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目的:针对新时期规划和建设铁路旅客站房的"五性"(即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要求,铁路旅客站房应在建设理念、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和突破。通过对主体结构的地基基础、结构选型、结构材料的选用、工期、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为今后的较为复杂的结构设计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结论:武威铁路旅客站房作为武威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市内换乘枢纽,应从功能上、舒适度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满足旅客需求。应对武威站房主体结构大空间、大跨度结构形式和特殊地层条件下主体结构的基础形式、结构选型及跨线天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模式的设计一直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依据,消防设计和审查过程中极易产生争议。本文根据地上车站建筑设计的特点,结合城轨及铁路站房工程实例,参考相关规范、规程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上车站防火设计的方法,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防火分区站厅公共区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 500 m~2,半开敞式的站台面积可以不限;(2)消防车道可沿站房主体两个长边设置;(3)站厅、站台能够避免烟气伤害的地方,都可以作为安全区;(4)一级供电的重载交通型自动扶梯、安全门端门及站台端部小楼梯、下跨线联络通道可作为疏散设施;(5)本文提出的轨道交通地上车站建筑防火设计建议,可作为今后地上车站消防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车站路基由于路基宽度较宽,周边环境复杂与站房工程接口十分复杂,其地基处理和支挡结构设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导致其设计远较区间路基复杂。商合杭铁路车站路基主要采用了CFG桩复合地基、螺杆桩复合地基、管桩桩筏结构、钻孔桩桩筏结构等地基处理方式,支挡结构采用了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桩板墙。施工实践证明,这些工程方案是可靠的,但是在细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详述了在建商合杭铁路车站路基的地基处理和支挡工程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工程效果,可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麟书 《中国铁路》2005,(11):32-34
铁路客运站的站房建设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建设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客站站房的设计和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理念.设计理念是客站站房建设的灵魂,铁道部通过国际概念设计招标的形式,使中国铁路客站站房设计向世界开放.铁路车站应融入城市交通系统,客站站房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性、文化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南京站站房空调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站房是一个特大型的铁路旅客车站站房,包含铁路车站所需的各种功能及配套用房和商业服务用房。工程中采用高大空间的喷口送风技术以及水系统的大温差方案等空调新技术,并合理使用动态流量平衡装置。介绍站房空调系统冷源设置、空调水系统设置及送风技术,并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使用情况提出3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确定正线与到发线间设置站房柱的线间距,以及客货共线铁路车站相邻线路中间或预留电力机车接触网支柱的线间距是否应严格按6 500 mm执行的问题.研究结论:车站相邻线路线间距应综合考虑声屏障、接触网立柱、线间纵向排水槽、雨棚柱及站房柱等设施影响计算确定;对于正线与到发线间设置站房柱,最重要的是考虑柱体的安全性,设置护轮轨加护轮墙方案应是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方案;客货共线铁路车站中间有或预留电力机车接触网支柱的线间距应根据线间所设信号机、采用接触网支柱形式、排水沟、机械化养护等综合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7.
郑州站西出口工程为郑州站改建工程,共有3座地道,其中南、北旅客地道均为既有地道接长,宽均为7.05 m,中央旅客进站地道为新建地道,宽12 m。由于本工程位于既有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制约因素多,设计、施工复杂。本工程的地道均采用明挖和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而且为了适应本项目的特殊情况,南、北旅客地道顶进节的结构形式均采用了双层结构。以南旅客地道为例,主要介绍该地道的一些设计构思以及施工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北站站房的改造设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沈阳枢纽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在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设计过程中,各种设计手法的可行性与优缺点,讨论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站房的改造更新问题。采用对比分析与实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沈阳北站最终采用的设计方式为依据,对其提出既能满足现阶段使用,又富有一定前瞻性的改造策略。结论为:既有大中型铁路旅客车站站房应以就地改造为主,避免重建,尽量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扩大站房空间容量,调整站房空间功能,整合站房交通流线,提高站房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国铁同台驳接入铁路枢纽的地铁车站,地铁地面站台位于交通枢纽内部的特殊形式,站台层的排烟方案需根据建筑形式进行特殊考虑。对站台层的排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火灾烟气模拟,对烟气自然扩散、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3种排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烟气自然蔓延条件下,能见度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由于建筑形式的特殊,无法满足自然排烟条件。为保证安全,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对与国铁站房结合的综合枢纽中地铁车站排烟方式,应将自然排烟的可行性纳入其初期建筑方案中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尚无铁路进入地下空间通风空调设计的标准及规范,也缺少工程经验参考,极大地增加了地下高铁站房通风空调设计的难度。为确定此类站房合理的通风空调方案,本文以于家堡站为研究对象,结合RWI舒适性指标,采用CFD模拟计算结合现场测试验证的方法,探讨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方案。研究结论:(1)利用RWI指标确定的室内设计参数可营造舒适的车站环境;(2)在高大候车厅中采用全空气分层空调系统及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方案可保证乘客候车舒适并节省能耗;(3)地下无屏蔽门站台设置机械通风并利用风机盘管局部降温可排走大部分的热量;(4)本研究确定的高铁站房合理的通风空调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路工程建设中的房屋建筑工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特殊地质区段的房屋地基处理方案,不仅影响到工程造价,而且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此文以山西中南铁路通道瓦塘至洪洞北湿陷性黄土区段需建12处AT供电方式的AT所和分区所为例,针对各所所处的地质条件,论述可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案。根据编制的概算和增加的投资,进行造价分析。结论是地基处理增加的费用与地基深度和采用的方案有关,地基越深,施工难度越大,费用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2.
