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们团队和同行专家的研究,介绍了电动车高压线束的下线剥头、压接方式、电磁屏蔽、高压线束防护、橡胶件及固定卡扣等设计制造技术。高压线束的设计制造各个环节都以提高高压线束的安全性为目的,同时,要通过屏蔽防止高压线束对电器件的信号干扰。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重卡新能源高压线束工艺分解过程中,对于原材料选型、屏蔽层的处理以及导线对插接器防水性能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高压线加工的难点,为线束工艺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亚芳  冯伟  马红飞 《汽车电器》2023,(1):11-12+15
本文主要概括目前高压线束常用的3种屏蔽方式,通过分析比较几种屏蔽结构及优缺点,发现未来高压导线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趋势,分别是:(1)优化目前导线的编织屏蔽结构,使其成本降低且变得易于加工;(2)高压导线去屏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车载电子产品和国内外汽车电子组件电磁辐射抗扰性标准。以国外ISO 11452和我国GB/T17619汽车电子组件电磁抗扰性标准为基础。研究比较相关标准,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设计电动车电磁干扰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介绍了电子设备方舱的电磁屏蔽原理,从实践和应用角度分析讨论了方舱的电磁屏蔽技术,同时提出了方舱电磁屏蔽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指出了屏蔽方舱在加工制造中的保证措施,为方舱的电磁屏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汽车车身缝隙是汽车电磁于扰的重要耦合途径.通过分析汽车车身缝隙的结构,提出车身缝隙的简化模型,进而建立其仿真计算模型;分别改变车身缝隙模型的相关结构参数,考察相应的电磁场屏蔽效能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车身缝隙越长,屏蔽效能越低,电磁干扰越容易耦合进车内;车身缝隙越窄,电磁屏蔽效能越高;改变车身缝隙搭接部分的长度和拐角角度并不能保证提高其屏蔽效能,具体变化趋势与频率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高压线束温升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建立高压线束温升仿真等效模型并对相关仿真参数进行计算。分别在25℃和45℃工况下对高压线束进行温升特性仿真,并选取不同的测试点位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误差约为1.2℃,证明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高压线束温升特性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使用有限元分析法代替试验法研究高压线束的温升特性,对加快高压线束的开发和提升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单芯线与屏蔽双绞线之间的电磁场耦合机理分析,对当CAN总线采用屏蔽双绞线作为通讯介质时,影响其抗干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FORD汽车公司关于数据线传导瞬态抗扰度的测试方法,搭建了CAN总线通讯介质抗干扰能力测试平台,比较了几种不同参数屏蔽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EMC即电磁兼容性,它包括两方面: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抗扰(EMS)。电磁干扰指电子装置产生的电磁波对周围电子装置的干扰能力,而电磁抗扰则是指电子装置能够抵抗外来电磁波干扰的能力。一个电磁兼容性良好的的电子装置,不仅不会干扰周围其他电子装置,也能够抵抗来自周围的电磁干扰。现有的EMC试验方法只针对一般电子及电气设备,没有针对于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的具体方法。本文通过对电动压缩机特点进行分析,制定针对于电动压缩机的EMC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军用电站的电磁屏蔽设计进行了某些探讨,分析了电站在电磁屏蔽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关键因素和相应的一些解决办法,为电站屏蔽设计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具备优异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备受业内关注。文章通过制备不同碳纤维掺量的水泥砂浆,系统研究了碳纤维掺量、养护龄期及电磁波频率对砂浆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6%碳纤维掺量的水泥28 d砂浆抗压和抗折强度最优,分别为48.19 MPa和7.7 MPa,高于对照组12.3%和5.5%。砂浆电磁屏蔽效能随频率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0.6%碳纤维掺量砂浆屏蔽效能最大,为10.6 dB;继续增大碳纤维掺量,屏蔽效能峰值位点向18 GHz位点移动。碳纤维掺量从0增至0.6%,砂浆最大介电常数虚部从0.5增至32.6;碳纤维掺量继续增至1.0%,介电常数虚部从32.6降至24.9,降幅为23.6%。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压线束中端子的两种样式以及每种端子的特点和压接方式。针对封闭式端子和屏蔽环压接类型进行介绍,分析每一种端子和屏蔽环压接的特性,为后续开发模具和钳口类型进行支持,最终保证产品品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压线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和信号传输分配系统的重要载体,高压线束端子的压接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性能指标。论文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端子压接性能建立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出高压线束端子压缩比的最佳适配范围,以提高高压线束冷压接的工艺能力和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混合动力轿车内动力线缆的电磁耦合路径,分别建立整车车身和动力线缆的电磁仿真模型,采用"场-路"耦合方法推导出线缆电磁辐射强度的计算模型,进而进行动力线缆电磁辐射特性的仿真。结果表明,动力线缆长度的变化会改变其电磁辐射频谱分布,对辐射强度影响很小;端接电阻和线缆离地距离对线缆的辐射强度影响明显,电阻越大、离地距离越大,则动力线缆辐射越强;最后通过实车测试证实,动力线缆的屏蔽对降低其电磁辐射强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商用圆柱形18650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Bernardi简化生热模型,综合考虑了电池单体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实际生热情况,通过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放电测试(HPPC)和开路电压测试,拟合得到电池单体生热、直流内阻与SOC、温度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电池单体的生热与温度、SOC有很大关联,建立的单体生热模型可为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的模拟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持续改进,集成设计逐渐成为发展方向。从结构方面论述纯电动汽车新能源系统的集成设计,包括整车配电盒、车载充电机、直流转换器、电池分线盒、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六合一集成设计;交流充电座与直流充电座的二合一集成设计;压缩机高压线束与PTC高压线束的集成设计。与分布式方案对比,可充分利用整车空间、缩短线束长度、减少零部件数量,进而实现降低质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电磁抗扰度试验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研究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手持天线抗扰度测试,适用的测试对象包括且不限于车用电池包、电机、中控屏幕、控制器等。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在试验前先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学习样品轮廓,随后对扫描路径进行规划、部署,控制天线按照试验步骤自动移动。通过试验论证,该机器人手持天线测试抗扰度自动化平台具有一定抗干扰性,能够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可以有效解决零部件抗扰度测试过程中试验人员需要频繁出入电波暗室的痛点。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子标准主要涉及与一般电子装置、电子控制系统及连接电子控制系统的网络相关的标准。据悉,我国汽车电子标准体系包括:汽车电子术语、电气和电子设备环境条件、网络通信协议、诊断协议、电磁抗扰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汽车电子标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电子标准主要涉及与一般电子装置、电子控制系统及连接电子控制系统的网络相关的标准。据悉,我国汽车电子标准体系包括:汽车电子术语、电气和电子设备环境条件、网络通信协议和诊断协议及电磁抗扰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夏捷 《汽车与配件》2015,(10):60-62
<正>随着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电子控制器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电子控制工作频率的提高,电磁发射干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中,其抗扰度问题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新能源汽车车载电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