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连辉 《隧道建设》2014,34(11):1098-1106
文章详细介绍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10.12 m×7.27 m)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1)矩形断面开挖形式的研究与选型分析;2)超宽矩形薄壳体强度、刚度研究;3)顶推机构电液比例集成控制研究;4)矩形断面渣土改良技术研究。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在施工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城市超大矩形断面交通隧道施工提出了一种全新工法。矩形隧道施工将会成为最经济、安全和快捷的工法。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矩形隧道掘进技术通常是指掘进断面形状为圆角矩形或复合圆形的隧道掘进技术,是异形断面隧道掘进技术的一种。相较于传统的圆形断面隧道掘进技术,矩形断面隧道掘进技术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覆土浅和施工成本相对低廉等特点。其有效使用面积相较于传统圆形盾构增大了20%以上,且在拥有同等使用面积的情况下矩形盾构能节35%以上的地下空间,大大减少隧道埋深。根据主要施工设备的不同,矩形隧道掘进技术可分为矩形顶管和矩形盾构。其中矩形顶管技术主要适用于短距离、浅覆土、单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矩形盾构顶管隧道掘进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该技术在我国基础建设各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详述了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和对策,以供类似施工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继"阳明号"之后,宁波轨道交通又有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启动。宁波轨道交通召开"机械法联络通道装备及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简称"T"接隧道技术)立项论证会,专家组充分肯定项目组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已同意立项。2016年11月11日,"阳明号"盾构施工的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出入段贯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也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类矩形盾构隧道。"T"接隧道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地下空间贯通的一些具体问题,让地下空间孤岛更好  相似文献   

5.
《隧道建设》2015,(2):190
<正>近日,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TJ3111标段,中标金额约2.18亿元。标段工程主要施工范围为:陈婆渡站部分车站、矩形盾构段、盾构接收井及U型槽段。标段工程将采用的大断面矩形盾构法隧道技术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中尚属首次应用,面对矩形隧道结构设计、矩形盾构设计制造、矩形盾构施工综合技术和组织管理等诸多挑战,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系统化技术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矩形盾构将使我国地下工程大断面非开挖技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城市建设"满城挖"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减少,城市生活将变得更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28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矩形顶管掘进机在郑州下线,将应用于新加坡汤申线地铁项目,这是中国"智"造的矩形顶管掘进机首次走出国门,开创了国产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先河。矩形顶管掘进机是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掘进机,相比常见的圆形盾构可提升空间利用率高达20%,具有减少施工扰动、避免大量拆迁和不影响正常交通等优点,主要用于距地面较近的城市下穿隧道、地铁口等工程作业。2013年12月,这种矩形顶管掘进机  相似文献   

7.
《隧道建设》2014,(1):12-12
<正>2014年元旦刚过,中铁隧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1标施工现场便迎来了又一个施工高潮,项目部经过前期的精心组织和合理策划,加班加点地完成了盾构始发井主体结构施工。2014年1月8日,国内断面最大矩形盾构顶管机陆续开始运进盾构始发井,目前矩形盾构部分组件正在紧张有序地组装施工,  相似文献   

