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对整个润滑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混动和电动汽车通常采用现有的传动系统润滑油.随着电动汽车的盛行,润滑油也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新配方润滑油.文章概述了电动汽车驱传动系统对配套用润滑油性能的要求和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多级润滑油     
进入21世纪,随着环保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润滑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21世纪对润滑油产品的质量要求,如下表所示.润滑油要有高的抗氧化安定性、更好的黏温性、良好的低温流动性以及优良的剪切安定性与抗磨性.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我国润滑油市场出现了和重卡等行业一样的需求下降现象.近日,记者来到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李嘉.从他的谈话中,记者感到,被壳牌收购已经2年多的统一润滑油各方面已经步入正轨.面对新的市场形势,统一润滑油正在审时度势,立足长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既定的发展计划.在李嘉看来,经济危机也蕴含着机遇,统一润滑油将积极挖掘和抓住其中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汽车和润滑油是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的行业,文中总结了30年车用润滑油伴随汽车和发动机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庄严 《商用汽车》2012,(24):36-38
壳牌统一润滑油首次亮相上海宝马展,该公司工程机械油部总经理乔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壳牌统一在工程机械润滑油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网络布局。同时,也对售后市场假冒伪劣润滑油产品较多,未来工程机械润滑油市场走势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汽油机、柴油机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要和温度较高的部件如气缸、活塞等接触,还受到高温燃气的影响,它的工作条件是比较恶劣的.近年来,汽车的压缩比增大,负荷增加,因此,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中,润滑油也更易变质.润滑油变质的结果,不但缩短了润滑油的使用期限,也会损坏发动机.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延缓润滑油在发动机工作时的变质速度.  相似文献   

7.
以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为基础,分析了油液性能衰变的本质原因及对发动机磨损的影响,结合某特种车工作环境的特点,建立了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了评估指标,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润滑油的模糊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了该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该研究对特种车发动机润滑油性能的及时改善和按质换油具有一定的指...  相似文献   

8.
汪滔 《汽车与配件》1998,(10):23-23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来临,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本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之相随而来的汽车用化工品的发展也极其迅速。目前,汽车用化工品已发展、分化成多系列、多用途的产品。 汽车护理用品从作用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汽车美容用品 2.汽车清洗用品 3.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减磨用品中最主要的为汽车润滑油添加剂。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润滑油中很少使用添加剂。从20年代以后,特别是40~50年代对新设计的发动机和机械设备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传统润滑油监测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监测周期长且不能达到实时性要求的缺点,采用介电常数现代物理理论和试验分析方法,探讨了润滑油的酸值、铁含量和水含量这三个关键性评价指标与润滑油介电常数的变化关系,验证了润滑油介电常数作为润滑油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新油和在用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开发了可直接测量润滑油品质参数的玻璃管型电容传感器和基于谐波振荡的车载润滑油监测系统,实现了车用润滑油品质的实时监测,确保按质换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9日,与壳牌联姻3年之际,统一润滑油融合对润滑油行业的理解、对企业品牌的全新定位、对润滑油产品功能诉求的精确诠释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在京推出了主品牌新的价值主张--"润滑的力量",让世界更顺畅.这意味着联姻壳牌3年之后,统一润滑油品牌战略又一次起航.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机动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润滑油市场的发展,润滑油的使用量不断增长,不断有新的润滑油品牌出现,市场的这种表现,一方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扩大了各类机动车用户选择机润滑油的空间,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润滑油企业在油品标准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各种润滑油在品质上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大型润滑油企业的产品,质量稳定,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而一些杂牌润滑油,由于质量上的问题,在使用中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国内广大机动车用户对润滑油企业不是很了解,对润滑油的使用知识也很欠缺,所以在选择机油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让更多的摩托车用户更了解润滑油企业和他们的产品,更好的选用市场上质量可靠的润滑油,使车辆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在此我们把市场上一些知名的润滑油企业及他们的产品介绍给大家,以方便广大用户在市场上选购适合自己的润滑油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目前中国汽车用润滑油的现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润滑油和其他车用油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低排放、无污染、长寿命将成为我国润滑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滑移特性,可以加入润滑油中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润滑性能,满足不断强化的柴油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需求.通过液相等离子方法制备了1 nm左右的石墨烯薄片,并运用超声振荡分散法以质量分数0.05% 加入RP-4652D润滑油中,采用往复式活塞环-气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温度对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150℃,180℃,210℃时,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摩擦系数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时分别降低了10.8%,6.1%,8.8%,气缸套磨损量分别降低了14.0%,7.9%,6.0%;随着试验温度升高,两种润滑油对应气缸套表面珩磨纹逐渐减少,但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磨损表面的珩磨纹路保持程度比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对应气缸套的好;未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和沟槽内都存在S,P,Zn等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而加入石墨烯润滑油的气缸套珩磨平台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珩磨沟槽基本不存在摩擦化学反应物成分,这可能是软质片层状的石墨烯被带至珩磨表面充当固体润滑剂,对珩磨纹起到填补作用,同时片层状材料的滑移特性减少了气缸套表面摩擦化学反应膜消耗.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央视“2006CCTV节油挑战赛”上我们看到,统一润滑油作为唯一的指定润滑油,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节油性能。“节油挑战赛”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创的汽车类比赛节目,推出的目的在于宣传节油意识、增强环保理念,与国家提出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相贴近。活动主题定义为“绿色、环保、节约”,紧紧围绕节油技巧和节油知识,并进行极限挑战。本次大赛规定所有参赛车辆排放标准必须达到国Ⅲ标准。尽管本次挑战赛出发点是对国内汽车企业生产的车辆进行对比,但润滑油品牌的参与无疑增加了比赛的看点。与汽车密切相关的润滑油行业,是解…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10日,雪佛龙全球润滑油宣布:全线润滑油产品新包装在亚太地区正式面世.雪佛龙公司除了对产品包装的革新外,金富力全合成、金富力合成、银德乐等几种润滑油产品配方还进行了升级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对润滑油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用于改进润滑油减磨性能的添加成分多为硫、磷类衍生物,但其最终将随着摩托车尾气排放及废机油的更换进入环境,这对环保不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双燃料发动机用汽油机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通过使用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发现该油具有良好的清净分散性,延长了换油周期;优良的抗磨损性能,延长了发动机大修里程.结果表明,两用燃料发动机润滑油能解决用汽油机油带来的问题,能够满足两用燃料发动机对润滑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卢昌  王爱国 《汽车运用》2003,(12):45-45
使用品质符合要求的润滑油.润滑油品质对其在使用时是否容易变质,影响很大.润滑油在发动机中工作时,与其变质有关的性质主要是粘度、清净分散性、抗氧抗腐性.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综合性能的检测中,对发动机润滑油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除经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外,还会受到氧化、分解、聚合、稀释,以及遭受油泥、灰尘、碳烟、水、酸、金属颗粒的污染,从而导致润滑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降低原有的润滑性能,最终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定期对润滑油的质量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评价在用润滑油的质量状况,确定其是否需要更换,以便最经济、最有效的利用润滑油,并达到保证发动机正常润滑、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下面简要介绍WRZ-2型润滑油质量检测分析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闻     
正嘉实多与发那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工业X.0的腾飞近日,拥有百年历史的润滑油品牌——嘉实多与发那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中国市场协同创新,开启在机器人行业和润滑油领域智能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携手在工业X.0时代扬帆筑梦,开创未来。资源共享、优势发挥、"绿色"为本、智能升级,是本次战略合作的内核。嘉实多与发那科将以加速工业X.0时代的前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转型为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