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邢建平 《中国铁路》2012,(12):84-86
对城市轨道交通时刻表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依托ATS开发时刻表管理系统,实现计划运行时刻表的自动生成、实际运行时刻表的自动生成、时刻表编辑模块、列车运行图模块,可满足不同线路需求.  相似文献   

2.
地铁列车运行再生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进的地铁信号及车辆系统,提供了列车再生制动的能力.论述了地铁列车制动系统提供的再生制动节能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编制运行图是提高再生能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介绍了提高再生能利用率的时刻表编制方法.按新运行图运营后,平均每日每列车公里可节约牵引用电0.95 kWh.  相似文献   

3.
列车运行图是重要的行车文件,在铁路运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VML+JSP技术,通过读取后台的列车时刻表数据,动态生成运行图,可以及时地反应出列车数据的动态变化,与图片格式的运行图相比,数据传输量小,能够充分利用客户端浏览器的计算能力,减轻服务器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地铁人工编制运行图效率低、工作量大、易出错等弊端,结合运行图编制业务现状特征,分析并提出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功能需求与建设目标。基于SQLite数据库、运用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完成了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实现了运行图基本图铺画、在线优化调整、时刻表一键生成等功能。该系统已在天津地铁行车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运行图编制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Java EE技术,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权限查看不同信息的要求,完成列车运行图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网络化。该系统不仅使铁路内部人员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获得列车运行图信息,从而保障实际运行图的顺利完成,而且使得社会人员更加方便查询列车时刻表和五定班列的时刻信息,是和旅客沟通的新型窗口。该技术可实现跨平台操作,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JavaEE技术,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权限查看不同信息的要求,完成列车运行图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网络化。该系统不仅使铁路内部人员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获得列车运行图信息,从而保障实际运行图的顺利完成,而且使得社会人员更加方便查询列车时刻表和五定班列的时刻信息,是和旅客沟通的新型窗口。该技术可实现跨平台操作,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列车运行图调整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列车时刻表数据集具有数据量大、属性多、不同车次时刻表记录数量差异较大、相同车次时刻表记录属性值相似的特点,列车时刻表数据分析和挖掘面临着数据集不均衡问题。为此,提出基于属性相关分析与聚类的铁路列车时刻表非均衡数据集预处理方法,依据列车时刻表属性与列车运营指标(客座率)的相关分析,可有效合并蕴含冗余信息的相似数据,降低数据集中此类相似数据的占比,可削弱非均衡数据集对后续数据分析的不利影响,并能保留数据所蕴含的主要信息,减少过多相似数据对数据分析模型应用效果的不利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及时收集列车的运行信息,以实现对列车、车辆的实时迫踪,在TMIS系统中对每一开行的列车,在其编组出发前,依照列车时刻表中的信息,在中央数据库对该列车建立一条初始记录,执行这一功能的命令,我们称之为“列车准备”(TRAIN CALL),AF为命令标识。本文主要介绍对AF命令的修改,以及为了及时查找列车运行图信息根据我国铁路具体情况新开发的命令F3。  相似文献   

9.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组织重要的技术文件,因而列车运行图质量的评估历来受到铁路部门的重视.而列车运行图稳定性是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列车运行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列车晚点的概率和消除晚点以及晚点传播的能力.本文介绍max-plus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列车运行图稳定性评估工作.建立用以评价列车运行图稳定性的恢复矩阵,提出评价的定量指标,并应用Matlab编程实现了恢复矩阵计算分析的自动化.Max-plus的应用需要与图论等方法结合,比较复杂,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一号线ATS仿真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研究了文献2中时刻表模拟法仿真系统中的列车运行图资料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提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设计过程,并概括了该子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管理数据库子系统是编制列车运行图关键条件所在和主要数据依据基础的源头,是列车运行图编制子系统和运行图调整子系统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综合信号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信号子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无人驾驶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使机场轨道交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完全无人驾驶的线路.机场线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传送稳定可靠,列车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更短,列车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有轨电车的发展现状,结合苏州有轨电车2号线综合指挥调度系统(tramway integrated dispatching system,TIDS)项目,对TIDS主要的系统功能进行简要说明,对有轨电车TIDS系统自动监控功能进行详细的功能模块划分,并围绕列车位置的监视与追踪,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冗余策略的列车追踪方法和列车定位矫正算法,用于列车定位和显示。方案可在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提高稳定性,对后续有轨电车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方案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地铁21号线快慢车越行运行图规划为实例,提出了越行运行图规划的策略和基本方法。通过具体的编图实践展示了快慢车不同开行比例及密度条件下的越行方案,并对运行图规划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编图结果证明了快慢车越行方案的可实施性,也从实践上证实了越行运行图的规划策略,解决了具体的工程规划及设计问题,可为行车组织设计及方案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流固耦合关系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安全特性,防止气流与列车相互作用对列车结构和运行安全性造成过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有限体积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列车交会流固耦合振动仿真方法,同时求解流场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和传统的分离方法对350 km/h等速交会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所得结果与线路试验数据,证明了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更能保证列车高速交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对CR400BF型动车组网络系统中的列车骨干网进行应用分析,重点论述列车骨干网及其控制逻辑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应用,从而展示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化优势和以太列车骨干网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并建立了相应扣车模型,对故障情况下需扣停列车的数量、必须扣车的时间,以及每列列车停站的时间进行了计算。重点对扣车模型在非等间隔地铁线路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扣车模型在地铁行车调整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横风强度对平原上集装箱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原大气边界底层速度型,对平原上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集装箱列车在横风角为90°8~12级横风下的空气动力载荷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机车牵引装载着12.192 m(40英尺)集装箱的3辆NX70型平车和3辆X6K型平车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平原上X6K型平车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平均值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25%左右;2个列车模型中位置相同的集装箱所受侧向力基本相等,集装箱所受翻滚力矩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60%左右.铁路集装箱车辆的设计对其在平原上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影响很大,对集装箱所受侧向力的影响很小;集装箱平车底架的大面积空隙有利于列车底部和集装箱底部之间的空气流通,可有效降低集装箱所受升力和翻滚力矩;合理的铁路车辆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原上集装箱车辆运行的横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论证列车脱轨力学机理是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丧失稳定。基于系统运动稳定性能量增量分析方法,提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稳定性分析的能量增量判别准则:当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极限抗力做功增量大于系统横向振动最大输入能量增量时,横向振动状态稳定;反之,系统横向振动状态不稳定;二者相等时,横向振动状态处于失稳临界状态。基于上述准则,提出系统横向振动失稳临界车速与容许极限车速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证明方法的可行性。采用上述方法得到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列车失稳临界车速为607.5km/h,容许极限车速为486km/h,证明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TFP)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目前,在编组计划编制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研究对象、建模方法、求解算法分别介绍国内外TFP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并评述国内外编组计划在编制流程、构成内容和建模方法3个方面的特点;最后探讨在优化方法和优化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和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非通信列车运营场景,明确ATS子系统对非通信列车追踪的系统需求。介绍了室内测试验证的内容、流程和期望结果。通过ATS子系统的室内测试平台以及现场系统集成测试,模拟线路轨道区段空闲、占用或受扰等不同情况下非通信列车的追踪功能,在ATS子系统上观察非通信列车按照预设的各种典型场景运行时的区段占用情况和列车追踪结果。结合现场运营测试,对比系统需求,使CBTC系统非通信列车追踪功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