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设计实例,研究分析了连续梁—提篮拱组合体系桥的构造、力学、施工以及造型特点,指出此桥型可广泛适用于城市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桥梁以及铁路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南门江大桥为下承式三跨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桥梁布跨为26.5 m+77 m+26.5 m=130 m,主跨为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横向设4片拱肋,拱肋采用哑铃形截面,桥道系采用梁格体系,由纵梁、横梁、桥道板组成,采取先梁后拱满堂支架的施工方案.主要介绍了该桥上部结构设计、钢管防腐方案、上部结构静力分析、拱桥稳定计算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小清河济泺路桥为三跨26 m+41 m+26 m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以该桥为例介绍了济泺路桥的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并总结了上承式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刚构与钢箱提篮拱、钢桁梁组合结构体系桥梁,主跨420m,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着重介绍该桥的刚构、钢箱提篮拱与钢桁梁的施工方案、关键施工技术及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5.
上承式梁拱组合体系桥是上承式拱桥和连续梁组合受力的一种桥梁形式,有经济性能好、承载能力大、结构轻盈等特点.通过采用预应力筋来平衡拱脚的推力,发挥了拱梁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各自的特点,比较适合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经对青岛创业大道桥的分析,得出了设计参数和桥梁在静力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协调作用对...  相似文献   

6.
大挑臂下承式连续梁拱组合体桥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桥梁结构形式,通过梁和拱合理巧妙的组合,充分发挥组合体系其优势,从而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合理。拱梁节点是连续梁拱组合桥的设计关键,整个区域拱肋与主梁交汇,拱梁结合部是拱的推力、梁的内力和支承反力汇交之处,拱梁节点局部应力分布复杂,是拱桥结构受力关键部位,为研究拱梁节点应力分布,防止应力集中,改善拱脚受力,通过数值仿真对拱梁节点进行受力研究。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66(6):172-175
目前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桥已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结构中广泛应用,全国各地不断地出现跨河道、跨道路连续梁钢管拱桥,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施工工艺简单、支架体系安全、总体费用相对较小、施工便捷的钢管拱施工方案,是当前钢管拱连续梁桥施工建设研究的重点。结合郑万铁路200m主跨连续梁钢管拱原位拼装施工研究,重点分析彭溪河大桥(96+200+96)m的PC混凝土刚构-拱组合体系在支架安装、拱肋拼装过程中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浙江省内的一座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梁碧云桥的设计与施工实践,从介绍桥梁成桥状态的优化原理着手,随后重点阐述了中承式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梁先拱后梁法施工结构预拱度设置的方法以及影响挠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可行的挠度控制方案,确保了结构的合拢精度和成桥线形。  相似文献   

9.
何磊  翟晓亮 《公路》2023,(2):103-107
进行常规组合桥面板钢箱提篮系杆拱桥的拱脚设计时通常不考虑纵坡,而是通过调整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来满足桥面纵坡要求。但当拱脚处桥梁纵坡较大时,则无法通过调整拱脚处现浇混凝土板厚度来满足桥梁纵坡需求。文章以既有项目钢箱提篮系杆拱桥拱脚设计为例,采用BIM三维正向设计方法,研究了考虑纵坡情况下拱脚空间异形构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以期为境内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梁拱组合桥梁作为一种新颖的结构体系,在一定跨度范围之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某主跨80 m、单幅宽度达45 m的连续梁拱组合桥梁进行了总体设计研究。为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等设计目标,同时考虑到本桥长宽比较小、城市综合管沟需穿过主梁等特殊设计情况,采用双提篮拱、单箱多室结构(中间箱室兼作管沟通道)。通过结构构造和施工措施,实现其受力合理性;通过三维空间分析,对结构的受力和安全性进行论证,为同类桥梁的设计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1.
谌启发 《桥梁建设》2012,42(3):19-23
为研究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受力效应,以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为背景,在总结该类结构体系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桥梁博士分析软件建立全桥平面有限元模型,对全桥桥面施加竖向均布荷载(二期恒载),分析拱梁内力、竖向荷载及跨中截面弯矩的分配;将该桥与孔跨组成及截面尺寸完全相同的连续刚构桥在恒、活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对比,分析组合结构的拱梁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跨中范围吊杆轴力增加较大;结构跨中截面总弯矩绝大部分已转化为拱肋压力与主梁拉力;与连续刚构相比,活载作用下,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的主梁弯矩显著减小,结构刚度提高较大,柔性拱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冯云成 《世界桥梁》2012,(1):47-49,64
上承式刚性梁柔性拱桥通透性好、刚度大。为了明确其受力特性,以某大桥初步设计方案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其在活载作用下结构内力随梁、拱的刚度以及矢跨比等结构参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矢跨比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大;梁、拱在跨中形成整体断面,刚性梁可平衡拱的推力,同时由于拱的推力部分传递到刚性梁内,可减少纵向预应力筋的用量;与同跨径的连续刚构桥相比,活载挠度小,具有较大的竖向刚度。  相似文献   