8.
周仲贺  王俊澎 《隧道建设》2018,38(12):2032-2039
为解决现有管节连接方式的弊端,有效提高管节连接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环境污染,依托新加坡汤申线Havelock站T221地下通道矩形顶管隧道项目工程实例,介绍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内角部高强钢筋张拉施工技术。结果表明: 1)高强钢筋张拉技术适用于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管节连接; 2)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使用到了新型注浆水泥和注浆设备,对传统张拉技术有一定的改进和优化; 3)本管节连接施工技术有效地增强隧道局部区域的整体性,操作简单,施工安全风险小,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光污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深圳某大断面顶管近距离上跨运营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引起顶管下部盾构隧道不同监测断面竖向变形实测值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浅覆土大断面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发现浅埋大断面顶管施工会引起下部盾构隧道产生隆起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顶管施工区域约3倍顶管宽度范围内。顶管外注浆及管内配重对控制隆起变形快速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3月25日,国产首台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施工区间顺利贯通。国产永磁驱动矩形顶管机取得成功应用,打开了城市地下通道顶管施工的新局面。该设备宽10. 2 m、高6. 6 m、主机长10 m,应用于深圳华为坂雪岗地下通道。该工程的单次顶进距离为144 m,是目前国内10 m级以上大断面矩形顶管机单次顶进的最长距离。设备在整个施工过程未采用中继间辅助顶进,仅凭顶管机的顶推装置顶进,每天顶进3~6 m,仅用2个月完成隧道贯通。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445m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为背景,分析推导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断面尺寸、极限覆土和平行顶管极限净距取值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地表变形、超孔隙水压力、顶管顶力及侧摩阻力实测数据的规律及发展分析,探讨了软土地区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平行施工影响机理,可为今后类似矩形顶管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隧道建设》2014,(2):106-106
<正>2014年2月16日,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矩形盾构顶管"中原1号"在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红专路)隧道工程顺利始发。"中原1号"长10.12 m、高7.27 m,机头呈方形,是目前世界上断面最大的矩形盾构顶管,在设计技术上突破了六刀盘复合开挖联合控制技术、盾体推进过程当中的减少摩擦的设计、超薄壳体和超大断面的结构强度设计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与圆形断面的盾构隧道相比,矩形盾构隧道在空间使用效率、潜覆土环境穿越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但断面形状和机械配置的差异使盾构掘进施工技术也有所变化。以国内首台土压平衡式矩形盾构机在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工程实践为背景,依据现场环境监测、盾构姿态测量和管片形状监控,对矩形盾构隧道轴线控制、管片横竖内径控制和环境变形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开展探索和研究,经验和结论可用于指导类似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来,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得到长足发展。首先,以异形掘进机领域的阶段性科研项目为主线,回顾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从模仿跟随到同步突破再到创新引领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从异形掘进机全断面开挖技术、异形管片拼装技术、测控技术和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我国异形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然后,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分别介绍矩形顶管机、矩形盾构、马蹄形盾构及其特殊施工技术在我国隧道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从地质适应性、施工效率、隧道截面形式等方面指出当前异形掘进机发展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同时对未来异形掘进机在新领域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建设》2014,(5):502-502
<正>由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公司设计研发的超大矩形顶管掘进机在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接收井准确进洞,圆满完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超大顶管装备在中原大地的"处女航"。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和中心城区分界线中州大道下方,采用矩形顶管机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断面、长距离顶管顶进等技术难题,并且在顶进过程中还将穿越各类复杂的地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全长3630m,其中由盾构施工的长度为2538m,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承包,并于2006年9月开始从武昌向汉口掘进。目前隧道东线盾构已顺利到达江北竖井,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的大断面水下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特点可载人我国隧道史册:一是世界上水压最大的隧道;二是穿越长江的首座公路隧道;三是国内采用大断面复合式泥水盾构首次修建长江交通隧道。  相似文献   

17.
薛景沛  何浩 《隧道建设》2009,(Z1):46-51
介绍广州地铁城市集运系统2标盾构2次成功近距离下穿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盾构开挖面顶部距地铁一号线仅2.275 m,且盾构下穿既有线过程中又面临着隧道贯通和贯通后刀盘已经推进接收车站但盾尾仍在既有线下方)。通过对一号线隧道结构以及现状的调查和梳理、盾构下穿前的方案多方审查,下穿施工过程中巧妙地动态地把盾构划分为3个施工段,并将盾构贯通断面进行延长,果断地提前对既有线引进自动化信息监测技术,指导施工。应急决策小组以及应急措施的及时跟进,盾构贯通后监测工作的延长以及稳定指标;对盾构机的提前维护和及时更换刀具的技术及采用超前注浆、钢花管注浆及延长隧道的方法等也是这次顺利近距离通过既有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易丹  严德添  党军 《隧道建设》2018,38(4):594-602
以川大停车场下穿人民南路地下人行通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式顶管隧道上跨地铁运营区间隧道所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全过程分析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1)顶管法隧道上跨施工引发的既有地铁隧道竖向变形受前期掌子面支护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开挖卸载效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地铁隧道横向位移受顶管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和开挖卸载效应的共同影响,且地铁隧道管片衬砌上半断面的横向位移对掌子面支护压力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在宁波地铁4号线工程中,创新采用"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发了"轨道交通类矩形盾构隧道"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类矩形盾构法隧道的衬砌结构设计方面,解决了管片设计、结构优化等问题;在类矩形盾构方面,开发了全断面切削刀盘与驱动系统、壳体铰接与密封、环臂式拼装机等技术;在施工技术方面,研究了同步注浆技术、管片拼装仿真与工艺优化、盾构轴线控制等关键技术。这一新的技术体系将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单峒双线隧道类型,以解决都市核心区和老旧城区"地下空间摆不下、邻近设施碰不起"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6月29日,由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自主研发的类矩形盾构"阳明号"在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翠柏里站—盾构工作井区间破土而出,这标志着全国首条穿越核心城区的类矩形盾构隧道区间顺利贯通。这条由"阳明号"打造的类矩形盾构隧道区间长801 m、断面宽11.83 m、高7.27 m,实现了2个隧道(盾构区间)双线一次成型。"阳明号"从翠柏里站始发,历时1年零1个月完成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