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气门间隙的作用是:抵消四冲程发动机热态时配气机构传动件热胀的伸长量,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活塞在气缸内一定位置时)保证气门与气门座贴合紧密且密封良好。气门的结构如图1所示,气门头部配合气门座定时开启与关闭;气门杆部在气门导管中做往复运动,并将  相似文献   

2.
正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调整进、排气量,气门开合时间和角度。使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燃烧效率。采用可变配气定时机构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转速不同,要求不同的配气定时。这是因为当发动机转速改变时,由于进气流速和强制排气时期的废气流速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气门晚关期间利用气流惯性增加进气和促进排气的效果将会不同。当汽车发动机在低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小,若此时配气定时保持不  相似文献   

3.
GY6型152FM摩托车发动机,现已大量用于踏板车。其标定功率为5.0kW(75O0r/min)左右,为了能使其标定功率达到5.5kW(7500r/min)以上,笔者曾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经过细心的研究分析后认为,提高其功率是完全可能的。现分析如下: 一、提高充气效率要想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首先应考虑提高充气效率,减少进气阻力,选择合适的配气定时。为了增加进气门整个开启期间的平均流量系数,应该在气门、座、气门升程、配气定时等各方面进  相似文献   

4.
在1台装备了自主开发的电控液压驱动可变气门机构的进气道喷射单缸试验发动机上,成功地实现了汽油机SI燃烧和可控自燃(CAI)燃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制的电液无凸轮轴气门机构能够实现可变气门定时及可变气门开启持续期;该机构在SI模式下能满足发动机的动力性要求且燃油经济性和CO,HC排放有所改善;通过排气门早关、进气门晚开策略,在转速为1 000 r/min、过量空气系数为1的工况下,进气门开启506~511°CA,排气门关闭242~278°CA气门正时范围内实现了CAI燃烧,CAI燃烧获得的最大平均有效压力可达0.395 MPa。  相似文献   

5.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汽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点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汽缸的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汽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汽缸排出。在压缩与膨胀行程中,保证燃烧室的密封。配气机构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按气门的布置分为气门顶置和气门侧置式;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分为下置式、中置式和顶置式;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分为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齿带传动式;按每汽缸气门数量分,有二气门式和四气门式等。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气门组包括气门及与之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进气喷水冷却系统,宝马的发动机动力提升10%,而油耗则降低了8%。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汽油发动机的效率最高只达到30%,这其中机械摩擦的损耗以及气缸温度太高导致效率降低等因素,影响了效率的提升。马自达通过可变气门技术,推出了创驰蓝天理念,由于改变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让发动机可以在米勒循环和奥拓循环之间切换,从而提升发动机效率。而近期宝马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能是按发动机气缸的工作状况和点火次序的要求定时起动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气体及时进入气缸,使废气及时排出气缸.  相似文献   

