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Ⅲ型混凝土轨枕道床纵、横向阻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新建、改建铁路有砟轨道普遍铺设Ⅲ型混凝土轨枕,但对于Ⅲ型轨枕道床纵、横向阻力尚未完全明确。确定Ⅲ型轨枕道床纵、横向阻力对于无缝线路设计、施工及养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轨道设计、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分析,采用现场原位测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道床纵、横向阻力值。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有砟道床质量评价指标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砟轨道是我国高速铁路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轨道结构形式之一,有砟道床的质量状态评价是新建线路及铁路工务部门在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关注的重点。通过现场试验,对现行规范中道床纵向阻力、横向阻力及枕下支承刚度3项道床质量状态评价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一次线性回归对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基于Pearson相关性数学模型,提出各项评价指标相关性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有砟道床质量状态关键评价指标中道床阻力的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道床纵、横向阻力之间呈现了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道床阻力与支承刚度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因此,建议相关规范在确定高速铁路有砟道床质量评价标准时,考虑采用道床横向阻力一项指标代替道床纵、横向阻力两项指标,以优化有砟道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此之前,国内曾经对铺设Ⅱ型枕的有砟道床阻力进行过测试,并提出过道床阻力参数。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既有线的不断提速,有砟轨道普遍使用Ⅲ型混凝土轨枕,同时道床断面尺寸、道砟材质及颗粒级配不断强化提高,确定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线路阻力是进行有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研究结论:本文选取武汉至襄樊区间增建第二线云梦段作为测试工点,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对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拟合确定了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纵向、横向阻力曲线,同时计算了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的等效横向阻力,其结果可为铁路无缝线路设计阻力的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床横向阻力测试值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冰  姜雪晶 《铁道建筑》2005,(11):61-62
文章结合大型捣固机作业前后线路道床横向阻力测试结果,分析了轨道在残余变形状态下道床横向阻力实测值偏大的原因,对道床阻力测试值的修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无缝线路试验段轨道参数试验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青藏铁路在技术可行地段铺设无缝线路,对于提高行车速度、减少线路齐护维修、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铁道部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道床横、纵向阻力与轨道原始弯曲的试验方法和数据整理分析过程,获得了合理取值。确定在青藏铁路格望段通过规范的轨道施工,可以迭到铺设无缝线路设计参数的要求。另外,对青藏铁路轨道稳定性与钢轨强度进行了检算,并确定了锁定轨温。  相似文献   

6.
大型养路机械清筛和维修作业对道床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大机维修和清筛作业后道床阻力实测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出在大机维修和清筛作业后道床纵、横向阻力有较大幅度下降 ,动力稳定车、首趟车对阻力恢复作用明显的规律 ,为今后确定无缝线路的稳定性、大机容许作业轨温范围和作业后线路开通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坡道米轨(齿轨)有砟轨道结构稳定性,通过建立米轨离散元和有限元轨排模型,分析该结构在不同坡度条件下道床阻力变化及在荷载作用下轨排纵、横向稳定性。研究表明:(1)受轨枕与道床之间正压力减小和道砟颗粒之间接触减弱的共同作用,随着坡度增大,轨枕道床纵、横向阻力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高于轨枕与道床间正压力的降低幅度;(2)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大,在纵向制动荷载作用下轨枕位移显著增大,且有砟道床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3)综合考虑轨枕位移及有砟道床整体稳定性,建议米轨有砟轨道最大坡度不超过500‰;(4)在温度荷载及制动荷载作用下,为保证米轨铁路曲线段的横向稳定性,在坡度为250‰时,无齿轨段曲线半径≮700 m,有齿轨段曲线半径≮600 m。  相似文献   

