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裕安 《中国水运》2002,(12):23-23
船舶通过VHF获得他船的航行信息,交换各自的航行意图,及时达成避让协议,从而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是船舶配备VHF设备的主要目的.如今,在航运实践中,这一美好的愿望时时被一些重大的海难事故蒙上阴影,对利用VHF进行船舶避碰的行为更需要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获得广泛的共识,使VHF在船舶避碰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裕安 《世界海运》2003,26(4):9-10
船舶利用VHF协助避碰越来越为驾驶人员所接受。然而,通过VHF达成的避碰协议的效力却一直未被法律定性,由此而引发的碰撞事故尽管不多却成为海事审判中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随着VHF的使用在航海实践中日益普及,法律需要严肃面对这种由船舶之间的驾驶人员达成的避碰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岩松 《世界海运》2012,35(2):50-52,56
船舶在海上经常使用VHF约定避碰行动,但航海界对发生碰撞后各自的责任划分以及承担的后果众说纷纭,没有统一认识。从一个真实的海上事故案例出发,运用《避碰规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原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有关VHF约定避碰行动的责任划分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VHF应用于船舶避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使用VHF无线电话协助船舶避碰,是减少船舶碰撞事故了保证航行安全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此种方法尚属探索阶段,还很不完善,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无统一通话规范而影响避让效果,本文仅就避碰通信中的初始呼叫、识别和标准航海用语的使用等问题,从统一性和可行性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徐建昌 《中国水运》2010,334(6):30-31
海上避碰操纵中,使用VHF协助避碰的趋势愈演愈烈,甚至有取代避碰规则之嫌,然而科技的运用往往存在其副作用,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国际规则的相对稳定滞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文中就使用VHF协议背离规则进行避让的合法性、合理性做相关阐述,并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贸易频繁、军事纷攘、政治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等等,海上交通越来越繁忙,海上避碰也愈加纷繁与重要。那么,在海上避碰时.使用VHF通信要注意什么,就是本文所讨论的中心内容——同时应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现行海上避碰通信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将"VHF避碰协议"分为"协议避碰"和"协议背离"两种情形,具体分析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对一起船舶碰撞事故实例进行碰撞责任划分,旨在为"VHF避碰协议"效力这一法律空白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为海上船舶碰撞事故责任划分提供更具法理的思路,并促进海船在避碰行动中更有效地运用COLREG 72。  相似文献   

8.
重点阐述了AIS、VHF、RADAR在船舶避碰中的优势和不足,船舶驾驶员只有全面掌握其性能和特点,恰当地使用才能保证船舶安全。  相似文献   

9.
VHF在船舶避碰中的规范应用及其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VHF在船舶避碰中的规范使用,包括语言规范化,船舶间的识别及VTS水域的通信等,对VHF开机的时机以及背离规则的限制提出建议,并就VHF设备的更新改进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一、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助航仪器被应用到航海上,比如VHF、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雷达,以及目前已经普遍安装的船载AIS设备。这些助航设备的应用使得船舶驾驶人员在值班中的定位与避碰工作变得相对轻松——有更多更可靠的手段来获取船舶信息并做出避碰决策。然而,更多的助航设备的应用也在改变着船舶驾驶员的值班习惯,因助航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VHF助碰""雷达助碰"的事故,近年来"AIS助碰"事故也  相似文献   

11.
梳理甚高频数字交换系统(VDES)发展现状,分析VDES技术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综合对比国内外VDES基站、VDES船台、VDES卫星的技术优缺点,并在VDES国产化、应用开发、设备准入、甚高频数字链路监测、VDES-R模式、标准体系、实施承担对象等七个方面提出我国VDES系统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GMSK基带信号的特点,在未引入编码条件下将Viterbi算法的思想运用于超短波高斯波形的最大似然序列估计中,相比逐符号检测达到最佳检测性能,获得了相应地功率增益,并仿真了不同BT值、定时偏差和抽样点数的波形性能。仿真结果可为超短波通信子网物理层波形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船舶数据交换量的增加导致现有的船用自动识别系统(AIS)87B/88B VHF通信信道堵塞严重,数据的完整性传输受到现实的考验.为解决严峻的通信信道压力,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应运而生.文章基于软件无线电(SDR)技术,搭建基于Gnuradio软件及2块HackRFOne硬件的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进行16位正交...  相似文献   

14.
以公路两旁护林带为对象,根据实际测试的大量数据,分析超短波经过公路两侧护林带时的电波传播特性。并以树林中通用模型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中的参数,建立树林中电波传播模型,得出树林中超短波电波传播损耗随树林厚度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15.
船舶甚高频电台模拟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利用FLASH CS、Flash媒体服务器FMS(Flash Media Server)研制开发船舶VHF(Very High Frequency)电台模拟器的必须性。结合VHF电台在海上遇险通信、日常通信及各种DSC(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呼叫与应答以及设备操作的实际过程,详细介绍了以FMS为通信服务器,以FlashCS为VHF模拟器客户端开发工具,基于RTMP(Real-Time Message Protocol)协议,采用ActionScript语言开发并实现VHF电台模拟器间高效稳定的数字通信、语音通信功能的主要思想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方便船舶与陆地通话以及对船台进行管理和监控,港航部门对一个现代化的专用通信系统的需求迫在眉睫。基于此目的提出了一个能够在陆海之间实现数据和话音传输的VHF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公共无线网络实现AIS、VHF、VTMIS功能的内河船舶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实现原理、终端和服务器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就实现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天津港小型船舶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实例说明这种系统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内河船舶避碰、安全通信、船舶调度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种功能,大大降低多种系统并行的建设、维护成本,并可以为内河航运信息化、智能化提供综合应用公用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津港施工项目的迅猛增加,大量工程驳船进入天津港水域,给天津港水域大型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分析了天津港水域工程驳船的现状和习惯航法,提出了基于VTS中心监控水域可提供连续的监控录象、VHF录音,对工程驳船的协议避让和不能建立协议避让的情况下的避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