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丹子 《摩托车》2003,(8):30-30
如何预防摩托车驾驶中的安全事故,许多摩友都在《摩托车》杂志上进行了经验介绍。这里,我也把自己6年来的驾驶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供大家参考。 笔者6年前买了一辆两轮摩托车,骑行至今已3万多公里。虽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但有几回也是车摔人伤,甚至是死里逃生。 事故一:某星期日,我与妻子及3岁的儿子同乘一辆摩托车从岳父家回来,儿子挤坐在中间。当车行到一个集镇时,看见一辆中巴车正停在路边  相似文献   

2.
在我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了您们为我种下的一排树,让我的心灵四季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感谢你,《摩托车信息》——生活中你给了我无尽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各位编辑老师——工作上我找到了良师益友! 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在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前,摩托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在我的笔下却觅不到它的踪影。自认识《摩托车信息》以后,摩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2,(5):22-23
市区摩托车驾驶注意事项我一直订阅《摩托车》杂志,发现贵刊一直在向读者传递安全驾驶的理念,那么,请问在市区驾驶摩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内蒙古鄂尔多斯财神)市区驾驶摩托车必须行驶在规定的路线或车道内,  相似文献   

4.
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两年前街头的一次偶遇让我走进了这个摩托车世界。说句内心话,我很喜欢贵刊,因为它给予了我丰富的摩托车知识,并培养了我对摩托车的良好兴趣。下班回家抑或是周末闲暇,我都会捧着一本《摩托车信息》细细地品味其中每一个段落。虽然,我也是一个十足的汽车爱好者,但是我很反对“摩托车产业是一个夕阳产业”这一说法。因为,汽车和摩托车作为交通休闲工具是并不冲突的,正是因为摩托车那种人车合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驾驶乐趣和集实用性、经济性、方便性为一体的风  相似文献   

5.
刚上班,处里的同事就送给我一本精美的杂志,细一看是《摩托车信息》。看着那精美的彩页、图文并茂的内容,我心里一阵激动:《摩托车信息》真是越办越好了!从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摩托车信息》已从开初的信息网内部交流资料发展成今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摩托车行业权威杂志。作为曾经在《摩托车信息》编辑部工作过的我,拿着这新改版的杂志,真是触刊生情! 记得在1989年我刚从事销售工作时,就对《摩托车信息》爱不释手了,因为要通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一本杂志?”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摩托车信息》。”自从我与《摩托车信息》杂志交上“朋友”,为她提供“摩托车商情”稿件后,我就更关心着这本杂志了。当《摩托车信息》的编辑要我作特约通讯员,搜集上海摩托车市场的价格情况时,  相似文献   

7.
自《安全驾驶》栏目开办以来,刊登了大量摩托车爱好者喜闻乐见的常用知识,受到了广大摩托车爱好者的欢迎。随着广大摩托车爱好者的驾驶技术以及知识层面的提高,《安全驾驶》栏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栏目主旨和内容编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以满足广大摩托车爱好者对摩托车驾驶安全,专业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普通的摩托车经销人员,在《摩托车信息》发刊100期之际,让我代表我的同事说句心里话:感谢《摩托车信息》杂志为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鼓”与“呼”,感谢她为我们提供全方位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摩托车信息》已历经百期。百期,一个成熟的标志。在高兴与振奋之余,我感到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当前“让利不让市场,无利也  相似文献   

9.
用户热线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摩托车信息》这个朋友,我便通过邮购等方式订阅至今,它使我不仅在理论上懂得了不少知识,还使我在摩托车驾驶修理等方面学到了很多技术。不论是在同事面前还是车友聚会,单位里上上下下只要谈到摩托车,大伙儿都非常佩服我知道的真多。自从订阅贵刊后,凭着我从杂志上学到的知识,先后给人选购了50多辆摩托车。您还别说,这些车还都很过关,什么时候更换机油,该保养了,我便成了老师,自豪感油然而生,他  相似文献   

10.
相伴新世纪     
驾驶了六年125ml摩托车,总觉得自己驾驶摩托车的放纵感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心里痒痒的,便开始找寻更理想的坐骑。我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摩托车的信息,当我点击到建设  相似文献   