8.
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研究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的臌曲失稳问题。推导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轨道框架模型由4种单元组成:用考虑钢轨非线性变形的平面梁单元代表钢轨;无几何尺寸的两结点弹簧单元模拟钢轨扣件;弹性基础上的普通平面梁单元表示轨枕;弹簧单元模拟道床的横向、纵向阻力,并考虑了道床阻力的非线性特性。运用该模型,分析道床横向阻力、轨枕失效、曲线半径和线路初始弯曲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温度曲线、钢轨内应力分布及钢轨和轨枕的横向变形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经过道砟胶组织后,道床参数的变化情况,在试验室进行了轨道实尺模型试验,测试了喷道砟胶前后道床纵、横向阻力、支承刚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喷胶量为48 kg/m3,枕底、枕间及砟肩都喷道砟胶时,道床纵向阻力大约提高8.5倍,横向阻力大约提高17.4倍,加载的竖向力为140 kN时支承刚度提高37.6%,并且在卸载5 min内轨枕位移约恢复90%。因此,道砟胶可以应用在小曲线半径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向有砟轨道的过渡段上,以提高道床横向阻力、调整道床支承刚度。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不同轨道坡度对道床纵横向阻力的影响,开展米轨铁路有砟轨道钢枕平坡和250‰坡度道床纵横向阻力室内试验,并建立离散元模型,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离散元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建立了多种坡度的米轨钢枕有砟道床离散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坡与250‰坡度米轨钢枕道床纵向阻力实测均值分别为11.33,10.31 kN/枕,道床横向阻力均值分别为7.44, 7.11 kN/枕,纵向阻力衰减了9%,横向阻力衰减了4.44%;米轨钢枕的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坡度在0~700‰变化时,道床纵向阻力与横向阻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斜率约为1.7,纵向阻力变化程度大于横向阻力;道床纵横向阻力均随坡度呈余弦趋势衰减,但并非单一的按照坡度的余弦值改变,在坡度小于200‰时,道床阻力可近似按坡度余弦折算考虑,坡度大于200‰时,可根据拟合余弦公式预测道床阻力。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米轨混凝土轨枕和钢枕道床阻力,建立了实尺米轨铁路有砟轨道试验平台,采用原位测试法测试单根轨枕的道床阻力,并拟合得出道床纵向、横向阻力-位移关系函数.结果表明:位移为2 mm时,米轨混凝土轨枕和钢枕道床的纵向阻力设计值分别为9.67、8.31 kN,道床横向阻力设计值分别为5.27、4.98 kN,米轨混凝土轨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演变机理,使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虑了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变化特征。进行扣件系统反复加卸载试验和有砟道床阻力测试,通过研究线路纵向阻力退化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构建无缝道岔新型线路阻力本构模型。以高速铁路18号无缝道岔为例,在ANSYS中建立考虑边界效应的岔-桥-墩一体化模型,将试验所得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深入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时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梁轨相对纵向位移较小时,使用规范规定的线路纵向阻力进行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分析,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普遍偏小。当出现阻力强化现象时,使用规范值进行无缝道岔的受力变形计算所得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从而修正规范值。  相似文献   

13.
齿轨铁路具备优越的爬坡性能,国外多铺设于山区旅游线路,我国尚无应用。针对齿轨铁路线路坡度大的特点,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大坡度有砟道床离散元模型,研究道床纵向阻力随坡度变化规律,并以所得结论为基础,建立齿轨铁路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对Strub模式齿轨铁路轨排稳定性及结构受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道床纵向阻力随轨道坡度的增大而呈现余弦规律衰减,对齿轨铁路进行设计时,应对其进行重点考虑;(2)当5节车编组、轨道坡度25%时,轨枕弯矩最大值1.53 kN·m,不会对轨枕造成破坏;(3)轨枕最大位移量为0.79 mm,轨排结构不会失稳;(4)齿轨纵向位移峰值0.82 mm,齿轨最大应力位于齿根部位,峰值为75.8 MPa,齿轨满足要求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有砟轨道铁路铺架工程涉及到有砟轨道工程和T梁架设,为顺应有砟轨道铁路铺架工程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科学确定投资,需采用先进而合理的工程造价标准。此文通过对新旧版铁路工程定额的比较分析,进而追溯T梁架设和有砟轨道定额的替换成因。基于此,廓清满足行业规定的定额替换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揭示定额替换的投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有砟轨道铁路铺架工程采用新的铁路工程造价标准有其内在的必要性,且更接近施工作业和工程成本实际。  相似文献   

15.
钢轨漏泄电阻是影响牵引供电系统与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兼容性能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决定了钢轨电位的取值,并影响轨道电路的传输特性。本文简单介绍了钢轨漏泄电阻的不同测量方法,着重介绍了实用简化的工程方法——开路法在遂渝线无砟轨道试验段对钢轨漏泄电阻的实际测试,给出了同一区段有砟和无砟轨道的钢轨漏泄电阻测量结果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结构技术措施。对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的结构形式、部件选型进行设计分析,并辅以模拟计算手段对道床部分典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借鉴国铁养护维修典型年运量理论对地下线有砟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进行分析,认为道床几何尺寸、纵横阻力等稳定性指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设备选型合理可行,养护维修工作量适中,认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正线应用有砟轨道技术具备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冶金企业厂内铁道线路铺设用的石碴及建筑废料的专用运输车辆,分析了石碴运输、装卸特点,提出了石碴车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秦宪国 《铁道建筑》2020,(2):120-123
基于轨道不平顺指标与线路捣固作业维修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设计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决策方法。为说明该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神朔铁路河西运输段2014年9月—2016年12月共计31次的轨检车检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内相应的捣固作业维修数据进行实例研究,并与神朔铁路传统的捣固作业决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决策方法的捣固作业策略对神朔铁路捣固作业量和捣固成本的降低效果显著,能改进神朔铁路线路捣固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平顺性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设备的记忆性及维修天窗资源的有限性,在施工建设阶段开展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平顺性控制,提高线路开通运营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两条有砟轨道开通后平顺性自然衰减规律,发现有砟道床稳定性是线路开通后维持轨道平顺性的核心要素,而捣固作业后的稳定作业是提高道床密实度和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为此以杭黄铁路有砟轨道建设为载体,提出"先轨距调整、后大机整道、再扣件调整"的精调流程,"少捣多稳、低速重稳"的大机作业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上述做法,杭黄铁路拉通试验中正线轨道几何尺寸均值指标TQI为2.5 mm,峰值指标偏差扣分为0,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