆独轮车吸引住了.他从未见过这样子的车,连连发问:"它叫什么?他们用这个来载人?"来接他的人回答:"那叫独轮车."  相似文献   

7.
冷杰 《交通与运输》2011,27(2):46-47
台北的城市风格和布局与上海的浦西地区非常类似,道路比较狭窄.遍地的摩托车(台湾称"机车"),使得这座老城市别有一番味道.虽然台北市政部门也承认没有控制住摩托车的发展是个"失误",但通过科学规划、对细节的管理,仍为这种方便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提供了合理的便利之道.  相似文献   

8.
常规公交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公交站牌主要分布在公交站亭和常规公共汽车内,为乘客乘车提供线路信息、车辆行驶状况等服务,使乘客能方便快捷的获取乘车信息,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因此,通过对比我国若干城市常规公交站牌的设计,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再以南京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南京常规公交站牌更加完善,从而更加彰显"公交都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工业化造成的能源短缺,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三个全球性难题.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能够规模应用的现实能源,用户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既要满足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又要力求降低成本和使用方便.因此,合理设计太阳能光伏系统是必须的.由于用电设备的负载和用途不同,太阳电池应用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应用系统的设计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的基础上,仍将带有商品社会的烙印,具有竞争性、求利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事,使全球化加速,国际间、区域间合作加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刺的变化,现代高等教育正在发生一场大的变革,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相应变化.如何面对新形势的需要,未来高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适应体育的发展?成为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