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武汉地铁香港路三线换乘枢纽站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从设计边界条件、设计思路、车站建筑布置、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方面,详细阐述车站优化设计方案及设计手法,提出多线换乘枢纽车站资源共享方案,并从乘客的需求角度提出换乘站设计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预留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在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预测的远期地铁站要承担铁路旅客将近50%的客流疏导.所以,在整个枢纽工程中地铁站的预留设计是相当重要的,为此对地铁站的远期工程预留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预留改造方案,以期达到铁路车站与地铁站的高效、便捷换乘.研究结论:通过对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预留改造方案的研究和换乘关系的分析,对枢纽内的地铁车站的改造提出站台整体加长和局部加长2种方案.经综合论证和比较,对设计的地铁岛式车站,站台整体加长方案优于局部加长方案.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逐步进入网络化建设新阶段的实际,提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跑龙套型换乘枢纽建设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几个重要的换乘枢纽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而分析大型换乘枢纽建设对规划、设计、施工及建设、运营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尹静 《铁道工程学报》2012,(10):115-119
研究目的:通过对已实施的西安北客站国铁枢纽与地铁站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衔接规划、换乘衔接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供相关工程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西安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典型国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1)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方面,应提前统筹规划,做好项目接口和运营管理的研究;(2)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应结合换乘的便捷性、国铁站场规模、站房及广场的设置情况、地铁运营设施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相似文献   

5.
国内在建地铁车站与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结合日益增多,设计过程中存在地铁与枢纽换乘、客流流线组织等重难点问题。在太原地铁1号线东广场站的设计中,地铁与国铁的换乘采用单循环通道换乘,避免地铁、国铁、公交等交通枢纽之间换乘客流的交叉,增大公共区非付费区面积,缓解地铁进站客流的拥堵。并利用Anylogic客流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发现优化后的换乘方案乘客体验效果好,服务水平高。最后总结地铁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其它交通方式于一身的超大型综合枢纽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明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总的设计思路特点,给相关枢纽项目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研究结果:通过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区域客流预测、规模控制、地理及其功能定位、换乘及交通组织流线、工期安排等众多方面的统筹考虑与规划,使得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更趋向于功能的集中性,枢纽的设计更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经济性、社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综合型客运枢纽的功能设计,从旅客换乘时间、距离及建设运营费用等方面综合评价,比选最佳枢纽设计方案.优选方案实现了在建设成本相对较少的条件下,提高了旅客在综合枢纽内的换乘满意度,从而使旅客的换乘更如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8.
从地铁换乘枢纽设施的组成、分类方面,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空间理论引入换乘枢纽的平面布置设计,提出按照换乘枢纽流线组织,将设施分为高级中心、次级中心、低级中心,并结合影响服务区进行布局的方法,以北京南站换乘枢纽为例,验证中心地空间理论在地铁换乘枢纽设施布置设计方面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维朝 《铁道勘察》2012,38(3):50-53
佛山西站是广州枢纽面向西部的大型客站,在基于贵广、南广、深茂铁路,佛肇城际铁路等4条铁路引入佛山西站方案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广州枢纽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城市规划、限制边界条件、旅客换乘、车流交换、工程经济等诸多因素,研究了广佛环线城际铁路引入佛山西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对哈牡客运专线线路在哈尔滨地区走向方案的研究,考虑工程投资、通道的完整性、客运功能、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环境影响、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使得实施方案技术经济合理,综合社会效益最佳。根据选线设计中提供的一些思路,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设计积累经验。研究结论:(1)沿既有线引入哈尔滨西站方案虽然工程投资较高、沿线拆迁工程较大,但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东南方向跨线车能进入哈尔滨西站办理作业,方便旅客换乘;(2)南端引入哈西站方案,虽然线路长度较短、工程投资较省,但对哈尔滨市区形成新的分割,不符合区域路网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