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南(宁)广(州)高速铁路某标段工程地质勘察中进行的250余个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研究,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地层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的对应关系,为利用静力触探划分地层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工程经验;针对勘察过程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探讨了静力触探数据采集易出现异常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根据双桥静力触探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多采用目测经验法和分类图法,目测经验法人为主观性强,并且耗费人力和时间,而分类图法在某些地区适用性不高。为解决此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双桥静力触探地层自动划分方法。以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作为输入属性,土类名称作为数据标签,对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土类识别和地层自动划分。应用此方法对天津某地铁工程的双桥静力触探孔进行了地层自动划分,准确率达100%。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双桥静力触探地层自动划分方法可以较好进行土类识别和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3.
重型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两种原位测试方法,通过对乌审旗地区饱和粉、细砂地层重型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数据的相关分析,推导出该地基承载力和原位测试指标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静力触探技术成果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广臣  陈健  朱琦 《铁道勘察》2011,37(1):37-40
静力触探(CPT)是一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介绍了双桥静力触探划分土层的方法,并通过静力触探与其他测试手段的比较,推荐了适合鲁西北地区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静力触探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占友 《铁道勘察》2005,31(4):49-50
介绍几种静力触探技术———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测试(CPTU)、波速静力触探测试(SCPTU)、旁压静力触探测试(CPTPMT)、放射性同位素静力触探测试(RICPT)和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RCPTU)的现状、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工程勘察中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处理需频繁转换数据格式、数据利用不充分、内业工作量大等问题,基于Qt图形界面框架和Access数据库,采用C++语言开发了适用于现行各主要行业规范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管理和计算分析软件。该软件可实现对理正,港达,溧阳等单桥、双桥及三桥静力触探数据的自动识别及批量处理;其主要功能有:采用可视化图形界面划分地层并自动判定土类名称,根据用户所选各行业规范或自定义经验公式计算土体压缩模量、变形模量、桩侧摩阻力、地基基本承载力等岩土特征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批量生成静力触探柱状图、各类数据表。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软件可提高静力触探内业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静力触探成果资料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目前在天津、华北平原等地区铁路勘察中采用的外业勘察手段主要为钻探、触探,而常规的双桥触探对于埋深大于35 m的密实的粉土及砂土层很难穿透,深部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取得主要以钻探取样及标贯为主.触探孔深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铁路桥梁及深厚软土路基沉降检算等工程设计需要,寻求能够应用于较硬、较深地层的连续、快速、准确、无扰动的静力触探技术是岩土测试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研究结论:(1)在天津南港铁路某特大桥勘察中采用的新型旋转触探技术,孔深达到了80 m,克服了常规的静力触探孔不能穿透厚层硬层、测试深度较浅的缺点,满足了设计要求;(2)旋转触探是一种可用于铁路及高层建筑等工程的深层原位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升鹏 《铁道勘察》2006,32(3):41-42
介绍静力触探技术在黄泛地区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在黄泛冲积地层中应用的方便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有静力触探技术的基础沉降变形研究,考虑不同地层条件,建立直接应用静力触探测试指标的基础沉降变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经验公式初步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并通过应力比法验证;采用基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的线性经验公式确定土体压缩模量;采用Schmertmann基底应变影响系数间接确定地基土体竖向应力,并规定刚性边界条件下基底应变影响系数为0。工程实例的计算表明:所建立的直接应用静力触探测试指标的基础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好,物理意义明确,适用于各类地层条件,应用范围广;计算过程简单,仅需手算即可完成;计算过程所需参数仅需通过静力触探原位测试获取,无需钻探、取样及室内固结试验,可避免钻探取样对试样扰动大、试验结果难以反映土体原位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数量少、代表性不够及原状样取样不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静力触探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岩土的原位力学参数。单纯的数据分析时,少量数据对整个地层分析影响较大,这时就需要有钻探资料的支持。钻探可以更为直观地判断现场地层分布情况,但钻探相对静力触探时间久、费用贵,而且获得试验数据不如静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可靠。因此,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结合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