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沪杭高铁跨越滨海平原、湖沼平原和杭嘉湖平原,各地貌单元内均衡分布特大桥8座。为探讨沪杭高铁运营以来上部结构的沉降变化规律,评价各特大桥地基的处理效果,评判各地貌单元地基土的压缩特性,按照现行规范技术要求,建立了全线线下沉降监测基准网。本文对各特大桥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沪杭高铁运营期间大部分桥梁沉降已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远小于规范限值。  相似文献   

2.
经营业态     
<正>1我国运营高铁首次启动轨道精调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日前,开通运营5年的沪杭高铁利用夜间停运时段启动全线无砟轨道精调。这在我国运营高铁线上尚属首次。2010年10月26日开通运营以来,沪杭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近1亿人次。为让高铁列车运行更安全,旅客乘车更舒适,上海铁路局在全面分析沪杭高铁各类动、静态检查检测数据后,决定抽调全局300名精兵强将,集中两个月时间,对沪杭高铁全线无砟轨道进行精调。高铁无砟轨道精调一般是指在新线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静态测量数据,将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调  相似文献   

3.
铁道部资讯     
为推动我国高铁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人民铁道》报道,10月24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又一次添乘检查沪杭、沪宁高铁。他强调指出,确保沪杭高铁顺利开通运营,确保沪宁高铁持续安全稳定,必须建立在可靠的设备质量、科学的运营管理、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基础之上。全面强化直接关系高铁安全的这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沪杭高铁松江特大桥0~ 320#墩底座板施工单元的划分设计原则、划分方法和底座板纵向连接的方法,解决了长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底座板无法一次施工完成的问题.通过合理划分底座板施工单元再进行施工,解决了大面积、连续施工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优化了资源,在张拉的选择上也符合温度应力扩张规律,满足了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我国中东部平原地区高铁沿线分布大量的农业灌溉井,季节性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将导致临近的高速铁路发生沉降,直接威胁高速铁路的平稳安全运营。本文针对某高铁区段范围内的农业灌溉井周期性抽水问题,通过建立考虑加卸荷下土体硬化特性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分析农业灌溉抽水引发的高铁沉降影响以及农业灌溉井位置和开采模式优化调整措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论:(1)临近高铁的灌溉群井短期大量抽水将产生沉降叠加效应,对高铁造成较严重的沉降影响;(2)将开采井群位置调整至远离高铁后,高铁沉降速率和最终沉降减小,沉降漏斗趋于平缓,差异沉降量显著降低;(3)在保持地下水总开采量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相对较长的开采时间+较低的开采速率"开采模式后,高铁沉降速率和最终沉降减小,沉降漏斗趋于平缓,差异沉降量显著降低;(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抽水引发的沉降影响评估及防治。  相似文献   

6.
中低压缩性土是高铁路基的主要承载地层,对其性能的认知水平和处理技术直接决定了高铁路基沉降控制效果和建造成本。对中低压缩性土近十多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首先,介绍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管理体系及其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分别详细论述了中低压缩性土变形特性与分类标准、毫米级工后沉降计算方法以及地基处理等核心技术;最后,通过工程实例从土性分类、工后沉降计算、地基处理措施以及监测反馈、评估等各环节,展示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管理体系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与技术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中低压缩性土判别分类、高精度沉降计算、经济适宜的地基处理、变形监控反馈的有效衔接,从管理角度实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评估各个单位的协同工作,达到动态闭环控制,确保高铁中低压缩性土路基满足“毫米级”工后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7.
沪杭高铁除嘉兴南站外,其他沿途车站各方向均仅有1条到发线,不可避免会出现在同一股道接发同向列车的情况,列车发到间隔时间较大,阻碍了沪杭高铁运能的提升。通过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沪杭高铁通过能力仿真系统,以现行运行图停站方案为基础,对同股道列车发到间隔时间为7 min和6 min两种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压缩列车同股道发到间隔时间对沪杭高铁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现行较优的运行方案下,压缩列车发到间隔时间对目前沪杭高铁通过能力的提升幅度有限。  相似文献   

8.
CTCS3级动车组ATP常见硬件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CS3级动车组自在沪宁沪杭城际高铁运营以来,开行情况总体较好,但由于我段缺乏对ATP设备维护的经验,对于发生的一些硬件故障,应急处理判断不当,对沪宁沪杭高铁正常的运营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一些简要分析ATP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应急处理办法,对确保动车组ATP设备正常运用、应急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据人民网报道,2011年春运首次投入运营的高铁线路有8条,分别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福厦高铁、海南东环高铁、昌九城际、广珠城际、长吉城际、成灌铁路。加上此前投入运营的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等9条高铁线路,共计17条高铁线路正在发挥运量大、密度高、速度快的优势,在春运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10月26日在沪杭高铁投入运营。该高速列车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  相似文献   

