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京原铁路蜿蜒于太行山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广泛存在,K157泥石流属于严重-极严重暴雨型泥石流。根据泥石流沟的现场勘察,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泥石流成因是暴雨引起崩塌型泥石流。通过对主支沟汇水、崩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松散物源总量为5.6×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1.9×104m3。根据对泥石流沟量化评分,冲沟易发程度为极易发,急需进行处治,结合工程实际,根据泥石流沟形成的原因,提出分流、隔离网、主动网、挡墙、拦渣坝、涵渠扩孔等综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藏东南地区冰川-暴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预测其发展规律,选择培龙贡支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归纳该泥石流的孕育背景,总结其典型特征,计算其物理力学参数,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动力环境、诱发因素等成灾条件分析其形成机理,揭示该泥石流灾害类型独特、位于地区降雨中心、强降雨周期长及物源类型丰富的特点,对其危险程度、易发程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培龙贡支泥石流属于高危险泥石流,在不利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存在泥石流频繁爆发的可能性。采用调查和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培龙贡支泥石流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型的泥石流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潼大水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大水沟位于西安临潼区,大水沟泥石流是典型暴雨型泥石流。以其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其流域特征、成因特征,选用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其主要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简捷、实用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模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确保了权值的准确性。泥石流危险性模型的建立可为泥石流预测预报以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泥石流可能发生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平均比降、影响区人口密度、24 h最大降雨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等9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是合理、可行的。利用模型对大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为高危险。评价结果与大水沟泥石流的危害现状及活动趋势非常吻合。证明该模型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丰沙铁路位于太行山脉北端,受地质构造影响,泥石流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对工点的现场勘查、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阐述。该泥石流属于构造及暴雨引起崩塌型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对既有铁路危害非常大。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形成原因及物源量分析,泥石流沟松散物源总量为6.3×104m3,动储量约2.05×104m3。泥石流沟量化评分显示冲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极易发。结合泥石流沟及既有结构物情况,采用谷坊坝、主动网、挡墙、拦渣坝、防撞梁等综合治理方法,以达到整治泥石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常用的泥石流临界降雨量预测方法是基于统计资料的实证法和频率计算法,但在大多数山区,可能没有泥石流统计资料,诱发泥石流的临界降雨量预测存在困难。基于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对松散堆积体进行受力分析,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计算松散堆积体破坏起动时的临界水深,并通过泥石流流域内的产汇流分析计算得到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量,该方法在乌东德近坝区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川藏铁路昌都—伯舒拉岭段泥石流普遍发育且影响铁路选线的情况,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查明了线路附近泥石流的范围、物源条件、激发因素,并分类统计了线路附近泥石流的发育情况。以夏里泥石流群为例,通过分析泥石流群发育特征及地质背景,计算了泥石流的流速、堆积厚度等特征参数,评价了泥石流群的易发性及危险性,分析了泥石流群对线路方案的影响并给出了防治对策。通过方案比选,D3K方案桥面不存在被泥石流淤埋的风险,采取工程措施后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和桥基的掏蚀影响可控,该方案最优。夏里桥涵在泥石流堆积区通过时,桥涵的净空高度须大于泥石流的泥深、爬高、堆积厚度之和并考虑一定的安全高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完尕滩泥石流流域的地质调绘、走访和资料搜集,查明泥石流流域内的地层岩性和松散堆积物数量、地形与沟床纵坡以及径流动力,明确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再运用流域环境条件量化权重标准,对泥石路沟的12个单因子定量或半定量评价,判定出泥石流沟的活动性和激发暴雨类型。计算出泥石流流体密度、流量和最大一次淤积量等相关参数。并对铁路在泥石流通过区的冲淤状态进行检算。最后结合新建兰合铁路与泥石流沟的相对空间关系,分析评价该泥石流沟对拟建兰合铁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遥感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自珍  秦军  邓芳  王一川 《铁道勘察》2005,31(1):21-23,27
在我国 20年来泥石流遥感调查所取得成绩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新方法对泥石流进行研究,即采用不同时相的遥感资料对泥石流沟的发展作出评估;用GPS技术对泥石流沟进行准确定位,建立具有准确空间位置的数据库;通过数字化航片的方法建立小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并利用GIS技术,获取精确的泥石流因子数据,为泥石流的定量研究及其活动趋势分析服务。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优于传统研究手段的泥石流遥感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可拓学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黄勇 《铁道勘察》2015,(3):71-74