13.
刘钟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03-104,123,11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桥梁美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了某斜塔斜拉-梁拱组合桥的设计,该桥上部结构采用55 m+35 m+85 m斜塔斜拉-梁拱组合,全长175 m.结构采用双斜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塔、梁、拱固结.主塔采用67°斜角钢筋混凝土斜塔,共设7对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主梁采用2.5 m...  相似文献   

14.
孙叔禹  谢尉鸿 《桥梁建设》2007,(A01):15-17,28
赣州章江大桥主桥采用三跨飞燕式异型拱桥,主跨158m,拱肋由1根主拱和旁侧2根稳定拱组成,结构新颖,设计造型有如一弯升起的新月,曲线优美。主梁主跨采用钢箱梁,边跨采用混凝土箱梁。重点介绍该拱桥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邓家窑桥主跨长158 m,采用中承式拱桥与三角框架支撑的简支梁桥协作体系,以提高结构的跨越能力.经过设计方案比选,拱肋采用钢一混组合结构,即两侧拱脚段采用混凝土箱形断面,跨中段为钢箱断面;该桥拱脚水平推力由系杆及群桩基础共同承担,经过优化设计采用横桥向3排桩顺桥向4排桩基础+15 000 kN系杆力的组合形式;桥面系采用格构式钢一混组合梁,以减小上部结构重量,并方便施工.该桥经过10个月的施工工期,成桥景观效果、工程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拉索拱桥桥型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拉索拱桥是在"桁式组合拱桥"的基础上将钢管混凝土拱桥、桁架拱桥、斜拉桥的技术特点综合起来,扬长避短,而构思出的一种新桥型。通过对全桥在恒载作用下变形和内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桥型的基本特点是以钢管混凝土拱肋受力为主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广珠铁路虎跳门特大桥主桥为(120+248+120)m的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上、中、下弦管组成,弦管内采用C50混凝土,每片拱肋由两管平行管和提篮内倾单管组成,由直腹杆和斜腹杆连接成三肢桁架拱;三角形直腹杆采用矩形钢箱截面,斜腹杆采用圆钢管;全桥拱肋共布置19道横撑;拱座采用实体截面.主桥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采用MIDAS Civil 2006检算拱肋承载力、结构强度、稳定性等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拱肋的静力、动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广东鹤南大桥受毗邻的广珠铁路桥跨径布置限制,桥型选择较为困难.经过一系列研究,先后提出了下承式拱桥、混凝土刚构桥、混凝土斜拉桥、混合梁刚构桥四种桥型,并从安全、美观、经济、施工、养护几个方面进行比选,认为混合梁刚构桥方案可以作为鹤南大桥的推荐桥型方案.可供桥跨布置限制、小边中跨比的桥型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刚架拱桥是在桁架拱桥、斜腿刚架桥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桥梁,属于有推力的高次超静定结构,拱肋和拱腿都属于压弯构件,国内许多该类型桥梁在运行期间经常发现荷载的压力线严重偏离了拱轴线,跨中实腹段主梁下缘与拱腿根部上缘分布着大量裂缝,甚至不满足规范要求。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利用扩大截面的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加固前后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而且施工完成后结构受力状况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