11.
人民铁道报7月2日报道:在党的92岁生日这天,中国第一大、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处处喜气洋洋。9时整,随着南京南至宁波东的G7635次、杭州东至北京南的G58次、杭州东至宁波东的G7503次和宁波东至上海虹桥的G7534次列车同时首发,宁杭高铁、杭甬高铁、沪杭高铁引入线和杭州铁路枢纽“三线一枢纽”同时开通运营。加上此前5年相继通车运营的合宁、合武、甬台温、温福、沪宁、沪杭、京沪、合蚌等高铁,长三角地区高铁线路增至10条,里程达2901km,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铁三角”网络。  相似文献   

12.
杭州地铁1号线乔司北站—临平高铁站区间左、右线盾构先后近距离侧穿沪杭高铁高架桥墩,为减少盾构掘进施工对高铁桥墩的影响,预先在隧道与被穿越高铁桥墩间打设围护桩。通过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分析,证明预设的围护桩可有效减少高铁桥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安至宝鸡高铁兴平段路基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渭河二级阶地上,地层上部为湿陷性黄土及饱和黄土,下部为砂层及圆砾土层,地下水位埋深较浅,路堤最大填方高度8 m,路基工后沉降难以控制。经综合方案比选,地基采用组合桩处理。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组合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组合桩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使用效果良好。与传统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效果相比,组合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兰新铁路第2双线新疆段气候条件严酷,现有的人工水准测量的沉降观测方式难以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频率和频次。中铁西北院研发了CDI-400组合式沉降仪,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工点对路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评估。CDI-400组合式沉降仪绝对误差在±0.2 mm以内,对高铁路基沉降的观测可以满足相关技术要求;试验工点地基沉降量均值为10.38 mm,其中路基填筑阶段发生了6.0 mm,路基填筑完成后发生了4.38 mm,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基填筑阶段;路基本体的压缩沉降量非常小,均值为1.14 mm,路基总沉降主要体现为地基的沉降,戈壁土地区采用冲击碾压的地基处理方式可以达到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戈壁土的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瞬时沉降阶段,表现为剪切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5.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铁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铁列车速度快、行车密度大,常规沉降监测模式难以满足需要。采用激光敏感半导体等高新技术,探索适合高铁运营线路路基沉降的自动监测系统,以确保高铁运营安全。经室内测试和现场工程实践检验,研制的沉降监测系统与全站仪监测结果相同,而且能适应一定地域范围,成本低,方便实用,可解决路基沉降自动监测和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分别采用柱锤冲扩桩、挤密桩和强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区高铁路基试验段地基开展堆载预压沉降变形观测及持续浸水试验,研究这3种地基处理方法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总沉降均主要来源于地基处理深度以下;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处理的地基分别在堆载预压3个月和6个月时的剩余沉降量便可满足高铁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而强夯处理的地基至堆载预压258d时的剩余沉降量仍然未能满足要求;3种地基处理方法均能较好控制持续浸水条件下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的沉降变形。可见,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2种地基处理方法对沉降的控制效果好,适用于黄土区高铁的地基处理,并建议柱锤冲扩桩和挤密桩2种地基处理方法分别在下陷深度不超过20和15m的湿陷性黄土场地使用;强夯结合CFG桩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黄土下限深度小于6m的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路基帮填将引起既有线附加沉降变形,为研究帮填路基有效可行的沉降变形控制技术及运营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结合某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高铁站,与运营高速铁路并站设置引起既有线路基帮填的工程实例,探讨帮填路基地基采用管桩桩筏结构加固及采用泡沫轻质土代替常规土质填料作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措施的适用性,通过数值计算评估既有线附加沉降量为1.75~3.42 mm,验证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探讨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于运营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并建立预警及多方联动机制以确保运营安全是必要的、可行的。目前实测路基沉降量为1.73~2.44 mm,实测值略低于评估值且沉降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8.
开展高速铁路运营维护监测,目的是为了掌握高铁线路运行状态,以科学指导维修养护,使无砟轨道结构状态持续保持高稳定、平顺性,同时也为防灾、抗灾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沪杭高铁运营维护监测项目实例,就维护监测的技术设计工作展开探索,以供类似项目工程间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作为轨道结构最重要组成部件的钢轨伤损时有发生 以上海局管内已开通运营的沪宁城际、沪杭高铁、京沪高铁上发现的钢轨伤损为例,总结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初期钢轨伤损的特点,分析伤损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为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特别是开通运营初期的高速铁路钢轨养护维修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 10月26日上午9时,随着两列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杭州站同时疾驶而出,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潮流的又一重要标志。沪杭高速铁路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运营里程202 km,运营时速350 km。沪杭高速铁路途经上海市闵行、松江、金山区和浙江省嘉兴、杭州市,全线设车站9座,新建车站7座,分别是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站。在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中, "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创下416.6 km/h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