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某钢结构人行天桥在人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进行了分析;基于行人舒适度标准,对天桥进行了TMD和MTMD减振分析,结果表明,对人行激励下钢结构人行天桥运用TMD和MTMD进行减振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简化模型和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人行天桥由于其自重轻,因此对外部激励的振动效应更加明显。在一定的条件下,桥上的行人会由于结构振动而产生不舒适感或不安全感。然而,目前我国有关设计规范中,没有给出人行天桥的振动舒适度评价指标。参考国外相关规范中关于人行天桥舒适度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相关评价标准在人行天桥减振加固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鉴于我国现行的人行桥规范较为陈旧,对人行桥动力特性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大跨径、纤柔的人行桥动力设计,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国外现行的人行桥设计指南,以深圳市燕罗人行桥工程为背景,对大跨径人行桥的振动控制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调谐质量阻尼器(下文称TMD)的布置,可以有效降低大跨度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提高行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钢结构人行天桥动力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座2×30.63 m钢结构人行天桥的动力特性以及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及其分析比较,提出部分改善钢结构人行天桥动力特性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行天桥更多采用轻型材料和新颖结构,结构形式变更"轻"、更"新"、更"美",跨径变更的更"大",但由行人激励导致的振动及带来的行走舒适性甚至结构安全性问题也相继日益突出。为得到某大跨异型玻璃悬索人行桥可能引起横向动力失稳的临界人数,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人行桥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测对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推导了该桥侧向振动动力失稳的临界人数估算公式,并比较了频率、振型等动力特性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到了大桥可能发生动力失稳的临界人数。研究结果可供该桥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估算方法也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行荷载的傅里叶级数模型,运用强迫振动理论,通过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行人以不同速度通过钢桁架人行桥和分批次过桥时人行桥的动力响应时程与最大动力响应,分析人群激励下钢桁架人行桥的动力响应,得出行人对天桥的冲击效应不可忽略,并对人行天桥的舒适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如何在闹市区短时间内建设钢结构人行天桥,使人行天桥与城市景观协调;提出了施工期间减少对车辆、行人和周边居民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作为一种优质的新型桥梁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易养护、低碳环保、施工便捷、景观性强等特点。近年来,铝合金结构在城市人行天桥中已被较多应用,但少有大跨径铝合金人行天桥应用实例。以佛山市禅城区佛山大道(澜石路口)人行天桥为例,详细介绍大跨径铝合金人行天桥上部结构设计。通过MIDAS及3D3S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径铝合金人行天桥上部结构进行选型分析,可为大跨径铝合金人行天桥上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行桥的主要荷载源于行人和非机动车,对于大跨径轻柔桥梁结构,在行人激励之下更容易发生大幅振动,引起舒适度问题。依托国内某大跨径人行提篮拱桥,参考国外人行桥设计指南,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计算获得不同荷载激励下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时程曲线,进行行人振动舒适度评价。另外,针对不同模态设计相应的TMD减振系统,并进行减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考虑到景观、桥梁施工及地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行天桥选择了钢结构。以昆山市汽车南站钢结构人行天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梁单元与板单元模型,通过对其结构强度、刚度及动力特性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相关设计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要求人行天桥1阶自振频率大于3 Hz,而大跨度人行天桥难以满足此规范要求,因此要对其进行舒适度分析和控制。对国外相应规范进行研究分析后,选用德国规范为大跨度人行天桥的舒适度评价准则,并总结了舒适度与动力设计方法。经工程实践检验发现,桥梁使用效果良好,设计方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座大跨径异形人行桥的动力性能试验,确定了其自振特性和异步人群荷载下的振动响应值,并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规范,对该桥的行人振动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得出该桥振动舒适性良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为例,建立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动力空间模型,计算分析了大跨径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并讨论结构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为大跨径斜拉桥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行天桥向轻质、大跨方向发展,使得振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桥梁设计规范仅对结构竖向自振频率有具体要求,缺少对振动舒适度评价的相关规定。该文参考英国桥梁规范中对人行天桥振动舒适度的相关规定,对深圳市某人行天桥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桥梁振动过大问题提出相应的减振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行桥为追求美观,其设计多采用大跨轻柔的复杂结构形式。基频过低的人行桥易受行人荷载激励产生共振,从而影响行人通行舒适性。为探究人桥共振的舒适度评价机制,该文以外倾单肋曲线人行钢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Midas/Civil平台对结构进行振型分析;结合德国规范EN03建立了不同人流密度下的人群荷载模型,通过时程分析和单自由度方法对比了桥梁振动峰值加速度,两者差值不超过2%;根据舒适度指标,对桥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多人荷载数学模型仍需改善;人致振动加速度与行人密度正相关,但行人过密难以走动会引起动力效应的衰减;桥梁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的振动舒适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大型钢结构人行天桥的设计,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通过对跨径、梁高、边界条件及结构形式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定性分析相关因素对天桥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并得出一些结论和意见,对大型环形天桥及其类似工程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身结构柔性,大跨径人行桥梁容易发生人致振动现象,研究表明"锁定"现象对于行人舒适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该文以某景区大跨径人行索桥为研究对象,参考德国人行桥相关指南,通过有限元分析手段,考虑荷载等级的改变,进行了该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对比分析了现有的3种"锁定"现象临界人数公式的准确性,可为类似人行桥设计和人流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蕉门河中心区双桥项目人行天桥主桥为一座平面异性大跨度钢V型刚构桥,跨径组合为45 m+100 m+45 m。主梁采用钢结构,V型主墩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对该桥结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其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桓 《公路交通科技》2013,(11):317-318
本文依托大通河人行吊桥的设计,对全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确定各阶段模态的频率和振型,从中找出对人行荷载敏感的模态,接着确定桥梁的容许行人密度(如有性畜通过,则进行折算)。选用相关规范和指南,评定人行吊桥舒适度指标。最后采用空间有限元软件对人行吊桥结构振动进行模拟计算,利用研究成果对人行吊桥采取振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太原市汾河跻汾人行桥的减震设计,对设置调频质量阻尼器(TMD)前后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大跨径人行桥在人行荷载作用下的竖向及侧向振动加速度,确定人行桥是否满足舒适度及人致动力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