8.
基于NVO策略的CAI工质分层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STAR-CD建立了可控自燃(CAI)发动机模型,重点分析了负气门重叠(NVO)策略10°CA BTDC时工质的分层特性。研究了不同配气定时以及不同气门升程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自燃着火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门开启(IVO)时刻的逐渐推迟,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随着气门升程的逐渐变大,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工质分层程度主要受进气门关闭(IVC)时刻总湍流动能值的影响。总湍流动能值越大,混合越剧烈,压缩末期工质均匀性增强,分层程度减弱;压缩末期自燃着火区域体积的变化趋势与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以某款四缸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停缸技术的节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停止工作气缸气门的不同关闭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气门关闭时刻过早或过迟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均有所增加,压缩上止点前30°CA气门关闭时刻可使发动机获得较佳的燃油经济性改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量;传热损失、泵气损失的降低分别是停缸技术节能的主、次要原因,但其会增加发动机摩擦损失和排气损失。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5,(10)
<正>有问题都给我发邮件吧motomagazine@126.com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有问题您尽管问。气门间隙对行车的影响?气门为发动机工作进行配气工作,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将因温度的升高而膨胀,所以气门在设计时留有一定的气门间隙,为的是避免受热后气门及其传动装置膨胀导致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做工时漏气,导致发动机做功效率降低,而留有一定的间隙就是为了补偿受热后的膨胀量。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用可变气门定时及升程调速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可变气门定时及升程调速技术作为汽车发动机大功率、低油耗、低排放研究的重要一环,特别引人注目.在摩托车赛车上发动机向高转速、大功率化方向发展,但却有牺牲低中速区域的倾向;同时,以不降低高速输出功率、改善低中速输出功率为目标的可变气门定时及升程调速机构的开发也取得了进展.本文介绍已应用于日本铃木公司GSF400V型摩托车发动机上的VC(Variable Valve Contro1)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态下且气门关闭时,气门与传动组件的间隙(如图20所示),具体数值范围为进气门间隙0.075~0.125mm,排气门间隙0.245~0.295mm,不同于传统车辆的压力调节,LEW和L2B发动机采用新的机油泵油压调节阀(如图21所示),降低了中低速下的机油泵输出油压值,减小发动机泵油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在发动机冷启动时,开关式水泵(如图22所示)的电磁线圈将通电,断开水泵与水泵皮带轮的扭矩  相似文献   

13.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1,(21):28-31
为改善燃油消耗和降低排放,世界各国在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上都开发出不少新技术。 一、汽油发动机新技术 1.多气门技术 多气门结构是指发动机每缸具有2个以上的气门。目前,在国外汽油发动机上一般都采用每缸4气门(2个进气门和2个排气门)和5气门(3个进气门和2个排气门)。采用多气门结构可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火花塞可  相似文献   

14.
气门间隙是指在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摇臂碰头与气门杆尾部(顶置式)之间的间隙.发动机气门间隙一般在0.20~0.45mm之间,但也有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小到0.08mm,大到0.8mm.  相似文献   

15.
<正>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来姆森大学发明了一种能使汽车节省20%左右燃料的凸轮轴。 大多数汽车里的凸轮轴是一条同发动机一样长的带有凸轮的钢棒,其转速在50r/s以上。凸轮定时打开气门,让燃料和空气进入发动机气缸,把废气排出去。凸轮的相对位置确定发动机的配气相位和喷油定时。但是,由于这一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发动机只在某个车速(约为90km/h)下,最有效地工作,而在汽车启动和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的效率就没有那么高了。  相似文献   

16.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机状态时(即35℃以下),气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气门杆端面与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端面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受热膨胀伸长,使气门间隙变小;因气缸盖变形而将气门摇臂座中心抬高,使气门间隙变大。若气缸盖是铸铁材料,气缸盖和气门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样。而气门  相似文献   

17.
(上接2008年第5期) b)凸轮轴 凸轮轴是配气机构中重要的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气门行程规律决定了凸轮形状,凸轮外形由基圆和行程型线2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对发动机曲轴系统的扭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GT-Crank模块建立某V型6缸发动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单缸断油和单缸关闭气门两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发动机正常发火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以低谐次为主,扭振振幅较正常发火显著增加,扭转应力变化不明显;单缸关闭气门扭振振幅较单缸断油大;不同气缸断油和关闭气门扭振振幅最大差距分别为16.5%和4.3%。  相似文献   

19.
为应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单缸汽油机设计了基于DSP(TMS320F2812)的电控系统,此电控系统除常规的喷油、点火等控制功能外,还可通过调节进、排气门控制参数(气门开启时刻、关闭时刻以及气门升程)直接调节进气量,进而实现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稳定运转。完成了初步的运行试验,验证了电控系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应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提高发动机性能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cai 《汽车与配件》1989,(11):22-23
本文主要介绍三气门发动机和可变喉管化油器的概况。一、三气门发动机的概况在原来可靠性很好的E23发动机上增加了一个进气门,为提高充气效率,又与新开发的可变喉管化油器组合,实现了发动机中速区的大扭矩和高速区的大功率(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