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第一部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抢修应急预案.该预案包括了管道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流程、抢修方案,并建立了应急保障资源数据库.在国内目前还不存在专业的海底管道抢修服务商的情况下,对海底管道的紧急抢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型观察型载人潜水器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小型观察型载人潜水器的发展现状,该型潜水器主要适用于海底观光、摄像和海底采样等,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搭载机械手或其他采样工具,总结了该类潜水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发展情况,简单展望了小型观察型潜水器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诚  张建勇  曲杰  杨光 《船舶》2016,(1):16-20
简要介绍自主研发设计的"海底管道巡检船"船型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特点。该船定位为国内首艘海底管道巡检船,搭载专业声学探测装置,抗风浪性能良好,能够持久巡线并应急响应,其各项功能均针对渤海海域海底管道运维需求进行设计,能够保障海底管道安全运营,排除隐患以避免或最大限度降低管道泄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进行航行舰船地震波观测时,必须考虑海底地震仪(OBS)与海底的耦合问题.由于大部分海底被一层厚厚的松软沉积物覆盖,所以海底地震仪响应会严重影响海底表面的运动.并且海底地震仪位于流体与固体的边界上,浮力的作用也会影响质点运动.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作用力与质点运动并不满足我们所期望的关系.本文介绍了海底地震仪与沉积物的耦合模型,将其简化为质量 - 弹簧 - 阻尼器系统.响应特性主要取决于OBS的质量、结构、刚性以及沉积物密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影响海底耦合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底数字地震仪的合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底管道是石油运输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有效监测是很必要的。受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海底管道敷设工艺技术有限的影响,在海底管道上加装传感器一直是个难题。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光缆伴随海底管道敷设及安装的新工艺。该施工工艺已进行实际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电科技集团公司八所利用自制设备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根大长度50km低损耗海底光缆,填补了国内空白。其配套产品“带光放大模块接头盒”、“快速接头盒”等均是八所自行研制,属国内首创。在近期有多家单位联合参与的海上试验中,该批海底光缆及海底光缆接头盒经受多次快速布放和打捞试验,传输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深入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底管道的数量日益增多,相应的后挖沟施工逐渐增多。国内各大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均具备常规海底管道后挖沟施工装备及能力,对于某些特殊海管的后挖沟施工则涉足较少。本文将主要介绍一种非常规海底管道后挖沟施工方法及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平于近日到电子八所进行调研。张副书记一行首先听取了八所的所况介绍,随后参观了国内第一条海底光缆贯标生产线,详细了解海底光缆的生产过程及八所在海底光缆研发生产上的优势。张副书记对八所在国内光通信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八所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加快发展,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平到电子八所调研!本刊通联员@翟乐华  相似文献   

9.
孙政策  林钟明  陈瑞峰 《中国造船》2005,46(Z1):186-193
地震断裂带作用是埋地管线的主要破坏原因,海底管线的抗断裂带能力分析和计算仍然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在充分考虑海底管线埋设环境特点及其在地震断裂带的受力状况下,给出了海底管线的抗断裂带错动适应能力校核公式,并结合一工程实例的计算和分析,说明海底管线的断层适应能量要明显高于陆地管线.最后结合理论分析,给出提高海底管线断裂带上适应能力的工程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强海底管线的抗震设计能力,提高对海底管线的抗震适应能力的认识,指导海底管线工程施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轴向长腐蚀管道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蚀是引起海底管道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轴向长腐蚀是海底管道常见的腐蚀形式.文中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轴向长腐蚀海底管道进行了内压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的研究.并分析了腐蚀长度,腐蚀深度和腐蚀位置对海底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回归得到适用于轴向腐蚀海底管道极限失效压力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长腐蚀海底管道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