中巴铁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奥依塔克至沙湖段泥石流极其发育,严重控制铁路走向方案及工程设置,以现场调查为主,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气候、水源等条件系统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提出泥石流地区选线的基本原则及"排导、拦截、滞留"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灾害系统是一种自组织临界性系统,这种系统的演化总是处在混沌的边缘,系统的演化过程是可以预测的。将改进的重标极差分析方法(RSH)引入泥石流灾害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中,并在计算赫斯特指数H时,定义1个涵盖序列历史和序列长时记忆信息的时间窗。应用该方法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总径流量观测数据进行研究表明: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总径流量时间序列不仅具有持久相关性,而且在激增前赫斯特指数值要经历1个先降维,然后升维的过程。根据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总径流量时间序列赫斯特指数值及其变化的分析,提出了预测预报泥石流灾害的3种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炳炎 《铁道学报》2003,25(3):122-126
三峡水库135m高程蓄水将近,库区泥石流活动对城、镇、移民新村的安全问题备受政府关注。2008年水库175m水位蓄水后,泥石流活动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根据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泥石流环境的变化特点,特别是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中对泥石流活动的影响,库区工程建设中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形成的人为泥石流等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11项预测结果和一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讨论和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沟口堆渣体占据大面积沟道而束窄泥石流流通渠道,将会改变泥石流运动特征,导致泥石流对右岸的冲刷作用增强,进而产生较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若较大规模泥石流可能会引起堆渣体局部失稳,甚至堵塞沟道进而形成更大规模泥石流。通过对某水电站弃渣场工程区域环境地质的研究,在调查干河沟地形地貌、沟谷形态及物源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对渣体进行稳定性计算,并对泥石流的影响做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针对堆渣体和右岸边坡可能的失稳破坏方式、规模及工程影响,提出简要的防治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薇 《科技交流》2003,33(4):28-32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本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扼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对绕避、排导、拦挡和明洞渡槽等泥石流工程减灾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减灾效益作了分析总结。为加强泥石流非工程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泥石流冲击作用使桥上无砟轨道产生附加变形,进而可能对桥上高速列车的运行产生影响。确定泥石流荷载模型及其影响是研究该问题的关键之一。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泥石流荷载简化模型,其综合考虑了泥石流浆体压力、大块石冲击和龙头龙尾效应;然后以成兰铁路上一座多孔简支梁桥为案例,采用有限元法建立无砟轨道-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泥石流冲击作用引起的墩顶横向位移、梁体跨中横向位移和相邻梁端两侧钢轨支点横向相对位移;最后通过参数分析,讨论泥石流荷载参数对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区道路泥石流、滑坡减灾已成为保障道路工程和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隧道泥石流的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孕育、潜伏和发生3个阶段。本文以兰渝铁路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勘察时所遇泥石流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人类活动与植被条件等泥石流形成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其发生条件和一般特征,据此提出预防隧道泥石流的关键是使其不能同时具备3个形成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比较活跃。具有泥石流特征的沟谷约309条,其中254条集中分布在奉节以东的三峡峡谷区河段内。分析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在蓄水前、后的气象、地质、人文环境变化特征及库岸再造过程与泥石流活动消、长关系,通过泥石流发生判别模式的检算,在7个方面对蓄水后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提出了6点结论和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式格栅坝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重要和常见的透过型拦砂坝之一,在铁路等线路泥石流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价值。梁式格栅坝对泥石流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泥石流容重、峰值流量、一次冲出总量、冲击特性以及泥石流持续时间等方面。基于量纲分析推导考虑泥石流性质、坝体结构参数、泥石流运动状态等因素影响下梁式格栅坝调节作用的计算式,并结合室内水槽模拟试验结果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式中的相应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较好的吻合度。研究成果可为梁式格栅坝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与技术支持,有助于对梁式格栅坝的调控效果做出客观评价,使梁式格栅坝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