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玉健  冯小检 《中国水运》2010,334(7):34-36
本文介绍了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概况,分析指出葛洲坝三座船闸与三峡两线船闸通航能力上的不匹配,长江流量主汛期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流量标准提高,有效的扩大通过能力,并对提高标准后的效果进行了效益测算评估。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三峡通航管理20年来,为了确保葛洲坝船闸安全畅通,进行的一系列对葛洲坝船闸的计划大修。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01,(5):1
自1981年6月15日葛洲坝船闸通航以来,已安全运行20年了. 葛洲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航运梯级枢纽.它的兴建,收尽峡江惊涛骇浪,掩尽西陵险滩恶礁.葛洲坝船闸的通航,一洗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由此溯江而上,从此天堑变通途. 20年来,通过葛洲坝的客运量累计达6 026.8万人次,货运量累计达16 582.6万t.极大地促进了川江航运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葛洲坝的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行业间对水资源的分配,避免了重走拦河筑坝后水运萎缩的弯路. 时代迈进21世纪,我们面临的技术、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举世瞩目的三峡永久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河段将面临葛洲坝枢纽、三峡枢纽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全新格局和挑战. 回顾葛洲坝通航20年的历程,全面总结运行管理的宝贵经验,对未来的三峡通航管理与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20年来,我们发扬团结、求实、创新的精神,依靠科技进步,攻克一道道难关,确保安全运行,促进了船闸管理和大型枢纽通航管理的技术进步与革新.20年来,铸就了一支管理大型船闸的职工队伍.全局技术人员勤奋钻研,不懈努力,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并广泛地运用于通航管理实践,有些成果还被三峡永久船闸及国内其他船闸采用. 葛洲坝通航初期,实行的是船闸运行与调度、港航监督、航道维护、水上治安消防、通信保障分工管理,各负其责.通过实践中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枢纽通航管理由三峡局代表交通航运部门实行综合、统一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航运管理各专业整体效能,确保航运畅通.毫不讳言,葛洲坝的通航史,开创了中国现代船闸管理的历史,开创了大型综合水利枢纽通航管理的历史.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瞬间,但葛洲坝20年的通航史,却足以永志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史册. 面对未来三峡两坝通航管理,我们惟有认真总结和发扬成功的管理经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搞好三峡通航管理工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局长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庆松 2001年5月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一号船闸由主汛期停航度汛基本变为全天候通航,受船舶过坝需求快速增长影响,船闸运行闸次饱满,运行压力和通航安全压力大。  相似文献   

6.
张勃  万韬  杨珏 《水运工程》2020,(2):48-51
针对日益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方式进行优化研究,提出"全同步出闸"和"半同步出闸"的船舶出闸方式。分析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现状、通航建筑设施布局和航道条件,得出船舶在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的基本运行组织方案。建立"全同步出闸""半同步出闸"和"逐一出闸"3种船舶出闸方式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结论:选取合适的方案开展同步出闸可以缩短葛洲坝船闸船舶的出闸时间。结论为后期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实船试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目前采用单向同步进出闸运行方式,该方式在正常通航条件下、大风大雾通航条件下的通航调度和船闸运行对船闸上、下游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单向进出闸条件下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建议方案和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和适应程度,提高船闸运行闸次和通过能力,以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三峡升船机(以下简称升船机)、葛洲坝三号船闸(以下简称三号闸)基本概况、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别对升船机发挥三峡枢纽快速通道作用的预期和三号船闸现有通航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只有三号船闸与升船机匹配运行才能充分发挥三峡葛洲坝枢纽快速通道作用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三江引航道底高程与2#船闸门槛高程不匹配的问题,有效提升枯水期葛洲坝船闸通过能力,有必要实施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扩能工程。鉴于葛洲坝船闸当前已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为减少工程施工可能对通航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3套较具代表性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深入论证。结果表明,如综合考虑方案实施对施工水域通航安全影响、对船闸通过能力影响、施工工期等因素,全围堰干地施工方案优势明显;如侧重于考虑施工对沿江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湿地施工方案则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王作高 《水运工程》1996,(10):115-119
通过葛洲坝三号船闸自1981年投入运行以来的情况,肯定了葛洲坝能航设施设计的合理性,重点总结了三号船闸长廓道输水,出水孔板消能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在通航河流上货运较大的水利枢纽中,不同规模的船闸互相搭配,对发挥航运效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现有通航河流194条.在通航建筑物中,除长江葛洲坝船闸、在建的三峡船闸外,在汉江上建有丹江口水电站升船机,堵河上建有黄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目前,汉江王甫洲水电枢纽船闸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电枢纽升船机正在建设中,过船设施管理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郭涛 《中国水运》2000,(11):26-28
三峡永久船闸是世界上闸室和阀门数量最多、运行情况最复杂的船闸工程,是永久通航初期船舶通过三峡大坝的唯一通道.确保船闸初期阶段可靠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设备故障规律和葛洲坝船闸、三峡临时船闸的运行实践,对可能影响永久船闸初期正常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义军 《中国水运》2011,(11):18-19
随着三峡工程运用蓄水位从139米逐步提高到175米,在航道条件不断改善,过闸货运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因发生大风、大雾恶劣气况因素造成船闸被迫停航的情况不断增加,须积极探索研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建议,以尽量降低对三峡河段通航管理工作的影响。三峡河段横亘着三峡、葛洲坝两座世界级大型水利枢纽,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是长江东西部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三峡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枢纽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复杂的现代化多级船闸.然而,系统构成愈复杂,船舶过闸安全不确定因素愈多,过闸安全愈显得重要.本文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三峡船闸过闸安全问题提出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雄 《中国水运》2000,(5):31-32
1998年至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为期6年的二期施工期,以实现左岸电站首批机组发电和两线五级连续船闸通航为目标,施工强度高,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从通航管理方面看,它既不同于原葛洲坝一坝通航,也不同于三峡永久通航设施建成后的两坝通航,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三峡和葛洲坝船闸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乐天溪锚地作为两坝船闸高效运行的缓冲通航配套设施,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乐天溪锚地安全运行实际,总结归纳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管理对策,分析运行状态,提出提升运行质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葛洲坝船闸"三闸一控"设计与实现,这是一个基于工业以太网络、PLC和PC工作站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管控一体化设计思想,同时在关键部分采取冗余容错措施,较好实现了三座船闸的统一调度、管理和控制,对通航设施集群控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