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向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商务平台集成框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企业间协作的特点,提出了面向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商务平台框架.采用面向方面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基于公共基础组件的软总线模式,用于支持各业务系统在运行时的动态注册、授权和维护.该框架实现了在协同商务模式下各业务系统的松耦合集成,支持以盟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在动态商务环境下随时调整合作伙伴和扩展业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应我处邀请,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阎虹处长、郑爽英副处长等三人组成的考察小组于2006年2月23日下午对我校申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四个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科技处组织相关人员在信息楼01109#运输学院会议室召开了实验室申报建设情况汇报会,并陪同考察小组实地参观了相关实验室。 考察小组首先出席了实验室申报建设情况汇报会。会上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范平志教授、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教授和院长助理帅斌教授以及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茆灿泉教授,先后向考察小组汇报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等情况。考察小组仔细听取了四位汇报人的讲解和说明,并就个别内容进行了细心询问。由于汇报会前期准备充分,考察小组对整个汇报会十分满意。随后,考察小组在与会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各候选实验室,对候选实验室的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最后,考察小组来到科技处与处领导就考察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和建议,整个实地考察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3.
倪冰 《轨道交通》2008,(8):48-48
2008年7月1日,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后续简称H3C)与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在北京签订了合作协议,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实验室将采用H3C的网络设备(有线和无线设备)应用于CBTC的DCS系统研究,同时也会在PIS系统中采用H3C的监控、存储系统用于车载监控研究课题,双方就未来的合作方向和合作前景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表达了共同推进轨道交通信息化进程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供应链的联动协同作用,助力构建服务型制造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相关重点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和VAR模型,分析泉州市2002年至2021年制造业与物流供应链发展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和联动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泉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供应链发展间关联度较强,物流供应链与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关联度较强;各物流运输方式间的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有待增强,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战略目标、核心业务、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等情况,给出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支撑方案,并阐述了这一方案在同类型制造业中小型企业中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力军,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讨论疫情中不同地区物资需求类型和特性、运输方式和瓶颈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物流业在重点地区物资保障、国内城市配送与快递服务,以及国际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中的重要作用.从高效组网、智能化两方面揭示政策和技术支撑下的物流网络快速响应策略.从物流业全面复工复产视角,解析以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重点企业为核心的分阶段快速恢复策略.最后,构建以参与主体、组织主体、运行载体和信息保障等为核心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设计框架,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13日至7月16日,“铁路和磁浮系统提速和服务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Imemational Symposium on Speed-up and Service Technology for Railwayand Maglev System-STECH’06)在我校镜湖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铁道学会、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协办,沈志云院士任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张卫华教授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世界上7个国家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蒋葛夫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东道主致辞。  相似文献   

8.
《交通标准化》2009,(4):125-125
展览时间:2009年5月25日-5月27日会展场馆:天津国际展览中心会展描述:“2009第四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依托汽车产业和潜在市场资源,全面展示汽车制造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产品,以推动行业发展、扩大国际交流、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发展国际经贸关系、为企业服务的活动为宗旨,通过产品展示、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加快我国汽车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9.
由西南交通大学CAD工程中心、土木工程学院孙林夫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中之重)计划“96-A01-02-14四川省CAD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和四川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98A00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应用开发”于5月16-17日通过由科技部全国CAD应用工程办公室、四川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和国家级验收,成果达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水平。为实施这一项目,四川省人民政府专门批准成立四川省CAD应用工程协调指导小组,建立了由我校孙林夫教授任组长的四川省CAD应用工程专家组。组织进行CAD关键技术攻关,实…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1日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信息学院会议室召开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2007年度总结会议。会议代表包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朱中梁院士(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副主任李少谦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靳蕃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和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信产部电子30所、西华大学以及校内的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11.
由我校土木学院赵世春教授主持的“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项目于2010年5月19日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成都市建委、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成都建工集团、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四川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2.
8月19日,由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企业分会、清华大学中国制造业物流业高峰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壳牌劲霸高端论坛暨中国车辆管理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携手,共赢”为主题,以分享交流为主旨,邀请了来自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物流行业企业等150多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围绕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货运车辆制造、车联网信息化、职业车队管理等整体的产业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0月27~28日,由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主办,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电子收费系列标准规范宣贯会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召开。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信息处宫生晨处长、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杨蕴及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交通》2011,(12):17-17
应口本新潟东地区铁工协同组合理事长五十岚英辅邀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崔树森率闭代表长春市于10月26日至31日赴日本访问,参加新渴东地区铁工协同组合成立60周年庆祝仪式,与日本接收中国技术研修生企业进行友好交流,参观考察日本相关企业,并就长春公交集团派遣优秀人员到日本进行学习培训等事宜达成了共识。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付瑾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校网络实验室的配置、特点与存在问题,探讨了网络实验室的技术维护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装备制造业崛起 正在向制造强国挺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得到释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凭借着成本优势,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伴随着工业体系与相关产业链的完备,中国正在从制造业的低端向高端延伸.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在中国也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山西交通科技》2013,(3):F0002-F0002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推动着桥梁工程的技术进步,为进一步提升山西省公路桥梁工程技术水平,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于2013年5月10日联合主办了“公路桥梁技术发展与创新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7~28日,由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主办,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电子收费系列标准规范宣贯会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召开。交通运输部科技教育司信息处宫生晨处长、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杨蕴及来自北京、福建、广东、上海的从事电子收费行业的专家都到会并做发言。宫生晨处长在发言中对联网电子收费标准规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9.
根据《郫县人民政府文件》[2008]27号,我校机械学院丁渭平教授和人文学院王习明副教授获得“2007年度郫县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取得的成绩是我校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大力推动校地企科技合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公布了第十二届霍英东基金资助名单。此次共有111人获基础性研究课题资助;46人获应用研究课题资助;100人获青年教师奖。我校信息学院马征副教授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研究”、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卫华讲师的“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机理和混合模拟技术研究”分别获得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应用研究课题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