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公路》2013,(1):5
日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Ⅲ工区二分区项目部顺利完成隧道沉管E1管节首件GINA止水带的安装工作,安装过程仅用10h,安装时间大大少于预定计划。为确保港珠澳大桥6.7km海底隧道实现120年高品质使用,工程建设者们采用工厂法预制隧道沉管,整个隧道将由33段沉管管节拼装而成,GINA橡胶止水带安装是管节间止水的重要工序。为保证所有的管  相似文献   

2.
<正>历时5个多月,历经3次浮运和2次返航,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E15沉管终于成功安装。2015年3月26日凌晨6:00,在40多m深的海底,E15沉管水力压接顺利完成,测控系统监测显示,沉管首尾端轴线偏差满足设计要求。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 565 m。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2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情况,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3.
《隧道建设》2015,(1):66
<正>2014年12月28日,长131.3 m的大型万方耙吸挖泥船"浚海6"进驻位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施工现场。这是我国最先进的耙吸挖泥船,其先进的疏浚集成控制系统和DPDT(动力定位和动态航迹)系统,在数10 m深的海底清淤可以"无人驾驶"实现"海底绣花"。"浚海6"的进场,将助力建设者攻破管节基槽突淤的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已安装14节巨型沉管管节,总长度累计达2 385 m。在2014年11月中旬,第15节管节E15安装时,遭遇  相似文献   

4.
近日,经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岛隧工程项目部的精密筹备,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节)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节与E1管节的海底对接。E2管节长112.5 m,宽37.95 m,高11.4 m,吃水深度约为11.1 m,总重量达4.4万t,总排水量为4.7  相似文献   

5.
《隧道建设》2013,(10):865-865
2013年9月13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4沉管顺利与沉管隧道对接,阿次精确完成了深水外海无掩护条件下大型沉管安装。E4沉管浮运、沉放安装、水力压接等全程施工时间仅16h,创造了世界大型沉管安装作业的最快速度。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最后一个钢圆筒在八锤联动重压下成功振沉至设计标高,宣告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两座人工岛共120个钢圆筒全部振沉完毕。持续近7个月的岛隧工程人工岛项目主体结构施工结束,顺利实现了东西双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目标,并取得钢圆筒体量、高度、垂直精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的核心期刊《NEW CIVIL ENGINEER》(NCE)评选的年度最佳项目揭晓,中国交建承建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获评"2018年度隧道工程奖(10亿美元以上)"。这是我国内地工程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继获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和国际隧道协会"2018年度重大工程奖"后一年内获得的第三个国际工程大奖。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218-218
历时16个月的精心准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日前正式开始预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总长5 664 m,采用沉管方式建设,共有33节沉管,每个沉管由8个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22.5 m,宽37.95 m,高11.4 m,管壁最厚达1.5 m,重逾9 000 t,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最大水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136-136
<正>近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标志着人工岛围护结构正式开始施工。首个钢圆筒直径22 m,高40.5 m,振沉插入泥面21 m,为国内直径最大、高度最高的钢圆筒结构,也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220-220
<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岛隧工程预计2010年底正式动工,将在保护好白海豚以及相关环境与生态的情况下,确保港珠澳大桥在2016年如期通车。  相似文献   

11.
<正>由33节、总长5 664 m的海底沉管组成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已成功铺设19节,长度已达3 285 m,已完成进度逾57.99%,顺利挺进至全长约13 km、宽约750 m的龙鼓西航道中心区域。总长55 km的港珠澳大桥,由岛、桥、隧3部分组成。其中,先后穿越伶仃航道和龙鼓西航道、建好后为双向六车道的海底隧  相似文献   

12.
依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基槽清淤施工实践,通过深水清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在深水基床面上首次实现了高精度定点清淤,有效解决了槽底变坡度清淤及已安放好钢端门前高精度清淤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几例典型沉管法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中国沉管法隧道在基槽开挖与航道疏浚、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浮运、管节系泊、管节沉放、接头处理和基础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在内河中游径流河道中修建的南昌红谷隧道和在外海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为例,对在江河和海洋中修建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创新进行总结,包括:南昌红谷隧道管节浮运与沉放、管节沉放基础差异沉降控制、水下立交接线实现过江通道与沿线路网全互通快速衔接、水下空间开发与修建避难疏散大厅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法隧道干坞建设、管节预制、管节沉放和基础处理等关键修建技术创新。结合目前中国修建沉管法隧道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从沉管隧道的拓展形式、行业领域突破、助推城市建设和江河湖海沿线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等方面展望未来沉管法隧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2月19日港珠澳大桥E29沉管实现精准安装。截至目前,港珠澳大桥已建隧道总长达5 481 m,距大桥隧道的全线贯通仅剩183 m。E29沉管位于大桥最终接头西侧,为曲线非标准管节,长171.2 m,由8个节段组成,最后一个节段呈梯形,采用钢帽结构与最  相似文献   

15.
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基础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液压振动锤在沉管隧道基础块石夯实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月1日始,由南通开发区振华重工南通基地承接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结构焊接进行实战演练。这意味着,开工6年多、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将在他们手中实现贯通。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 km,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称为"世纪工程"。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  相似文献   

17.
张劲文  朱永灵  高星林  刘刚 《公路》2012,(1):133-136
介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构建背景,该模式统筹考虑了价值引领、因地制宜、责任划分、风险划分、合同机制等构建策略,结合中国情境、国际惯例和项目特点构建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第三次会议在珠海市召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代表中交股份总裁刘起涛签署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相似文献   

19.
张青海 《隧道建设》2015,35(11):1150-1156
沉管隧道基础铺设、浮运系泊、沉放对接、锁固回填等施工技术及工艺复杂,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目前,有关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管理文献资料很少,沉管隧道项目组织施工可借鉴的风险管理经验紧缺。为解决上述难题,首先调研了国内国外沉管隧道安装施工风险案例,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结了项目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其次,根据项目特点比选风险评估方法,首次提出应用风险矩阵法对外海沉管隧道浮运安装施工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分析,并将该法应用于正在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在该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出施工风险点主要集中的工序,有效地预防了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以期为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可借鉴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采用工厂法流水线施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体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模板采用德国PERI公司设计的液压自动化大型钢模板,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工效高等优点。此模板系统不仅适用于直线段管节预制,也适用于曲线段管节预制施工。文中简要论述了模板结构、工作原理和曲线段模板施工工艺,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