11.
骑行散记     
周汝金 《摩托车》2004,(6):33-33
两年前,我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摩托车,随后又订阅了《摩托车》杂志,从中学到了不少驾驶和保养摩托车的知识,于是便想通过《摩托车》杂志把两年来骑行中的一些心得感受与摩友们进行一下交流。行车时首先要注意路况,并要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万万不可心存侥幸。一次,我们一行几  相似文献   

12.
说来惭愧,《摩托车信息》创刊快9年了,出刊已百期,但我认识她还是在去年,真可谓是“迟来的爱!”《摩托车信息>创刊的时候,我还在车间当工人。由于在航空发动机分厂,所以在向外投稿内容上从未涉及摩托车,更不知道还有个《摩托车信息>! 1994年底我被调到公司宣传部,专门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这时我虽然也写了许多反映公司摩托车发展的稿件,却大多投给了行业报纸,《摩托车信息》对我依旧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一天,我去收发室取报纸,发现一本1995年第7期《摩托车信息》,便随手翻了几页,这一翻却让我不忍释手,被里面精彩纷呈,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13.
姚哨兵 《摩托车》2003,(3):33-33
我是一名摩托车修理人员,订阅《摩托车》杂志8年有余,非常喜欢她的“驾驶安全”栏目,在此,我也把自己两次刻骨铭心的驾车经历说出来,希望大家能从我身上汲取一定的教训。 我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里搞维  相似文献   

14.
和《摩托车信息》相识到相伴,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七年了,回顾和总结这七年来的相融岁月,对我而言意义深远。我酷爱摩托车,以至于视摩托车为身体的一部分,在对其精心呵护保养中又走进了维修摩托车这一行。1997年有幸结识了另一位挚友亲朋,那就是《摩托车信息》,从此我的生活和工作就再也离不开她了。我自认是《摩托车信息》杂志的忠实读者,不仅对刊物爱护备至,而且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从中  相似文献   

15.
冯军 《摩托车》2005,(9):31-33
笔者曾骑过多辆摩托车,虽然现在已开上了家庭轿车,但仍对摩托车一往情深,痴心不改。多年来,我把驾驶汽车和摩托车的技能技巧结合在了一起,保证了驾驶的安全,在这里,也特别想对骑摩托车的朋友们说说自己的驾驶经验。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一个远在边疆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突然对摩托车发生了极大兴趣,要我帮他推荐几本首读刊物。蓦然,“老朋友”——《摩托车信息》马上跃入我的脑海:“那你就看《摩托车信息》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本杂志怎么样?”朋友问。“看后你就知道了,请相信我。”是的,《摩托车信息》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不禁使我想起  相似文献   

17.
聊聊摩托车     
王广松 《摩托车》2004,(1):18-19
我骑摩托车已经有6年了,认识《摩托车》也有5年了。这几年,《摩托车》是期期必买,摩托车也是换了一辆又一辆。从幸福XF90、长洪CH100、CH90、嘉吉JL125T-5,到现在的嘉陵JH125E,每一辆摩托车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 说来有趣,我是先有车才学会驾驶的。第一辆车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姐夫送给我的一辆XF90小太子,我每天往返近20km的路程,节约了时间不说,更是免去了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18.
用户热线     
摩托车是我业余生活中除了围棋之外的最大爱好,其次还有足球。认识《摩托车信息》十分偶然:那是1999年11月,我在订了一份关于摩托车的杂志后,才发现《报刊目录》中占据了半个版的一则广告信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在大西南的重庆有一份创刊于1987年的名为《摩托车信息》的期刊。或许“信息”二字的商业化含义,我没有补订,但我记下了通讯地址(那时我已热衷于爬格子)。一个月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了一篇稿,题为“浅  相似文献   

19.
博士信箱     
肥肥博士: 您好!我是个摩托车迷,对《摩托车信息》我是每期不放过,从中了解并学到许多有关摩托车的信息、知识,《摩托车信息》已成为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本人于2001年12月15日购买了一辆嘉陵-本田JH125—8(CB125T)  相似文献   

20.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说《摩托车信息》是一朵花,一朵常开不败、越开越艳、人们竞相采摘的花,一点不过分。古人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说,而《摩托车信息》这朵花正是养花人、护花人、爱花人的精心浇灌,才使她能深深植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这片沃土中。笔者历经“8年抗战”,其间是正牌的养花人,时下已退而远之,虽不能做养花人了,但争做一名护花人和爱花人,这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在这世纪之交的美好时刻,作为与《摩托车信息》有深厚感情的我,能不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