桩-土作用在大型旅客站房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大型旅客站房基础与地下出站通道重叠时,由于地下出站通道刚度大、结构超长,且属半露天地下结构,对温度作用变化明显,利用传统的刚性固结模型对站房基础进行设计时较难得到合理的结果或造成巨大的浪费。论述桩-土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并对桩-土作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分布弹簧模型对旅客站房在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并与刚性固结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旅客站房基础设计考虑桩-土作用的合理化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1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L型大运量级骨干线,汲取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成熟经验,贯彻安全、环保、节能、绿色、人文等理念,在工程设计、施工、机电设备集成及安装、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诸多创新。因地制宜设计大中庭同步开发物业车站、大直径盾构扩挖车站、洞柱法暗挖3层结构形式的车站等多种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开发深基坑连续墙施工、盾构机站内平移接收、既有线上方转体箱梁合龙等施工新工法工艺,为国内地铁设计与施工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紧邻首都国际机场线东直门站,并受机场线深大基坑开挖的影响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为了控制安全风险,本工程在设计阶段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计算分析了既有13号线车站结构在紧邻深基坑情况下的受力特征,并评估了其安全性,根据评估结论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之后又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监控量测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该车站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基层站段移动办公系统的设计方案,详述系统需求、系统设计、实现方式、实现功能、系统安全。该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基层站段有了快速便捷的信息共享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处理突发事件反应能力,为基层站段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莞惠城际轨道新客运南站相邻隧道为例,探讨了城市隧道穿越高层建筑基础的关键技术。在隧道穿越城市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中,通过做好安全评估,强化超前支护,对高层建筑基础采取注浆加固措施,采用静态爆破和控制爆破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并通过加强监控量测等技术,使穿越高层基础的隧道得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铁路站房大空间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中,如何合理模拟灯光与环境及建筑结构间的连锁关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多模型复杂课题,特别在针对舒适度和节能有高要求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在实际BIM设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软件特点,研究BIM建模照明仿真计算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模拟站房大空间光环境。前瞻性地利用BIM全生命周期特点从前期设计阶段准确把握光环境效果、照明系统性能和运行情况,能够在保证设计满足规范标准的同时优化设计方案与实际使用舒适度,最终真正做到三维BIM一模多算整体设计,为站房照明与节能提供方案优化设计,并为BIM电气设计未来深化推广打下坚实理论依据与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建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与成灌城际铁路同台换乘的犀浦站,为实现三线换乘,需要对犀浦站进行改造。本文分析了该站改工程的重难点,优化了站改方案,阐述了既有站房立柱的桩基托换技术;且在桩基托换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了周边地下水位、托换站房立柱及城铁桥墩的沉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换乘通道基坑开挖深度,可以做到城铁桥墩周边不降水,且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采用叠合梁被动托换技术对站房立柱进行托换,解决了新建换乘通道与既有站房立柱在空间上的冲突;这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伟 《铁道勘察》2020,(3):48-5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坡地地铁高架车站的基础结构设计方案,以减少前期场坪及临时边坡的处理费用。依据建筑及铁路行业规范,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2层地铁高架车站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地铁高架车站基础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坡地采用坡率1∶1.25的多级放坡浆砌片石刷坡处理,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车站基础采用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吊脚结构基础,嵌固端取为桩顶,保证其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桩基则依据边界条件进行分段受力验算,加强其强度及延性设计,并保证足够的嵌固深度穿透滑裂面,可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减少前期场地及边坡的处理费用,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